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我的扶贫脱贫故事】养鱼脱贫奔富路——大余县池江镇邓年生的励志脱贫故事

发稿时间:2019-09-07 09:29:00 来源:客家新闻网-赣南日报 中国青年网

  养鱼脱贫奔富路

  ——大余县池江镇邓年生的励志脱贫故事

  9月1日清晨,大余县池江镇池江村马龙里组村民邓年生和妻子在自家鱼塘里捞起几十公斤鱼上集市售卖,很快就被新老主顾买走。“我家的鱼质量好,上门来买的人也多,好多鱼还等不到打捞起来就已经订购一空了。”邓年生说。

  父母患病家致贫

  邓年生早年和妻子一起在广东东莞电子厂务工,父母健在,两个儿子上学,一家人生活虽然平淡,但其乐融融。

  天有不测风云,先是父亲中风过世,2014年母亲也中风卧床。无奈之下,邓年生和妻子只得回乡照顾母亲。由于病情加重,母亲也于2016年离开人世。为给父母治病,整个家底都已掏空了,还欠下不少外债,邓年生也因此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

  “虽然评为贫困户,但不能一直这样被人看不起,再苦再累我也要还掉欠债,摘掉贫困帽。”回乡以后,邓年生开过理发店、种过地、打过零工,但始终没有找到合适的脱贫道路。帮扶干部和镇村干部建议其利用自家稻田养鱼。在菜市场考察河鱼的销售市场,并与一些餐馆老板攀谈后,邓年生决定发展鱼养殖业,做一名养鱼人。

  稻田养鱼路坎坷

  万事开头难。搞养殖业最大的问题是资金和技术。从农村信用社贷款2万元,邓年生把自家几亩田地挖成鱼塘,买回了4000多尾鱼苗放入鱼塘。不懂技术,他就向当地农技人员和养殖大户学习如何投喂饲料、解决养殖难题等。

  一开始鱼苗长势喜人,每天邓年生都精心喂食,不断总结种养经验。但细菌性烂鳃病、肠炎病和赤皮病等“老三病”的暴发给了邓年生当头一棒,大规模死鱼造成连续两三年亏本,更是让他情绪低落,对脱贫失去信心。

  妻子悉心开导,帮扶干部联系到市里的水产养殖技术专家提供技术指导。在大家的鼓励和支持下,邓年生慢慢走出低谷。生活还要继续,前几年的养殖经验也不能荒废,硬着头皮,邓年生一方面继续到处拜师,一方面自费购买专业书籍、网上观看视频等,不断学习养殖技术。遇高温天气,要及时加注新水,防止高温死鱼;在大雨天要及时检查进出水口安全,防止鱼逃走;科学搭配饲料,做好鱼病防治……科学管理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收入逐年增加。充满信心的邓年生直接扩大养殖规模,开辟10余亩鱼塘养殖近万尾鱼苗。此外,他还利用扶贫光伏产业政策,发展光伏发电,每年增收近万元,如愿摘除了头上的贫困帽。

  扩大规模同致富

  脱贫不是终点,致富还在路上。眼见前景喜人,邓年生想继续扩大养殖规模。脱贫不脱政策,镇村帮扶干部充分用足政府出台的产业扶贫信贷政策,积极协助他到银行办理免息贷款8万元,享受产业补助资金5000元。

  今年初,资金到位后,在帮扶干部和村干部的协调下,邓年生很快流转了别人的闲置鱼塘及承包集体鱼塘共计50余亩,并对鱼塘进行了科学改造,养殖数量达到十几万尾,预计今年的纯收入能达到6万元。家里原来的一层老平房,现加盖了一层,外墙全部贴上了漂亮的瓷砖,一家人生活越过越红火。

  如今,养殖规模大了,收入增加了,邓年生没有忘记带领其他贫困户脱贫。因为养殖规模扩大了,经常需要帮工,他就雇请附近的其他贫困户帮忙做事,给付工钱,带领贫困户一起脱贫致富。

  “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党和政府扶贫政策这么好,我们没有理由不好好干!”邓年生说。(张俊 戴俊 记者余书福)

责任编辑:耿立君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