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地方

首页 >> 地方资讯 >> 正文

听“全国抗疫先进个人”讲述中医抗疫故事:钢铁长城这样铸就

发稿时间:2020-09-21 17:26: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郑州9月21日电(记者 王文坛)在过去8个多月时间里,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抗疫大战,经受了一场艰苦卓绝的历史大考,创造了人类同疾病斗争史上又一个英勇壮举。

  在9月8日举行的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河南中医药大学80级校友郑福增、82级校友刘清泉、83级校友杨秋敏、96级校友曹飞、99级校友张传涛5人获得“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近日,记者采访到这5名最可爱的人,听他们讲述抗疫故事,了解抗疫中的中医力量。

  郑福增:“为祖国和人民感到自豪,为抗疫精神感到自豪!”

  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郑福增。资料图

  2月10日,郑福增以第三批国家(河南)中医医疗队领队、河南支援湖北首批中医医疗队领队身份领命出战。14日,江夏方舱医院开舱,他被任命为武汉江夏方舱医院副院长,负责江夏区方舱医院的感控、护理、药事等工作。

  郑福增所负责的豫二病区共收治105名确诊患者,期间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总有效率达到了100%。实现了“六个零”:零感染,零转重,零死亡,零回头,零事故,零投诉。

  “日复一日的高负荷运转是有挑战性的,体力、精力的消耗有时也有吃不消的疲倦感,这个时候,信念和榜样的价值就充分体现了出来。”郑福增说,一个月的援汉抗疫生涯,对他而言,与其说为武汉人民奉献了什么,倒不如说是从武汉抗疫战场学习了很多。

  他说,从来没有如此清晰地感受到:越是困难时刻,越能见证守望相助的真情;越是紧要关头,越要凝聚同舟共济的力量。在这次大考中,队伍中的每个人都用忘我的状态把自己的工作做到极致,顶住了压力,抗住了责任,他们都是身边的平凡英雄!

  刘清泉:“疫情不退,我也不能退。”

  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刘清泉。资料图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刘清泉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联合指派,作为第一批中医专家参与到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战疫中。1月21日抵达武汉后,刘清泉立刻对当天的情况进行细致梳理,并制订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第一版证治方案》。随后,这一方案被迅速提交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被纳入国家卫健委印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三版)》。

  1月27日,刘清泉作为中央指导组专家组成员、国家中医医疗救治专家组副组长,再次赴鄂。2月中旬,刘清泉随专家组来到武汉市江夏区大花山户外体育运动中心,场馆正在被改造成江夏方舱医院。当天,他给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写了一份报告,提出以中医为主,中西药结合,“包舱”治疗轻症确诊患者的理念,武汉市首个中医方舱由此诞生,刘清泉被任命为江夏方舱医院院长。

  在方舱内,刘清泉认真分析会诊病例,除了要看血氧、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外,还要看患者的舌苔、脉象情况。根据中医辨证论治原则,为不同患者开出了不同的方药。

  “不光是治身体上的病,也要帮助他们缓解精神上的压力,这也是中医诊疗的优势。”在刘清泉的指导安排下,除了中医汤药之外,方舱医院采取了温灸、耳穴压豆、穴位敷贴、经络拍打等中医综合治疗手段,这些办法助于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促进肠胃功能的恢复,改善体质状态,加速病情的好转。此外,中医方舱的医护人员还会教患者练习太极拳、八段锦,帮助轻症或处在恢复期的患者进行肺功能恢复,促进调节神经、新陈代谢。

  随着治疗的不断推进,2月26日,江夏方舱医院中医方舱迎来了首个“出院潮”,首批23名新冠肺炎患者康复出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数据结果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轻症确诊患者,临床症状消失缩短2天,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缩短1.7天,平均住院天数缩短2.2天,CT影像好转率提高22%,临床治愈率提高33%。

  “疫情不退,我也不能退。”为重症危重症患者进行专家会诊、到方舱医院去查房、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刘清泉几乎一天都没有停下过,他舍小家、顾大家,坚守奋战在抗击疫情最前线,用实际行动书写了中医人的“大医精诚”精神。

  杨秋敏:“救死扶伤就是我们的天职。”

  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杨秋敏。资料图

  2月21日,杨秋敏参加河南第十一批支援湖北医疗队,并被任命为医疗队副队长。55岁的杨秋敏虽然在医疗队中属于“高龄”队员,作为老大哥,他对年轻队员进行一对一的辅导和安抚,督促大家认真做好防护训练,保证以最佳的状态投入一线救治工作,成为稳定全队军心的“定心丸”。

