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河南制造:“从链到圈”进阶时

发稿时间:2020-07-13 00:00:00 来源:河南日报 中国青年网

  中信重工特种机器人制造智能化工厂 本报记者 栾姗 摄

  平煤隆基新能源公司的高效单晶硅电池片生产线本报资料图片

  □本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调研组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制造业的重要作用、重要地位,特别是在去年视察河南时指出,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

  门类齐全、总量靠前的制造业是河南经济的一块“长板”。我省制造业占全省GDP的三成,今年5月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7%,在应对疫情冲击、带动经济恢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疫情冲击下,经济全球化正面临产业链、供应链多点“梗阻”的新考验。面对新挑战,河南制造业如何稳产“固链”?总书记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强调,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至关重要。

  当前,“六保”是中国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重要保证。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是“以保促稳”的着力点。河南把学习贯彻总书记在全国两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与总书记视察指导河南工作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贯通起来理解,往心里去、往深处走、往实处落。

  在全年时间过半、各项任务爬坡过坎、全省发展蓄势跨越的关键节点,省委十届十一次全会暨省委工作会议在郑州召开。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总书记关于“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的重大要求,结合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重新审视河南制造业的发展方向。省委书记王国生指出,要千方百计稳定产业链供应链,打通堵点、连接断点,持续固链补链强链,加快形成全产业链协同、全供应链融通的生态体系。

  河南把加快5G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培育数字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参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分工的战略之举,增创区域竞争新优势。省长尹弘强调,总书记寄语我们,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切中了河南发展的要害。推动高质量发展,制造业是重中之重,亟须加快构建高能级产业体系。

  当前,第四次工业革命以指数级而非线性速度展开,全球制造业产业链朝着生态圈方向演进。如何叠加劳动力与资本、技术和市场等优势,持续整合跨行业、跨区域、跨国界的各类要素资源,为产业链供应链注入新型“黏合剂”,助推制造业拾级而上?这是新形势下河南参与全球产业链竞争和合作,必须回答的经济命题。

  链条式分工协作——

  一个环节都不能“掉链子”

  焊花飞溅、机器轰鸣的生产车间,一辆辆宇通客车正在组装、测试、出厂……从河南郑州出发,驶向世界各地;往来运输、昼夜通关的郑州机场,装载着食品、服饰、机器零部件的各类飞机起降频繁,把商品分拨给国内外市场。

  作为新兴工业大省,河南众多制造企业是全球产业链上的重要一环。今年春节以来,从疫情防控到复工复产,河南开展产业链“稳链”行动,以龙头企业带动上下游配套企业协同复工复产,整体展现出快速的动员和调整能力。“确保复工复产,不是单个企业的事情,只有上下游企业都运转起来,链条才能活起来,企业复工复产才有质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李涛说。

  突如其来的疫情,还是让很多制造业企业感受到了来自“链条”的压力。

  轴承,一度成为中铁装备董事长谭顺辉最焦虑的事。复工复产以来,由于来自意大利、法国的供应商物流受阻,盾构机核心零部件轴承“断链”,一度让该公司陷入被动,订单无法按期交付。经多方联系采购,该公司筛选出数家国内标杆轴承供应商进行对接,选出可替代的轴承。

  压力,总会倒逼企业思考与前行。危机之下,很多行业、企业开始了关于“供应链”的反思: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掉链子”。

  更有弹性的企业才能生存得更好。不少“链条依赖型”的中小企业开始着手制订“B计划”,寻找可“进口替代”的供应商,完善产业链条。一些大企业更早感受到零部件“国际断档”的压力,已经谋划国内布局或加强对供应链的掌控。

  中铁装备总装车间,一台装有“中国芯”的国产盾构机正在匀速运转,接受等效寿命试验,各项技术指标稳定。“这是中铁装备与洛阳轴承的强强联手,实现了盾构机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的重大突破。”谭顺辉说。这一次“链条”的重构合作,让中铁盾构的供应链“后备梯队”半径缩短到500公里,洛阳轴承的供应链也顺势延伸至盾构机国际市场。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金碚说,疫情在一定程度上会加速全球供应链重构,并推动全球产业链格局调整。抓住机遇,提升河南制造竞争力,是当务之急。在金碚看来,疫情如同一次对河南制造业的全面“体检”,可以更好发现各个环节的“长”与“短”,通过固链、补链、强链再加上“链长制”,提升上下游链条整合力,并以此打造优势产业集群。

  ——短期“固链”,上下游协同。根据“链条定律”,一根链条与它最弱的环节有着相同强度。因此,稳固产业链条竞争力,必须提升产业链上中小企业的协作配套能力。疫情最吃紧的时候,双汇、三全、思念等龙头企业全面梳理产业链、精准打通供应链,一链飞架“粮仓和厨房”,这是河南复工复产奏响“春光曲”取得的重要经验。

  ——中期“补链”,瞄准关键点。经过疫情考验,河南树立“产业链上缺什么,地方就招什么”的招商新理念,支持更多产品进入国内外先进供应链体系。比如,新乡有白鹭化纤,郑州有梦舒雅女裤,缺的是印染企业,夏邑通过建设印染中心,助力河南打造纺织、染整、服装全产业链。只有瞄准“链”上关键环节,有的放矢进行补链,才能有效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

