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地方

首页 >> 地方资讯 >> 正文

港股“信阳毛尖”不再“碰瓷”茅台 新名依然带“酒”

发稿时间:2021-02-23 09:50:00 来源: 河南商报

  因为改名字被质疑蹭“茅台”二字热度掀起舆论风波后,港股“信阳毛尖”在2月22日发布公告,称经过再三考虑,为免引起市场信息混乱及误会,决定再将公司更名:由“XinyangMaojian-GroupLimited”更改为“ChinaDragonWinesGroupLimited”,并采纳“中国国龙酒业集团有限公司”为本公司的中文第二名称,以取代现有名称“信阳毛尖集团有限公司”。

  港股“信阳毛尖”改名为啥都带“酒”

  据悉,2月16日,港股牛年开市首日,信阳毛尖(0362.HK)发布公告,称董事会建议将公司英文名称由“XinyangMaojianGroupLimited”更改为“ChinaDragonMoutaiGroupLimited”,并采纳“中国国龙茅台集团有限公司”为公司的中文第二名称,以取代现有名称“信阳毛尖集团有限公司”。

  此消息一出,引发网友热议。更有声音质疑该公司“碰瓷”茅台,并挖出该公司曾经几度更名的历史。

  而试图更名为“茅台”的缘由,是公司认为酒类业务有增长商机。其在2月16日公告称,董事会相信,新名称能为该公司确立更合适的企业形象及身份,将有利于该公司的业务发展,并符合该公司及股东的整体最佳利益。

  2月22日,该公司再度解释希望“投身酒业”的原因:认为“ChinaDragonMoutaiGroupLimited”和“中国国龙茅台集团有限公司”名称较贴切反映本公司业务发展的未来方针,因为本公司自2020年11月起已从事酒类贸易业务。截至2020年12月31日,6个月的中期财务业绩显示,本公司白酒类贸易业务(不包括中国白酒)录得营业额约68971000港元,占本公司总营业额逾30%及贡献溢利4286000港元。本公司未来将大力扩展酒业市场业务。此外,本公司于2021年2月2日公告之收购亦有助拓展中国白酒市场业务,由此可见将来酒业收入将会成为本公司的主要收益。

  为何最终未坚持选择改名“茅台”

  据了解,该公司在未叫“信阳毛尖”之前,名称历经东君化工集团、大庆石化(2002年变更)、中国天化工(2007年变更),直到2018年10月收购信阳毛尖国际控股公司后,名称变更为“信阳毛尖”。

  该公司再度更名时,想选用“茅台”二字,并非没有缘由。此前,港股“信阳毛尖”发布公告称,公司间接全资附属公司牡丹江龙晋酒业向独立第三方收购北京耀莱龙微酒业100%股权,代价为8000万港元。“信阳毛尖”在公告中表示,目标公司的业务伙伴上海高诚是中国酒类业务的营销专家。上海高诚已推出贵州茅台、五粮液等著名酒类品牌的推广。另一方面,目标公司拥有一系列商标,包括成龙商标。

  是否可以通过茅台销售渠道身份或者其他关联,使公司名称含有“茅台”二字呢?

  之前河南商报记者就“茅台”能否维权问题咨询北京市盈科(郑州)律师事务所律师席腾飞,他认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及现有司法实践,为了搭便车而在境外注册的中、英文企业名称中使用的字号与境内同样行业的具有较高知名度的知名商品特有名称、企业名称中的中、英文相同或者相近似的,境外企业或经授权使用该境外企业名称的境内企业对于该字号在中国大陆的突出使用,构成不正当竞争。

  席腾飞提到,这意味着,“信阳毛尖”在更名为“国龙茅台”后,若其在中国大陆使用“国龙茅台”字号或授权其境内子公司使用“国龙茅台”字号,构成不正当竞争及侵犯商标权之行为,贵州茅台有权在中国大陆法院起诉要求判令构成不正当竞争行为并判令该企业名称不得在大陆地区使用。

  从律师观点也可以看出,“信阳毛尖”要蹭名“茅台”,不但受到网民的质疑,还将面临系列法律风险。

  有业内人士分析称,港股“信阳毛尖”无论是希望利用港股较为宽松的监管政策来更改名称为“国龙茅台”还是改名为“国龙酒业”,均是希望显示主业倾向于正在火热的酒业。

  链接

  春节后白酒概念股指数领跌,一度创开年来最大跌幅

  港股“信阳毛尖”希望蹭“酒”的热度,和之前白酒板块一路强劲有关。

  据中信证券研报显示,春节期间食品饮料需求景气,礼品消费、聚饮消费等场景均呈现出较为繁荣的景象。其中白酒、啤酒餐饮渠道表现强劲,乳制品高景气依旧,调味品零售出色/餐饮恢复。考虑节前备货时间较长,预计1~2月板块整体表现较为出色。白酒板块依然是食品饮料板块推荐之一,另外则是坚定推荐卤味&奶粉龙头,持续看好其他优质赛道龙头,比如啤酒、调味品等。

  但在春节过后,白酒板块遭遇机构调仓。河南商报记者了解到,截至2月22日收盘,贵州茅台跌6.99%,跌破2300元关口,报收2288.02元/股。总市值一日暴跌2160亿元,缩水至2.87万亿元。山西汾酒、五粮液、泸州老窖、洋河股份、古井贡酒、酒鬼酒、水井坊等均在大幅下跌之列。河南商报首席记者 杨桂芳

责任编辑:何清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