  2月26日,杨秋敏带队支援黄陂方舱医院。方舱医院的的患者虽然大部分都是轻症病人,但很多患者存在心理问题,表现出焦虑、烦躁甚至绝望的负面情绪。他和团队深入讨论,针对方舱医院的情况,制定了“话疗”方案。通过聊天、倾听、互动、安慰等方式,给予患者心理干预,最终取得了良好效果。截至休舱,共出院177人,转院48人。实现了患者零死亡、医护人员零感染、安全生产零事故、治愈患者零回头的“四个零”目标,圆满完成了支援任务,向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最难忘的是,每天穿脱令人闷热的防护服;最大的感受是,会聚在这里的全国各地医疗队伍,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团队作战,融洽和谐;负责后勤保障的支援队全力以赴保障医疗队的餐饮、出行,非常尽职尽责,令人感动。”谈起这段抗疫经历,杨秋敏感慨地说。

  “我们回来的时候,大家依依不舍、眼含热泪。这种关键时刻,最能体现中华儿女的责任与担当。其实每个行业都有各自的职责,救死扶伤就是我们的天职。”朴实的话语,却是对医者仁心和大爱无疆的生动诠释。

  曹飞:“只要有需要,我愿意再次奔赴一线。”

  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曹飞。资料图

  2月2日,有20年党龄的曹飞,被任命为平顶山市第一批援鄂医疗队临时党支部书记,随河南省第二批援鄂医疗队抵达武汉并开始岗前培训。河南省第二批医疗队是各省区医疗队休整时间最短,最快投入工作的一支医疗队,救治的都是危重症患者,救治任务十分繁重。3日晚上,曹飞就带领第一组队员进入病区,接收了30名危重症患者。

  曹飞和同济医院共同制订《中法新城院区新冠肺炎防控措施和流程》,并创新规范病区消毒,完善相关流程,实施全员过关培训考核,组建感控小组,落实队员健康监测,审核防护物资管理。58天里,他带领感控组开展相关培训12场次,督促医疗、护理、工勤人员防护用品穿脱2619人次。他创新实施的工作方法和经验,连续被国家卫健委工作简报刊发,作为工作亮点向各国家医疗队及省市医疗队推广,取得良好效果。

  曹飞带领全体队员用生命守护生命,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凭借精湛的医术不断创造着生命奇迹,累计收治患者70名,其中病危23人次、病重42人次,治愈出院患者57名,部分患者因合并其他疾病转科治疗,以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抗击疫情的“钢铁长城”。

  在一次战“疫”分享报告会上,曹飞热泪盈眶地说:“之前我们一起面对SARS,这次又亲历新冠肺炎疫情,我真的希望这辈子不要再有这样的抗疫经历,但如果真的还有下一次,只要有需要……我愿意再次奔赴一线。”哽咽话语中所传递出的无私奉献和大爱情怀,深深感染和鼓舞着在场的每一个人。

  张传涛:“在这样一个国家,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张传涛。资料图

  作为四川省第一批援鄂医疗队临时党委委员、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援鄂医疗队临时党支部组织委员、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援鄂医疗队队长,张传涛于1月25日,大年初一凌晨和队友们进驻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并协助开展工作。该院离华南海鲜市场最近,危重病人很多。

  战疫初期,面对医务人员、医疗物资缺乏的“几近瘫痪”的局面,张传涛和队员们牵头接管发热五、六病区,一边寻找物资支援,一边安抚患者心理,组建了中西医结合病房,制定了中医特色会诊方案,协助医院落实中药供应,负责12个病区全面实施中医诊疗,收治了156人,会诊800人次,中医参与率提升到92%以上,显著提升医院救治能力,降低ICU危重症患者死亡率。

  奋战57天后,张传涛和队友们在武汉结束了一线战疫。张传涛说:“在武汉的每个人都很优秀,我们医疗队里有很多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他们都是默默无闻地做事,有危险敢于冲锋,毫无怨言,荣誉应该属于我们每一个队员。”

  在这场战疫中,张传涛说自己最大的感受就是祖国的强大。在人民危难的时候,有祖国做坚强后盾,集全国之力共克时艰,也更加真实、深刻地体会到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中国人民的伟大。张传涛说:“未来在国家需要时,我将更加积极地为国家、为人民奉献自己的力量。在这样一个国家,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面对突如其来的严重疫情,郑福增、刘清泉、杨秋敏、曹飞、张传涛等为代表的广大医务人员白衣为甲、逆行出征,舍生忘死挽救生命。作为最美的天使和新时代最可爱的人,他们胸怀赤诚初心,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大爱无疆,筑起了抗击疫情的钢铁长城。(秦元刚 吴晋一)

责任编辑:徐彩侠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