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地方

首页 >> 地方资讯 >> 正文

沿着高速看中国 | 穿行燕赵大地,来一次慷慨激昂的红色记忆之旅吧!

发稿时间:2021-04-07 11:17:00 来源: 河北新闻网

  沿着高速看中国,最美风光在路上。

  今天,中宣部等部门联合启动“沿着高速看中国”主题宣传活动。

  河北省高速公路里程达到7809公里,实现了县县通高速。

  今天一大早,河北日报10路记者迎着朝阳,行走燕赵大地,追寻红色初心。

  这一次红色记忆之旅,我们沿着太行山高速,走进丁玲纪念馆、黄土岭战斗遗址、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西柏坡纪念馆、抗大旧址、一二九师陈列馆;沿着大广高速,走进林子里烈士陵园、布里留法工艺学校旧址、耿长锁纪念馆、直隶省立第七师范纪念馆,重温红色记忆,追忆党的初心,追寻建党百年来的奋斗足迹!

  680公里的太行山高速公路,始于张家口市涿鹿县。从涿鹿南口下路后,行车近1小时便能到达位于温泉屯村的丁玲纪念馆。

  1946年8月,丁玲参加晋察冀中央局组织的土改工作队,曾到温泉屯村开展土地改革。在土改中,她与农民建立了血肉联系和鱼水之情。她以温泉屯土地改革的火热生活为素材,创作了《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深刻而又生动地反映了中国农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巨大变革。这部佳作荣获了斯大林文学奖。

  丁玲纪念馆占地达1250平方米,还原了当时丁玲在温泉屯生活和工作时的原貌,并将丁玲生前在温泉屯时所用的旧物进行了展示。

  温泉屯村农民文化站是丁玲用《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部分稿费筹建的,也是新中国建立的第一个农民文化站。如今,这里成为了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近些年,温泉屯借助“丁玲纪念馆”红色招牌吸引游客进村,盘活葡萄系列体验式休闲度假吸引游客留村,探索出一条红色资源与产业发展相结合的文旅融合发展之路。

  沿涞曲高速一路向北,在涞源县境内转荣乌高速,行驶20分钟左右下高速后,便来到黄土岭战斗遗址。

空中俯瞰,荣乌高速公路在黄土岭村和黄土岭战斗遗址中间穿行而过。

  1939年11月4日晨,日“蒙疆驻屯军”最高司令兼独立混成第2旅团旅团长阿部规秀中将来到黄土岭,寻找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主力。

  战斗中,阿部规秀被炸死,日军所谓“名将之花”凋谢在太行山上。当年11月初,八路军在雁宿崖和黄土岭打了两场歼灭战,共歼灭日军1500人。黄土岭战役是我军继平型关大捷后的又一次震惊中外的抗日大捷。

  黄土岭战役遗址系列设施建于1987年。遗址主要包括黄土岭战役纪念展室、雁宿崖黄土岭战役胜利纪念碑等。有机会时,黄土岭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陈成总愿意为参观者讲述黄土岭战役过程。

黄土岭村共150户、520人,2019年整村脱贫出列。

  建编织袋厂、玖星养鸡场,发展光伏电站、绿色有机苹果种植等项目,黄土岭村近年来不断强化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强力推进产业项目,稳定提升村民收入,目前人均年收入约1万元。该村远期还准备通过红色旅游产业带动群众增收。

  从涞源黄土岭战斗遗址一路向南,沿太行山高速公路西柏坡-阜平段穿行在群山之间,就可来到阜平县城南庄镇城南庄村。

阜平县城南庄村是“五一口号”发布地,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也坐落在这里。

  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提出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号召,得到了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的积极响应。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历史事件,标志着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公开自觉地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团结合作迈上了新征程,标志着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和新型政党制度建设揭开了新篇章。

  1972年,为了缅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教育激励后人,阜平县委、县政府在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所在地、毛主席居住工作过的地方建起了城南庄革命纪念馆,1974年正式对外开放。2005年在城南庄革命纪念馆的基础上改陈扩建,更名为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

  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运用大量珍贵的照片、文物等,充分展示了晋察冀军民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所创下的光辉业绩。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作为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一部分,包括3排21间土坯房,其中有毛主席、周恩来、任弼时等中央领导同志的宿办室,还有军区作战科、电话室和会议室。这是晋察冀军区司令部在河北完整保留的机关旧址,原址原貌,原汁原味。

  在残酷的岁月里,树叶是军民最主要的口粮,聂荣臻司令员签发了一条训令:不许部队在村子方圆15里之内采摘树叶,宁可饿着肚子也不与民争食——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中,记录了许多“树叶训令”这样动人的革命故事。

  纪念馆所在的城南庄村,如今已经是一个包含9个自然村、近3000居民的大村。不少民居已经完成改造,村里道路畅通、整洁,到处可见和革命历史相关的标语,路灯上的广告牌上,印的不是商业广告,而是村里优秀党员的海报。村里的道路也充满了革命老区的特色,如抗战路、解放路等。

  西柏坡高速公路是太行山高速的一部分。驾车从石家庄霍寨口上高速,沿西柏坡高速向西北行驶约40分钟,就来到了革命圣地西柏坡。

  西柏坡,“三大战役”在这里指挥,“两个务必”在这里诞生,新中国从这里走来。1949年3月23日,党中央从西柏坡一路向北,开启了“进京赶考”的新征程。

每天,西柏坡纪念馆都吸引着众多游客来到这里参观学习。

  站在西柏坡景区入口处北望,梁家沟村一排排二层小楼分外抢眼。开饭店、办民宿、当导游、卖纪念品……随着西柏坡红色旅游不断升温,梁家沟七成人吃上了旅游饭,村民人均年收入突破了万元大关。