  ——长期“强链”,战略性整合。苹果、特斯拉等跨国公司的成功经验表明,谁能主导产业链条的整合,谁就拥有自主可控的先进制造业体系。然而,河南缺乏像华为、海康威视这样的自主品牌领军企业,阻碍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疫情期间,安图生物新冠病毒抗体检测试剂盒拿到多国卫生部门授权,这家中国体外诊断行业的“隐形冠军”,通过并购重组不断整合技术、人才等资源要素,打造具有创新性、垄断性、全球性的临床健康检测产业链。

  ——链长“铸链”,赢得发展权。浙江、江西等省份的省级领导们又多了一个新身份:产业链链长。这个“链长”称谓听起来不大,责任可真不小,是一个打通产业链、促进上下游配合和协调的关键人物。河南要抓好固链、补链、强链,关键要围绕原始创新,以链长制为抓手“铸链”,并在全国形成部分制造业领域的先发优势。只有当一个产业链是河南亲手塑造出来时,河南才能控制产业的发展方向、技术的演进节奏,以及价值的分布。

  集群化融合融通——

  变“葡萄串”为高昂“龙头”

  精彩的故事,总少不了曲折的过程和圆满的结局。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千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发展历程,就是一部可圈可点的产业逆袭史。

  本世纪初,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从东南沿海向西部转移的过程中,河南想引进深圳富士康苹果手机代加工项目。然而,当时河南没有手机制造业和航空运输业作为硬件支撑,只有“人力成本较低、市场空间大”的基础条件,却“无中生有”借力富士康智能手机项目,迅速补齐产业和物流短板,成功打造电子信息千亿级产业集群。

  这些年,河南已经尝到了“招一个、引一串、带一片”的甜头,龙头企业引领、众多配套企业跟进,形成了产业集群的“葡萄串”效应。正如中国民航大学临空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曹允春所说:“生产集群中的配套企业,你不让它来,它都要想办法搬过来。”

  产业集群系统制造能力具有“黏性”。这种“黏性”不是一个可以搬来搬去、随时迁移的能力,而是一种越练越好的能力,需要的经验门槛很高。苹果公司产品从iphone4到iphone11不断迭代更新,使得富士康郑州工厂将更多的技术沉淀到自己的生产和周边的配套企业上。

  同时也应该看到,当前河南一些产业链,虽拥有产值巨大的产业集群,但由于固化守旧已经让利润大幅下降,到了岌岌可危的境地,亟待进行“二次创业”。为适应全球供应链重构的变化,河南从规划、空间、机制等方面谋求突破,将产业内的高度分工和规模经济很好结合起来,产业集群从“葡萄串”变为高昂“龙头”,在做大增量中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全球视野,规划要有前瞻性。产业集群是个空间概念,河南的主要载体是产业集聚区。“部分入园企业占用了大量宝贵的土地资源,却未对地方经济发展和就业作出与之相匹配的贡献。”一位长期观察河南经济的人士说。

  区域产业同质化严重、集中度偏低是根本原因。要避免这种情况,首先需做好前瞻性规划,分工合作一定要考虑与沿海配套、和世界接轨,一定不能局限在河南一省范围考虑。

  当前,河南结合中部发展趋势、全国产业转移、世界市场变化修编制订产业规划,构建“双核引领、两轴支撑、三带联动”的发展布局。所谓“双核”,是指郑州主核、洛阳副核;所谓“两轴”,是指沿陇海发展主轴、沿京广发展主轴;所谓“三带”,是指沿黄创新和绿色产业发展带、淮河流域现代农业和特色产业发展带、汉江流域绿色产业发展带。此举将促进产业布局更优化、特色优势更显著、区域发展更协调。

  ——飞地经济,打破行政区藩篱。唐河县产业集聚区的香菇、竹笋等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企业为扩大出口,有意“飞”入南阳卧龙综保区。但是,该县政府担心企业会把税收带走,不愿意放走企业……

  “飞出地”唐河县和“飞入地”南阳卧龙综保区经过协商,最终达成约定:10年内缴纳的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市县分成部分,两地原则上按五五分配。这种“飞地产业链”的模式,将县城的产业集群巧妙地攀附于邻近大城市的资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不过,要把这种产业集群合作引向深度发展,需要进一步打破行政区划的藩篱。在现有产业集聚区的框架下,由县域合作迈向市域合作,是产业集群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必须解决“行政区经济”带来的弊端,政绩考核部门对跨区域发展的干部考核应有一些新机制,将是否做好共同规划、错位发展战略、产业发展结构性指标等纳入对干部的考核范围。

  ——亩均税收,克服规模化弊端。“亩均税收”并非新生词语,不过,或将成为2020年河南产业发展的热词。

  沿海看江苏、浙江,土地开发强度已经接近了“天花板”,纷纷选择了土地集约利用这一抓手,追求更高效益的发展;周边看湖北、山东,跳出“摊大饼”的粗放发展思维模式,不以规模定标准,引导企业通过创新提高“亩产”。

