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陕西:甩掉贫困帽 乡村气象新

发稿时间:2022-09-19 14:51:00 来源:陕西日报 中国青年网

  

  图为西乡县鹏祥茶业公司基地柳树镇丰河茶园。该茶园面积一千三百亩,带动三百五十户脱贫群众稳定就业增收。 通讯员 张霞摄

  编者按 十年是时间的标尺,也是发展的刻度。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陕西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经济社会发展硕果累累:综合实力大幅提升、产业转型步伐加快、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发展活力加速释放、群众福祉持续增进……

  为全方位多层次展示陕西省十年来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的非凡成就和宝贵经验,即日起,陕西日报推出“飞跃新陕西·非凡十年”系列报道,聚焦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各地各领域的沧桑巨变,展现陕西的新气象、新成绩、新进展,反映三秦儿女凝神聚力谱写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的生动实践。

  7月8日,天刚蒙蒙亮,延安市宝塔区青化砭镇闫家沟村脱贫群众李清峰已经起床洗漱完毕,急匆匆赶到猪圈给11头母猪和40余头仔猪喂食。

  “如今日子是一天比一天好。靠发展养殖业,我家2019年就脱了贫。全家去年收入突破13万元,今年收入肯定好于去年。”李清峰高兴地说,“虽然已经脱了贫,但政府出台的各项帮扶政策我现在还能享受到。”

  贫困,已是李清峰家的历史。小康,正成为李清峰家迈向幸福生活的新起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陕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始终将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坚持精准方略,56个贫困县全部“摘帽”,465万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新征程中,我省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聚焦“守底线、抓衔接、促振兴”工作主线,扎实做好体制机制、机构队伍和政策举措衔接,脱贫攻坚成果进一步巩固,脱贫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持续提升。

  夯实责任促精准 脱贫攻坚取得全胜

  7月2日,澄城县赵庄镇武安村第一书记张雷放弃周六休假,坚守在村。当天,他的工作排得满满当当:上午入户开展防返贫排查,下午在村苹果新品种试验示范园查看果树长势,晚上联系单位帮助村民销售蔬菜。

  张雷是陕西省国际信托股份有限公司的一名工作人员,也是一位政治经济学博士。2021年6月,他被单位派驻到武安村。

  “村集体经济收入从无到6.5万元,279户1037人全部实现脱贫,村民年人均纯收入从2015年4380元增加到2021年1.08万元。这是我们驻村工作队的‘扶贫成绩单’。”张雷说,“作为单位派驻村里第三批驻村干部,我将发挥自身优势,接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一步一个脚印,让武安村迈向乡村振兴快车道。”。

  ——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在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累计选派驻村工作队15843支、驻村干部90126人,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村实现驻村工作队和驻村第一书记全覆盖。

  ——打赢脱贫攻坚战,离不开财力支持。

  全省累计投入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44.6亿元,年均增幅38%;涉农资金应整尽整,累计整合807.76亿元;投放扶贫小额信贷近246亿元,惠及64万余户建档立卡贫困户。

  为攻克坚中之坚,我省累计向革命老区安排中央和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62.9亿元,革命老区各项事业健康发展;向11个深度贫困县投入中央和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73.71亿元,深度贫困地区发展能力明显增强。

  ——打赢脱贫攻坚战,离不开社会各方支持。

  深入推进苏陕扶贫协作,江苏省累计向我省投入74.13亿元财政帮扶资金,实施项目5104个,带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16万余人;37个中央定点扶贫单位累计投入或引进资金30.82亿元,实施扶贫项目3164个。

  ——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要精准施策。

  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精准发力,全省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子女未发现失学辍学现象;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障、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实现全覆盖;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4.69万户,建成集中安置点2116个,24.9万户易地扶贫搬迁户全部入住;建成饮水安全工程2.06万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全部解决。

  守住底线强“两业” 脱贫成果持续巩固

  “自从我家消除致贫风险后,张承传每月至少来我家两次,有啥困难只要给他说,都能及时得到解决。”7月6日,宁陕县江口回族镇竹山村村民魏吉红说。

  魏吉红所说的张承传,是宁陕县教育体育和科技局派驻竹山村驻村干部,也是该村防返贫动态监测“网格员”。

  2022年3月,魏吉红因严重风湿病,无法外出务工,致使家庭收入骤降。张承传得知情况后,迅速向村委会汇报。经过逐级综合研判后,魏吉红家被纳入边缘易致贫户。随后,张承传又与县上相关部门对接,很快就为魏吉红家争取到低保等政策,使全家致贫风险得到化解。

  目前,像张承传这样的“网格员”,竹山村共有55名,负责全村548户1671人的防返贫服务。

  去年以来,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我省建立“2531”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制定《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细化出台易地搬迁后续扶持等40余个文件,形成了有效衔接政策保障体系;健全镇、村、组全覆盖的三级“网格化”管理体系,全省设有基层“网格员”31万人。

  为持续抓好因灾因疫防返贫工作,我省出台《防止因灾因疫返贫致贫十六条政策措施》,省级财政追加1.8亿元衔接资金用于因灾防返贫工作,为防止因灾因疫返贫提供了政策保障。

  为确保脱贫群众持续增收,我省加大产业帮扶力度,确定65个省级产业链建设重点县,组织实施8大工程163个项目,覆盖39个脱贫县和20个重点帮扶县。

  我省还出台《促进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十二条政策措施》。全省目前脱贫劳动力外出务工达218.77万人,超额完成今年目标任务。

  为促进脱贫县加快发展,今年,我省组织省内20个经济强区(开发区)对口帮扶11个国家重点帮扶县;实施乡村振兴“十百千”示范工程,在全省遴选综合条件较好的12个县、100个镇和1000个行政村,全面推动“五大振兴”。

  重视“后扶”促振兴 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麻烦给我看一下上个月高龄补贴到了吗?”“好的,您先坐,我现在就给您查。”7月4日,汉阴县平梁镇兴隆佳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付亚莉耐心地对搬迁群众何应翠答道。

  “我家过去住在平梁镇蔡家河村2组,2018年底,全家搬进了这个社区。2019年7月,我被社区聘为工作人员,月工资2300元。如今在便民服务中心,除了负责业务办理和咨询服务外,我还兼职在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工作。”付亚莉说。

  为了让群众实现幸福搬迁,近年来,兴隆佳苑社区按照县上统一部署,按照易地搬迁后续扶持“138”模式,即建强1个党支部,建好社区居委会、社区工厂、产业园区3大载体,建成便民服务、物业管理、平价购物、儿童托管、老年人日间照料、文化活动、红白理事、矛盾调解8个中心,全力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致富、快融入”。

  去年以来,为不断提升搬迁群众幸福感、归属感,我省加大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全省2116个易地搬迁安置点实现社区服务场所全覆盖,规划配建的153所学校全部建成。大力推广“居住簿”制度,推动便民服务事项“一站式办”“就近办”,促进搬迁群众社会融入。

  为加大脱贫地区乡村建设,我省扎实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目前累计新改建农村卫生户厕达6.4万座。

  为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我省共建成10784个村(社区)乡风文明实践站,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水平不断提升。(记者 程伟)

责任编辑:张亦弛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