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古堆村,位于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田家河乡,2016年荣膺“绚丽甘肃·十大美丽乡村”。不仅风景秀丽,而且富民产业遍地开花:种植马铃薯、中药材、百合……难以想象,这里曾是被称为“苦瘠甲于天下”的贫困村。
心怀扶贫家乡梦,返乡创业开启产业扶贫新模式
从小出生在中医世家的70后王玉兰,心里一直守护着一个关于家乡元古堆村的愿望:“一方面把地道药材做出规模,另一方面,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带动家乡的父老乡亲脱贫致富”。秉持着这样一个信念,9年前她放弃外地一家药业公司的管理岗位,毅然回到家乡开启创业之路。曾经跟着父亲背着药箱走遍无数个村庄,并深受中医药文化的熏陶,她用一个美丽的花园式厂区开启了产业扶贫新模式。
在创业过程中王玉兰遇到过不少困难,譬如引导村民从自由种植到科学化种植、公司资金周转难……但重重困难并没有压倒这个心怀扶贫家乡梦的女子,通过不懈努力,如今村民们经常互相交流科学种植技术,种植的药材一年比一年好。公司也不断在发展,多年来以“贫困户+基地+合作社+村委会+公司+科研院所”的白条党参产业扶贫新模式,持续带动务工人员多达数万人次,让元古堆村与周边贫困村的村民们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据王玉兰介绍,其公司还吸纳20名建档立卡户在扶贫车间务工,进行规范种植生长环节的各项培训,年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已经形成长效带贫机制。“让乡亲们在家门口就业,改善家庭条件,既能顾家,又兼顾种地,我的付出是值得的。”王玉兰告诉记者。
产业荟萃开新花,多元化发展助乡村振兴结硕果
2013年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曾专程到元古堆村看望慰问群众。“总书记说咱们一块儿努力,把日子越过越红火,他的话激励着乡亲们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信心。”谈起这件事,元古堆村村委会副主任郭连兵至今都特别激动。
谈起家乡今昔的变化差异,郭连兵笑呵呵地说:“以前一到下雨天,路就变烂泥沟,家家户户都要备雨靴,现在路变好了,我的雨靴压箱底都找不着了”。据郭连兵介绍,如今的元古堆村大力培育农村新型产业,探索实施村干部领办合作社和富民产业,由2名村干部领办2个合作社,带动全村162户贫困户共同发展。
除了传统产业,元古堆村还引进发展苗木繁育、梅花鹿、放养鸡养殖等特色产业,积极培育生态旅游、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构建了以百合、中药材、马铃薯种销为主导的产业增收链条,全村的产业呈多元化发展态势。
精准扶贫暖人心,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家里在2014年的时候重新翻修了住房,现在下雨也不用担心房子漏雨,每天都可以睡个安心觉了。”元古堆村村民杨天云在接受中青在线记者采访时高兴地说。
杨天云在2013年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2016年脱贫。在此之前,他和家人最害怕下雨天。每到下雨天,房外大雨,自己亲手建的土坯房内则下着滴滴答答的小雨。家庭经济困难,加上没有一份正式工作,生活的重压让他“喘不过气”。
2015年一个新转机出现,那一年他利用企业带动型的精准扶贫贷款50000元,投入到甘肃一家管理公司。而后,他用这笔资金调整种植产业结构,开始大规模种植百合、中药材等经济作物。截至目前,他种植百合15亩,中药材10亩。通过坚持和努力,如今他家的收入逐年递增,每年仅种植百合的项目收入就可达万元以上。“现在我们喝上了自来水,修了硬化路,装了常明电,基础设施好了,家庭的经济条件也明显改善了,日子一定会越过越红火的。”杨天云说。
据了解,元古堆村2018年底率先实现整村脱贫,2019年底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0789元,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达到7325元,实现了脱贫路上“不落一户、不落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