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河南濮阳六旬老人坚守42年为地球“把脉”

发稿时间:2020-05-11 07:26:00 来源:大河网 中国青年网

  老人正在观测站工作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孙煊哲通讯员赵倩钊文图

  5月8日,范县颜村铺乡榆林头村下起了小雨,66岁的陈继存老人像往常一样来到村东头的地震观测站进行日常巡检和维护。除了观察全数字化仪器是否正常运行外,他每次都不忘细心擦拭老式的水位仪和气压仪,那是陪伴他几十年的“老伙计”。

  42年前,当时还是年轻气盛的小伙子的他正式成为一名地震监测员,几十年来,他不计报酬,每天早上准时记录、上报地震数据,为我省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科学研究工作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在平凡岗位上续写不平凡的故事。

  “地震监测工作事关重大,越干越带劲”

  1978年,河南省地震局要在范县建立豫01井地震观测站,井深2230.07米,坐落于聊城─兰考断裂的纵深地带。范县地震局到榆林头村选拔“半义工”性质的地震观测员,不少人一听说每天一大早要准时到观测站记录数据然后上报到县里,纷纷打起了退堂鼓。这个时候,年仅24岁有着初中文化的陈继存主动站了出来:“你们不干,我来干!”

  “起初并没有问什么工资报酬,去新乡培训了半个月回来就上岗了。”让陈继存没料到的是,这一干,就是一辈子。“这个工作看似不起眼,但实则关系到全县老百姓的生命安全,一想到这么重要,我就越干越带劲,即便只是聘用工,还是农民身份也无所谓。”陈继存说。

  刚建立观测站时,只有一间6平方的小房子,孤零零地耸立在野外,没有路更没有电,温度、气压等监测设备只能手动操作。每天早晨7点半,陈继存都准时到岗,8点整仪器就会结束上个时段(共24小时)的记录,需要准点把仪器上的记录纸取下来,换上新纸,继续下一个时段的监测。

  这些仪器记录的有该井过去24小时每个小时的水位、水温、气压、气温等数据。最难记录的是水位数据,记录纸上显示的曲线图好似心电图,陈继存需要准确地找到相应的数据和时间,摘抄下来后再计算出平均值,然后再进行校正,整个工作需要处理2400多个数据,稍有不慎就会出错。

  数据处理完,陈继存需要骑车15里路,于每天10点前赶到范县县城完成数据上报。报完数据后,已到了午饭时间,再匆忙骑车返回家中吃饭。

  不管是炎炎夏日还是岁末寒冬,陈继存坚持每天到县城报送数据,取得的观测资料在河南省的评比中多次获得第一名,2018年、2019年分别荣获水温观测资料全国评比三等奖、二等奖。“几十年来,陈继存所报送的数据资料在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科学研究中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濮阳市地震台教授级高工李桂清说。

  “没出去旅游过,去过最远的地方是南阳”

  “地震监测员劳动强度虽然不是很大,但需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坚守,要做好确实不太容易。”濮阳市地震台台长郭志刚说。

  “几十年来我从来没有请过假,也不能请假,大年初一还在计算数据,没有生过病,也不敢生病。”陈继存幽默地说,自己没有出去旅游过,电视上啥都有,看了电视就权当出去旅游了,“我这辈子去过最远的地方就是郑州和南阳,还是去开会”。

  但陈继存的生活也并非枯燥乏味。在村民眼中,陈继存是个“能人”,不仅干着“科学工作”,还是濮阳婚姻庆典服务业协会范县分会的副会长、乡里的司法所金牌调解员。周边几个村的“红白事”几乎都请他去操持,有时候主家每场给一条烟,有时候也给三四百元的报酬。但他只肯接上午9点以后的活计,因为9点前他要坚守在地震观测点。“地震数据计算是个专业活,没人能替代,如果外面有活儿了,我会把算好的数据给老伴或孩子,让他们帮忙跑腿给县里送过去。”陈继存说。

   “退休后才把债务还清,对大儿子亏欠最多”

  陈继存工作认真踏实,也受过很多表彰,但几十年来生活过得却很是艰辛。“头4年一个月工资是10块钱;之后拿了6年的每月20元的工资;后来涨到40元又拿了10年……直到退休,工资才涨到340元。”陈继存说,别人都劝自己别干了,出去干点啥不比这挣得多?但是他始终没有放弃钟爱一生的工作,“干革命不讲钱,讲价钱的工作是干不好的,况且我要是不干了,这一摊儿交给谁去?”

  上有父母下有仨孩子,微薄的工资和几亩田的收益并不足以支撑起这个家,陈继存一家常年入不敷出。“老人看病每次都得借钱,还供养着几个大学生,家里的新债老债欠了几十年,直到老陈退休后才还清。”陈继存的妻子常春玲回忆起往事,不禁眼含泪花,下地干活、挣工分都是女人干,土地承包责任制后,由于没有钱,买不起足够的农药化肥,自家地里的庄稼产量每年都比人家的低,“吃饱饭都不错了,更别提啥生活质量了。”

  “但是我一直教育孩子,咱家虽然穷但也得有骨气,别人家吃肉、穿好的咱不跟人比,也不眼馋,好好学习才是正途。”常春玲说。

  1997年,陈继存的大儿子在高考中考取了686分的高分,名列范县全县第二名,按这个成绩当时可以稳稳地上北京大学。可是,一想到家里的困境和高昂的学费,陈继存的大儿子放弃了,在自己的高考志愿中选择了不收学费、每月还有津贴的一所军校。

  “现在想想这几十年来对大儿子亏欠最多,就是因为穷,耽误了他上北大。”提起当年事,一直乐观爽朗的陈继存竟抹起了眼泪。

  “生活越来越好,只要还能走得动就会干到底”

  2015年,豫01井地震观测站仪器升级为数字化监测设备,需要用电脑处理监测数据。这对仅有初中文化和时年已经61岁的陈继存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但为了继续自己钟爱的地震监测事业,凭借一股不服输、不服老的劲头,年逾花甲的陈继存从头学起,不会打字就戴上老花镜学打字,新设备不会使用就对照着资料学操作,其间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可想而知,可陈继存硬是天天坐在电脑前,一点一滴学会了电脑设备的操作。

  几年前陈继存正式退休,由于工作干得出色,又被范县地震局返聘到原来的岗位上。现在工资加养老金,他每月可拿到2000多元。

  濮阳市政协副主席、中共范县县委书记王秋芳充分肯定陈继存的工作,“陈继存同志作为一名基层共产党员,始终坚守初心和使命,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为我县党员干部做出了榜样,大家要向他学习。”

  陈继存回答称,刚开始当观测员时只是干了一份工作,后来通过不断学习,知道地震监测的重要性,知道这是领导的一份重托,这是关系全县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不敢有一点放松。“虽然工作辛苦点,国家、省、市地震局给了我很多荣誉,也给咱范县地震系统争了光,我干了40多年,也习惯了,每天不来看看心里不踏实。”

  “现在俺家的生活越过越好了,未来会更好,只要我还能走得动就会干到底。”陈继存说。

责任编辑:张亦弛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