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地方

首页 >> 地方资讯 >> 正文

首届“马克思主义与新时代中国青年论坛”在江西举行

发稿时间:2019-08-20 09:02: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南昌8月20日电(李丽)8月19日,由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所(上海社会科学院国民精神与素质研究中心)、武汉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研究所、江西青年职业学院(江西省团校)共青团理论研究中心、《青年发展论坛》杂志社等单位联合主办的首届“马克思主义与新时代中国青年”论坛在江西南昌召开。

  开幕式现场。 曾晴 摄

  共青团江西省委副巡视员、江西省团校校长张雪黎,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佘双好出席开幕式并分别致辞。来自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河南、湖北、湖南、广东、重庆、四川、云南、江西等地的知名专家学者,和关注马克思主义教育、专注青年研究的各界人士,以及江西青年职业学院部分领导和教学科研人员共4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研讨会开幕式由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党委书记郭常亮主持。

  张雪黎在开幕式上致辞。 曾晴 摄

  开幕式上,张雪黎首先对各位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了热烈欢迎,对论坛的成功举办表达了祝贺。她表示,在五四运动10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年之际,探讨新时代中国青年马克思主义教育新机制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并提出了探究马克思主义教育新机制的思考,介绍了江西共青团系统特别是江西省团校不断推动青年马克思主义教育的进展情况。

  郭常亮主持研讨会开幕式。 曾晴 摄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佘双好在致辞中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六代青年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和选择进行了分析,深入阐述了本次论坛以“新时代中国青年与马克思主义信念培育机制的探讨”为主题的深意。他提出,本次论坛的主题探讨,不是一般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的问题,是更进一步探讨的马克思主义信念的培育的问题;不是一般层面的教育内容途径方法路径等问题,而是更为内在、更为深层的机制问题、规律问题;本次会议讨论的问题,是放在一个更为开阔的平台进行讨论,放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大环境下、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大脉络中、中国青年担当民族复兴伟大使命的大格局中进行思考和探讨。

  佘双好在开幕式上致辞。 曾晴 摄

  开幕式后,7位专家围绕“新时代中国青年与马克思主义信念培育的新背景”进行了主旨发言。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佘双好教授以“新中国成立70年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创新性发展和历史性反思”为题,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发展历程,总结了其中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党的十八大以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新特点,提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全局性发展、时代性发展、重点性发展、整体性发展和规律性发展、全员性发展的趋向。

  河南师范大学青少年问题研究中心主任高中建教授以《青年意识形态塑造的微观机制》为题做了重要发言。他从时代的召唤要求、社会转型的剧变、意识形态教育的艰巨论述了青年意识形态塑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结合青年意识发展的特点,从构建传统的继承性、重视青年参与的主体性、应用青年话语体系、注重舆论导向、强调长效作用等六个方面论述了意识形态塑造的具体过程,并提出了青年意识形态塑造的一般机制和特殊机制。

  孙抱弘在总结会上讲话。 曾晴 摄

  湖南省社科院《求索》杂志社社长、主编黄海、浙江省舆情研究中心教授方巍、南昌航空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郭莉、上海社会科学院中马所(上海社科院国民精神与素质研究中心)研究院孙抱弘分别作了题为《阅读青年的认识论与方法论反思》《当代马克思主义实践的利益相关者视角探析--以未来社区建设为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价值》《理想与现实:从〈国际歌〉到〈东方红〉--后发型现代化进程中青年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历史演进与未来愿景》的主旨报告。

  下午,论坛就“新时代中国青年与马克思主义信念培育的新机制”进行了深入交流。江西师范大学宣传部部长、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周利生、武汉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陈君、广东科贸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副教授李琳、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张静等13位专家学者先后作了精彩发言。

  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所(上海社会科学院国民精神与素质研究中心)研究员孙抱弘对本次论坛做了总结发言。他充分肯定各位专家学者对新时代中国青年与马克思主义信念培育机制所做的深入思考和探讨,认为本次论坛达到了预期效果,希望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形成常态化的研讨机制,形成当代青年研究品牌,期待更多专家学者参与研讨,不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信念培育机制的认识,以期为新时代中国青年马克思主义信念培育作出学界应有的贡献。

责任编辑:耿立君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