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地方

首页 >> 地方要闻 >> 正文

天府新区破解一座城与公园的密码

发稿时间:2019-10-02 08:37:00 来源: 人民网-四川频道

  兴隆湖(白桦 摄)

  什么是“公园城市”?“公园城市”是什么样子?

  经过一年的探索发展,从服务“人”、建好“城”、美化“境”、拓展“业”,成都围绕着这四个要素来探索建设公园城市的路径,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理论体系在天府新区已然构建。

  沿着成都天府大道一路向南,诗与远方和谐统一的优美画卷在天府新区徐徐展开。天府新区是“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节点,也是公园城市首提地。一年来,天府新区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奋力建设新时代公园城市。

  世界上已有花园城市、森林城市,而公园城市作为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建设新模式,具有开创性意义。成都希望用实践打造出公园城市,希望能再现“绿满蓉城、花重锦官、水润天府”的千年盛景。

  生态项目为建设“公园城市”注入绿色基因

  天府新区规划厅平均每天要接待十几批参观者,解说员们用中英文向全球来宾介绍着这里的前世今生。

  兴隆湖的前身,其实是一片滞洪泄洪的低洼湿地,由于地势的限制使得周边的污染物更容易汇入,加之主要水源水质较差,兴隆湖水质为劣 V 类。

  如今的兴隆湖,水清草茂、候鸟栖居,水域面积4500亩,总面积相当于32个人民公园,是集观光、休闲、防洪、灌溉、生态于一身的综合性水生态场所,被称为天府新区“生态之肾”。

  公园城市展厅(图片由天府新区成都党工委党群工作部提供)

  “城市湖泊建成后面临水质污染的问题,关键在于构建自我净化能力。”兴隆湖的建设单位——成都天府新区建设投资公司总工办副主任王琪表示,早在兴隆湖开工建设之前,清水型生态系统就已提上日程。

  被赋予新生的不止兴隆湖,还有全新的生活方式。紧随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建设,天府绿道环湖而建,清晨、傍晚,前来锻炼的市民络绎不绝,慢跑、健身,健康的运动生活与湖畔的绿意盎然融为一体。绿道成为成都市民生活的一部分,市民对此感言。

  生态项目为新区环境奠定绿色基因。据天府新区成都管委会环保和统筹城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已建成兴隆湖、天府公园、锦江生态带、鹿溪河生态区等重大生态项目36000亩,其中,森林绿地面积23000亩,河湖水系13000亩,整治河渠460余公里,建成绿道218公里,天府大道十里香樟森林生态效益已然显现。天蓝、水清、地绿的公园城市良好生态基底日益凸显,有效树立了公园城市新形象。

  从兴隆湖到鹿溪河,从鹿溪智谷到川西林盘,兴隆可以打卡的地方越来越多,休闲去处也越来越漂亮,天府新区成功打造多张生态名片,将山水风光融入城市格局,兴隆群众过上“入则现代都市、出则山水田园”的幸福生活,新时代的公园城市仿佛已跃然眼前。

  这里有美景,但美景来之不易。为推进兴隆湖周围的生态保护,天府新区于2017年2月就出台了《兴隆湖区域生态保护条例》,兴隆湖区域的土地按照耕地保护优先的原则,加强耕地数量和质量的保护,不得非法改变农业用地用途。同时,还向市民提出了8条生态环保倡议,希望全面行动,共同助力公园城市建设。

  如今,从市区乘坐成都地铁1号线,走出地铁兴隆湖站,步行十几分钟便来到兴隆湖。一眼望去,四千多亩的兴隆湖上一派“水光潋滟晴方好”的湖光美景。兴隆湖,寄托着成都人对“公园城市”的期待。

  第一污水处理厂(图片由天府新区成都党工委党群工作部提供)

  从全域治污到水生态建设,做好公园城市“水文章”

  水,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从日常起居到饮食,人类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都与水息息相关。

