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地方

首页 >> 地方资讯 >> 正文

河南南召:贫困户变身村干部 带领群众甩“穷帽”

发稿时间:2019-08-26 13:42: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南阳8月26日电(廖涛 王修文 记者 任洁)“现在温度正合适,菌丝长势正常,但要注意温度一旦超过30度,一定要及时雾水降温,防止菌丝坏死……”8月21日,在河南省南召县马市坪乡高庄村贫困户陈会的香菇棚内,村文书王广辽正在给她指导管理知识。

  王广辽给村里贫困群众指导夏季香菇种植管理技术。王修文 摄

  “多亏了广辽叔,我家的香菇才有现在的规模。”家里没有劳力、又不懂技术的陈会满怀感激地说,“再有1个多月,这1万袋香菇就出菇了,根据当前的行情,每袋净赚4元不成问题,今年能收入三四万元。”

  贫穷的滋味,王广辽自己尝过。当时,家里的两个女儿,一个上大学,一个上高中,妻子在家照料重度残疾的母亲,负担重,收入少,女儿上学的花费大部分都是贷的款。2016年,王广辽家被精准识别为贫困户。

  王广辽有股倔劲,要靠自己甩掉“穷帽”。家里原来养有十几只山羊,他利用到户增收扶持资金和小额扶贫贷款扩大养殖规模。2017年底发展到100多只,光荣脱贫。由于乐于助人,人又实在,深得群众拥护,在2018年村“两委”换届时,王广辽高票入选村委,成为村里“三大主干”之一。

  陈会家是村里建档立卡贫困户,大儿子患先天性圆锥角膜,在郑州上大学。丈夫患有严重甲亢,为了供儿子上大学,攒钱给儿子治疗眼疾,只要病情稍有好转,他就外出务工。家里只剩下陈会在田里务农,还要照顾上小学的小儿子。

  王广辽向贫困群众讲解香菇种植技术要领。王修文 摄

  针对陈会家的贫困状况,王广辽鼓励她种植香菇致富,平时经常做技术指导,忙时还组织村里群众到她家帮工。除了陈会一家,王广辽还带动全村12户贫困群众种植香菇13万袋,“今年村里至少还有7户贫困户能靠香菇脱贫。”王广辽盘算着。

  自从当选村委担任村文书,王广辽就下定决心帮助村里贫困户摘掉“穷帽”。“脱贫不能忘党恩,致富要带上乡亲。不能辜负群众的支持和信任,我要帮助更多的乡亲脱贫致富。”王广辽说。

  据了解,南召县是传统香菇种植大县,该县成立食用菌产业扶贫专班,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村里建起香菇大棚基地,配套修建储藏冷库,扶持贫困群众发展香菇产业脱贫致富。

  有了扶贫好政策和产业扶持,王广辽决心大干一场,他低价出售自家的100多只脱贫羊,腾出手来,带头种植袋料香菇3万袋,钻研香菇种植技术,指导贫困群众学技术,解决种植难题。

  王广辽与村组干部、驻村第一书记在村党群服务中心讨论研究脱贫攻坚帮扶措施。王修文 摄

  “王广辽自从进了村委,都是操的村里的心、群众的心。”马市坪乡高庄村党支部书记陈家才说,“他对各家各户的情况了如指掌,群众种的香菇、养的山羊,他比人家都操心。”在一起“搭班子”这一年多,陈家才深有感触,“不管啥工作都是尽力往前赶,说他任劳任怨一点都不过。”

  高庄村位于南召县马市坪乡南部,地处深山。从村里到乡政府一共15公里,中间要翻一座大山,沿途还有一段泥土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路泥”。“广辽总是把群众挂在心上,对自己却‘抠门了’”。陈家才一提起王广辽就来“气”,“这两年去乡政府开会、送材料,都是他骑摩托车去,哪怕是遇到下午要开会,中午都不肯在街上吃碗扯面,非要往返30公里回来,在家吃碗粗茶淡饭下午再去。”

  “五十多岁的人,之前都没有摸过电脑,也不会玩智能手机,现在为了村里工作,硬是从‘门外汉’练成了‘行家里手’”。南阳市地震局驻高庄村第一书记贺建勇说起王广辽赞不绝口,“现如今打字、复制粘贴、下载表格都能熟练使用,不论什么时候,工作上随叫随到。”

  如今的高庄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全乡的三类村倒数第一名一跃成为一类村,在脱贫攻坚、农村改厕、护林防火、秸秆禁烧等各项考核指标均获得满分。村两委班子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乡风文明扑面而来,香菇产业蒸蒸日上,村集体经济蓄势后发,越来越多的贫困群众走上了脱贫致富路。

责任编辑:耿立君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