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重庆、海南、吉林2023年噪声达标率倒数,社会宁静共识有待加强

发稿时间:2024-08-30 15:41:00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8月30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艺)“噪声问题已成美丽中国建设短板。”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裴晓菲说。生态环境部今天发布的《中国噪声污染防治报告(2024)》显示,2023年,在全国城市声环境质量总体向好的情况下,重庆、海南、吉林噪声达标率倒数。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声环境功能区昼间达标率。图片来源:《中国噪声污染防治报告(2024)》

  这是自2011年以来连续第13年发布噪声报告。整体监测结果反映,全国声环境功能区昼间达标率为96.1%,夜间达标率为87.0%。与2022年相比,昼间和夜间达标率分别升高0.1个和0.4个百分点。

  裴晓菲说,噪声问题与经济的快速发展分不开,目前我国机动车保有量居世界首位,工商业活动、建筑施工活动也非常活跃。因此老百姓对周边噪声的感受越来越强烈,同时对噪声的容忍度也越来越低。

  8月30日,生态环境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艺/摄

  据介绍,2023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以及生态环境、公安、住房和城乡建设等部门合计受理的噪声投诉举报案件约570.6万件,比上年增加120.3万件。在生态环境信访投诉举报管理平台上,关于噪声污染的投诉举报占61.3%,是排在第一位的问题。

  报告显示,噪声投诉量与人口密度密切相关,上海、北京、深圳、重庆、广州、成都、天津、武汉等8个超大城市噪声投诉总件数约166.3万件,约占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噪声投诉举报案件总量的三成。

  这也与各地实际噪声情况基本相符。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声环境功能区达标率排名中,昼间后5位分别是重庆、海南、北京、内蒙古、吉林;夜间后5位分别是海南、重庆、吉林、上海、天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声环境功能区夜间达标率。图片来源:《中国噪声污染防治报告(2024)》

  从投诉类型来看,社会生活噪声投诉举报最多,占68.4%,同比升高0.9个百分点;建筑施工噪声次之,占24.1%,同比降低1.0个百分点;交通运输噪声占4.3%,工业噪声占3.2%,同比基本持平。

  “噪声到底由哪个部门来管?这个是非常重要的。”裴晓菲说。对此,生态环境部会同15个部门印发“十四五”噪声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系统谋划相关目标任务和举措,加快推动各级政府明确工业、建筑施工、交通运输、社会生活四类噪声的监管职能。

  生态环境部同时指导各地划定声环境功能区。2023年首次实现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不含三沙市)和1822个县级城市声环境功能区的划定全覆盖。

  国家层面也针对群众反应强烈的典型案件开展重点督办。目前已督办6批60余个案件。各地主要采取督促限期整改、停发或少发夜间施工证明、多部门联合执法、处以罚款、约谈主要责任人等措施;涉事企业也积极落实相关要求,通过安装隔声消声设施、升级生产工艺、调整生产时段、合理调整设备布局、厂址搬迁等方式,推动投诉案件的解决;各地还广泛应用了现场走访调解、召开协调会、建立微信群等手段,促进当事双方增进理解、达成共识,惠及百姓3万余人。

  中央和地方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也推动了噪声投诉问题的解决。2023年,在第三轮第一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中,共受理生态环境投诉举报约1.3万件,其中涉及噪声问题的群众信访举报约占16.8%。在北京、天津、河北等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中,共受理生态环境投诉问题约2.7万件,其中噪声问题约占26.1%。

  各地也采取针对性的治理措施。2023年,北京市公安局制定《2023年接诉即办“每月一题”非法定时间装修噪声治理实施方案》,开展专项治理行动,该类投诉量同比下降12.8%。通过接诉即办工作机制,以装修噪声、广场舞噪声、邻里噪声等为代表的社会生活噪声一般能够及时得到缓解,对于工业噪声、交通噪声等需要通过治理工程解决的噪声问题,也能由相关职能部门督促责任单位筹集资金,制定方案,实施治理工程。

  自2008年开始,北京、上海、天津、重庆等城市陆续开展了基于仿真计算技术的噪声地图绘制研究及示范项目,将示范区域内噪声污染状况以图解方式予以直观展现,对主要噪声污染问题进行识别分析,为噪声管理提供信息支撑。

  此外,生态环境部于2023年印发相关文件,计划在“十四五”期间将工业噪声依法全部纳入排污许可证管理。截至2024年7月,已推动全国约11.9万家排污单位将工业噪声纳入排污许可证。

  报告也指出,噪声是基于人体感受的主观评价,与人们的主观意愿和生活状态有关,不论是优美的音乐还是欢快的笑谈,只要对人造成困扰、使人产生负面情绪,就会成为噪声。解决噪声污染问题需要充分发挥多元社会力量,有效体现人民群众的参与监督作用,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同、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噪声污染治理体系,加强宁静共识。

责任编辑:张亦弛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