  除了工业增加值、增长贡献率等,今年我省产业集聚区多了一项考核指标——工业用地亩均税收,提出要以“亩产论英雄”,克服规模化以量制胜的弊端,推动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

  “亩均税收”“亩产论英雄”的核心是企业技术创新。“省外看昆山,省内看新郑”的偃师,在产业集聚区建设中“领先一个身位”,注重引进培育技术先进、产品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发挥龙头企业的吸聚带动作用,以产业链条的最终产品建设精品园区。比如,分子筛龙头企业建龙微纳,借助国家级“大院大所”里的院士、工程师的智慧,成功摘取分子筛“皇冠上的明珠”,攻克Li-LSX变压吸附制氧分子筛技术难题,并在偃师产业集聚区建立起分子筛成型制造的全产业链条。

  生态圈共建共享——

  “枢纽”链接资源和市场

  “1亿级人口规模”的体量优势,如何转化为计算产业的技术优势?以5G和人工智能技术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已经为河南揭示答案:制造业由单点突破转向生态协同。

  何为生态协同?简单地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计算产业新的“大航海时代”,华为面向全国招募“生态合伙人”。河南与华为按照“1+3+N”的模式搭建“班子”。“1”为鲲鹏计算产业生态。“3”分别为郑州的创新中心,负责软硬件适配;许昌的生产基地,生产“Huang-he”服务器和PC机;新乡的应用研发,开发自主创新的生态软件。“N”为若干家配套企业。“在这个大生态里,所有的‘新物种’彼此需要,又相互成就。”黄河科技集团创新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周黎说。

  制造业有构建生态的“小气候”,经济界有营造生态的“大环境”。

  当前,中国经济从“中心—外围”结构变为一种“双循环”结构,河南作为“全球超级工厂”的重要组成部分,制造业成为一个中介性“枢纽”,技术、组织形式以及生产逻辑发生演变,令经济空间以各种方式突破区域限制,衔接起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

  ——技术革命,5G赋能是张“王牌”。

  位于北京的河南大厦,河南省政府与中国电信集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举行签约仪式,共同推动河南5G网络建设和产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

  走在前列,就要制定可复制推广的“河南5G方案”。利用人口大省、经济大省、网络大省的优势,河南在全国第一个出台了5G产业发展行动方案,旨在“无中生有”,率先培育一条新兴产业链:上游是基站等通信基础设施,中游涉及网络建设及运维服务,下游则是多种多样的应用场景及终端产品。利用这条新兴产业链,再造数字经济形态中的新型生产关系。

  在这个全新的形态里,5G是实现资源高效分配的有力工具,将之前的“信息高速公路”升级为“海陆空”立体式的交通网,拓展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通道,让河南的区位优势与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相互赋能,有助于造就一批新时代的独角兽企业,完成重构产业链的使命。

  ——打破边界,生态创新是张“基本牌”。

  一台出得“实验室”、下得“市场”的样机,既要有高校里的基础研究作支撑,又要有企业里的应用研究来印证,还要“一个接一个”模制零部件。在中信重工创新研究院,科技创新是一个“拼图式创新”的过程。

  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为特征的工业4.0时代,企业只有重构生产组织方式和产业组织体制,变成一个“超导体”的形态,才能最大限度地释放其应有的效能。“我们要敢于拆掉研究院的‘围墙’,打造一块集聚国内应用创新资源的‘飞地’。”中信重工董事长俞章法说。

  过去的科技创新往往是“单打独斗”居多,现在的科技创新则表现出一种开放性、系统性。在这里,擅长某一环节的人各司其职,共同完成科技创新的整体操作,极大提升了中信重工从“实验室”到“市场”的整体效率,形成了一种适应新工业革命时代大规模定制特征的自演进生态圈体系。

  ——系统变革,万物互联是张“关键牌”。

  丢失的物品可以自主呼叫主人,窗户能感知风暴而自行关闭,厨房里的食物拥有可溯源的识别码,冰箱可以发出续订牛奶的订单……在汉威科技的展厅里,“人与物彼此嵌入”的未来场景映入眼帘。这一切,都依赖于万物互联的传感器。

  汉威科技是河南本土培育的一棵传感器产业大树。这家企业从传感器零件供应商起步到提供智能传感整体解决方案,“跨界”“超链接”是最鲜明的企业特征,拽动的是一张物联网、产业互联网的大网。

  从1G到5G,移动通信技术在香农定律的框架下不断推陈出新。当4G的消费互联网和5G产业互联网通过移动设备连接起供需两端,现有的生产、消费、运输与交付体系将被颠覆,给社会和个人带来前所未有的系统性变革。“总装车间里缺少哪些零部件,未来我直接可以在网上下单全球定制。”上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乘用车郑州分公司总经理丁波说。

  消费升级,可以带动产品升级;制造升级,又助力产品升级。河南年人均GDP已经突破8000美元,1亿人口的高品质生活,正在形成一个比肩经济体规模的消费大浪潮,集聚着制造业“从链到圈”进阶的澎湃动力。

  (调研组成员:孙德中 芦瑞 栾姗 陈辉 丁新科)

责任编辑:张亦弛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