  世人皆知,成都是“天府之国”,水旱从人,不知饥馑。而锦江正是造就这一切的母亲河,它纵贯三百里、润泽四千年、养育千万人。

  54个集装箱式一体化处理设施,分四排布局,这里是锦江边金子沱应急污水处理厂。

  “每个集装箱,就是一个小型污水处理厂,每天处理500吨污水。金子沱应急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2.7万吨。”据天府新区成都管委会环保和城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达到“全线生活污水不进入锦江”的目标,天府新区全力推进锦江全线截污。在华阳污水处理厂扩容完成前,锦江沿线迅速布局了金子沱等7个应急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日处理能力6.2万吨。加上新建截污干管33公里,总投资近13.3亿元,圆满完成了锦江全线污水不下河的死命令。

  天府新区成都管委会环保和城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新区在水环境治理方面,还不忘补齐水务短板,推进锦江华阳段防洪能力提升一期工程,已完成白沙等3座、启动毛家湾等6座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和加快天府二污等4座新建污水处理厂的前期工作。

  然而,从全面治污到生态升级,锦江生态带建设远不止于此。

  成都天府新区第一污水厂采用下沉式再生水系统,厂区地面公园鸟语花香,流水潺潺。来晨练和夜跑的很多居民或许没想到脚下竟是污水厂。

  “这是成都首座,四川最大的下沉式污水处理厂。”厂长谢光勇说,污水处理厂以“地下活力泉”为主题,经处理后的水,进入新区综合管廊。出水全部回用,其中1万吨/天通过臭氧活性炭工艺进一步脱色去味除臭后,成为高品质再生水,经综合管廊为科学城提供公建清洗、道路冲洗、绿化浇洒等,其余作为普通再生水,为鹿溪河生态湿地提供景观及生态补水。

  “要努力探索一条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治理经验,为国家级新区水生态建设提供‘成都样本’。”据透露,目前天府新区正在谋划建公园城市水生态研究院。为做好公园城市“水文章”,天府新区按照一年治污、两年筑景、三年成势的时序要求,做好顶层设计,积极推动截污、清淤、补水同向发力,并采取景观提升、长效管理等措施,从全域治污到水生态建设。

  天府绿道(白桦 摄)

  “公园城市”的生态价值变现“绿色经济”

  沿着鹿溪智谷下游段,驱车通往山顶,沿途是一片片秀美的竹林。转弯后,竹林之间便出现了一处川西特色十足的建筑——天府新区公园城市展示厅。建筑以“茂林修竹”立意,采用川西林盘式布局,结构轻盈,融入自然。展示厅本身建筑也是新区探索绿道、生态区建筑形态、环境融合的探索成果。

  当参观者进入序厅,一幅幅照片和时间轴呈现了公园城市的理论脉络。沿序厅缓缓步行往前,就来到总览厅,这里是全国目前最大的5D沉浸式展厅,采用上下左右前5个展面的显示屏,营造身临其境的场景,通过市民的生活畅想短片,展示了公园城市市民的日常幸福生活 。

  “在公园里建城市,这才是城与自然高度相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天府新区规划建设国土局负责人说,展厅体现了生态特色。这座川西特色十足的建筑由 3 万多块木头以“拼积木”的形式拼接而成,5万余平米的外部景观栽种了 6 万多株竹子。“展厅是今年 4 月 22 日正式向公众开放的,全方位、多角度、永久性地展示天府新区公园城市建设的已建成成果、在建状态及未来的建设规划。”

  成都自2017年起规划建设总长16930公里的天府绿道。天府绿道已铺就2607公里,今年将再开建1200公里。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绿色根基,天府绿道构筑了绿水青山的生态之美。秉承“绿道+”的模式,天府绿道的增值效应持续放大,形成了慢行交通、文化展示、体育健身、生态景观等场景功能,形成了时尚消费、文化创意、流量经济、共享经济等新兴业态,成为市民的休闲首选、旅游者的打卡胜地、企业的应用新场景、城市的绿色新名片。

  “天府新区给我最强烈的感受就是‘融合’,它把城市和自然生态融合得非常完美。”在“蓉漂”李垚的印象中,传统城市的主城区和生态环境是割裂的,在城市生活的人们,往往要驱车一两个小时才能到达生态公园体验自然,而天府新区完全不一样,这里景中有城,城中有景,随意走两步就会看到湖水和绿地,这种城市规划符合人类亲近自然的天性。

责任编辑:glj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