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从“软儿梨”到“软媚子”的蜕变

发稿时间:2020-11-26 15:06:46 来源:新华网客户端 中国青年网

  新华网西宁11月26日电(鱼昊)“软儿梨”,是青海省河湟谷地和甘肃省部分地区广泛种植的果品。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隆治乡盛产软儿梨,全乡种植了上千亩梨树,被称为民和梨乡。“软媚子”,是隆治乡桥头村的一款“软儿梨”果饮产品,深受省内外消费者青睐。

  图为冷冻车间内的“软儿梨”。新华网 鱼昊摄

  早在多年前,桥头村村民荆秀芳就看到了“软儿梨”产业的前景,她想在“软儿梨”身上做文章。民和县处于兰西1小时经济圈的中心地带,“软儿梨”会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2018年底,荆秀芳放弃了年出栏2000头生猪的养殖产业,转型做起了“软儿梨”饮品。“隔行如隔山,前期我到甘肃、北京等地做过几次调查,但没想到转型之路会如此艰难。”荆秀芳说,她刚开始找到了一家南方的科研机构,想利用先进的技术,开发出独特的“软儿梨”饮品。不料,南方的这家科研机构对西北的果品研发甚少,尤其对“软儿梨”更是闻所未闻。南方之行,一无所获。

  一次偶然的机会,荆秀芳联系到了甘肃农业大学的贠建民教授。“贠教授是甘肃人,熟悉‘软儿梨’,爽快地答应了我们的请求。”回到民和后,荆秀芳立即前往老家收购“软儿梨”。当年,荆秀芳高于市场价优先收购了种植户的“软儿梨”做研发用。

  研发“软儿梨”饮品经历了漫长的一段时间。“有一次我们拉着一车的‘软儿梨’前往兰州,还没等到贠教授,‘软儿梨’全烂在了车上。”荆秀芳说,“软儿梨”怕热,遇上干燥、闷热的天气,很容易化。

  几番波折后,贠建民和他的团队取得重大突破,成功从”软儿梨“提取成分物质。”软儿梨“颗粒多,提取成分的难度大,当饱含梦想的”软儿梨““变身”为一小杯清香的浓汁时,荆秀芳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车间工作人员检查“软儿梨”发酵状态。新华网 鱼昊摄

  “软儿梨”实验大功告成,荆秀芳购齐了生产设备,扶贫车间的建成投运,很快给当地村民带来了收入。“扶贫车间的资金来自隆治乡永坪村的集体产业资金,再通过分红的形式让利村民。”荆秀芳说,除了扶贫车间,公司近一半的劳务人员都是家庭困难的当地村民。

  荆秀芳(右)向记者介绍“软媚子”饮料制作过程。新华网 鱼昊摄

  在包装和品牌上,荆秀芳也下了很大功夫,将产品定名为“软媚子”,寓意冰甜的“软儿梨”清润心扉,设计精美的包装盒上标上青甘两地熟悉的方言,让青甘两地的消费者对“软儿梨”产生乡恋。

  包装好的“软媚子”饮料。新华网 鱼昊摄

  如今,“软媚子”饮品日均产量可达2.4万罐,已有省内外多家客户联系批量销售订单。荆秀芳深信,随着公司不断发展壮大,“软媚子”一定会走出西北,走向全国。(完)

责任编辑:张亦弛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