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上海金融监管局发布《关于深化融资畅通工程 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从加大信贷投入、坚持问题导向、突出服务重点、推进对外开放、加大政策供给、强化监管引领六大方面提出20条举措,进一步促进融资畅通,提升民营企业融资便利性。
一是加大信贷投入,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力争2025年上海辖内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余额突破1.5万亿元。
二是坚持问题导向,提升民营企业融资便利度。开展首贷户“千企万户”工程,加大首贷、信用贷支持力度;深入推进中小企业“无缝续贷”,拓宽中型企业无还本续贷覆盖面,缩短融资链条。2025年力争全市首贷户新增2万户以上,无缝续贷累计投放超1万亿元,中小企业无还本续贷比去年增加投放1000亿元。
三是突出服务重点,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2025年力争全市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余额达到300亿元,科技企业贷款余额达1.5万亿元。积极开展产业链供应链金融服务,2025年力争供应链金融业务融资余额达6000亿元。加强绿色金融领域服务供给,2025年力争全市绿色信贷余额突破1.8万亿元。支持重点群体创业就业,做好“人才贷”“人才保”“人才险”工作。
四是推进对外开放,助力民营企业“走出去”。积极对接经营规范、信誉良好的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借助平台在企业生产、交易、通关、退税等方面的信息优势,为更多小微外贸企业提供金融服务,鼓励加大对出口转内销贸易的融资支持。
五是加大政策供给,进一步优化民营企业融资环境。合理提高民营企业不良贷款容忍度,建立健全民营企业贷款尽职免责机制和小微信贷激励机制,不断提升基层人员的“敢贷”“愿贷”“善贷”内生动力。
六是强化监管引领,进一步营造良好氛围。上海金融监管局将联合相关部门持续开展不法中介治理,倡导“阳光信贷”,推动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通过“目标考核—机制评价—监管工具箱”,强化监管。(总台记者 白廷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