  沿着太行山高速从北向南行至邢台市信都区,转至红色旅游专线抗大路,一路蜿蜒,便来到了素有“太行明珠”之称的前南峪村,远远就能看到在青山绿水环抱中巍然矗立的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陈列馆。

  1940年11月至1943年1月,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在邢台浆水一带办学。前南峪是抗大总校所在地。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岁月,抗大在这里度过了两年零三个月,培育出8700多名抗日将士。

  在抗大精神鼓舞下,前南峪人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几十年如一日付出了艰苦的努力,脱贫致富,不断实现跨越式发展。

  除了前南峪村,其周边不少村庄都有抗大旧址。邢台市信都区为此专门成立了红色文化(抗大)管理委员会,组织相关区直部门和乡镇精准包联,加大抗大旧址点位打造力度。各个抗大旧址村不仅设计好了闭环式的旅游线路,现已初步形成由过去抗大陈列馆“一核红”,向浆水镇“全域红”拓展的红色文化教育格局。

  沿着太行山高速继续一路南下,便能到达邯郸市涉县。穿行在巍峨群山之间,太行山高速如同一条银色丝带。

到达赤岸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庄严肃穆的将军岭。刘伯承、黄镇、徐向前等20余位将帅安眠于此。

  抗日战争时期,涉县是晋冀鲁豫边区根据地的腹心地、首府县,地处华北抗战前哨,为华北抗战战略要地。

  刘邓首长率领一二九师在涉县战斗、生活近6年,不仅给涉县留下了众多革命遗址,更留下了“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勇于担当、勇于胜利”的一二九师精神。如今,这一精神已在这片红色沃土生根开花。

八路军一二九师陈列馆大厅内,巨幅油画《转战太行》颇为壮观。

  在这个小山村,刘伯承、邓小平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率领八路军一二九师将士与当地人民一道,同仇敌忾、共赴国难,创建了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书写了“九千将士进涉县,30万大军出太行”的传奇。

  如今的赤岸村,红色文化和旅游产业相互交织,铺就了村民的致富路。眼下,村里正在修建红色主题公园,谋划打造商业步行街,发展高效农业和民宿,带动更多村民致富增收。

  大广高速连接我国南北。从石家庄出发,由津石高速转大广高速,在牛驼出口进入固安,继续行驶20分钟,便来到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林子里烈士陵园。

  1944年3月9日,冀中第十军分区警卫连、机关干部和当地民兵在林子里村与敌人展开激战,最终因寡不敌众,大部分光荣牺牲,涌现出了机枪射手李宝珍,炮手崔福,民兵队长李宝林和警卫连指导员张勋等英雄人物。

林子里烈士陵园内分为墓区、纪念馆区、纪念广场等区域,共安葬了121位烈士的遗骸、骨灰。

  一份时任冀中第十军分区司令部副参谋长李大卫的后人捐赠的林子里战斗地图上,写有“血战一昼夜,弹尽失利”几个字。

  在烈士陵园西侧,有一座较小的纪念碑。林子里村的李会明老人告诉记者,当年为了缅怀牺牲在这里的烈士,村民们用自己的双手,一块块砖修建起了这座纪念碑。

  近年来,林子里村传承红色基因,发扬烈士革命精神,利用高速公路优势以及区位优势,不断实现发展。

  从固安继续出发,沿着大广高速一路南行,至高阳口下路后,车行约20分钟就到了高阳县布里留法工艺学校。

  布里留法工艺学校是“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发祥地之一。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是二十世纪初叶我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交替之际,广大有识之士和进步知识分子与有志青年为输入西方科学文化技术,寻求救国真理而开展起来的一场影响深远的群众运动,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要一页。

  布里留法工艺学校内,有一座创建人之一李石曾(左二)的雕像。李石曾早年留学法国,1908年建立“法国巴黎中国豆腐公司”。其后,李石曾与蔡元培等人在法国巴黎发起成立“勤工俭学会”,其宗旨为“勤于做工、俭以求学,以进劳动者之智识”。

  布里留法工艺学校旧址大门风格奇特,上部为欧美哥特式建筑风格,高耸的砖塔,顶部呈尖状,下方的拱门、磨砖为中国传统的园林建筑风格。中西合璧、引人注目。

  学校旧址至今仍保留着建校之初的格局,坐北朝南的四方院落,现存平房11间,包括教室、实习工厂、蔡和森办公室宿舍、李石曾生平展室等。从1917年至1920年,布里留法工艺学校共举办三期,培养学生200余人,其中有70人赴法勤工俭学。

  1918年10月第二期的学员中,有一个以湖南学生为主的初级班,班主任蔡和森,学生颜昌颐、王人达、孙发力、唐灵运等人,后来均成为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和著名领袖人物,为高阳、为中国北方留下了珍贵的红色足迹。

  学校内保留有一株蔡和森手植的洋槐树。在北方农村,传统上多种国槐,洋槐较为少见。当年蔡和森种下这棵洋槐树时,曾说:种洋槐,就是表明和旧社会决裂、留洋求学之决心。

↑高阳县内道路。(资料片)

  今天的高阳,拥有中国纺织之乡、中国毛巾·毛毯名城、国家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县和中国领航创新产业集群等荣誉称号。当前,以承办保定市第四届旅发大会为契机,高阳正积极推动中法健康文化小镇建设、打造红色教育景点,发展具有高阳特色的旅游产业。

  沿着大广高速直达饶阳县城,再经过大约20分钟的车程到达位于饶阳县南的五公村耿长锁纪念馆。

  耿长锁,饶阳县五公村人。1951年、1979年两次获得全国农业劳动模范称号,中共八大至十一大代表,第一、第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早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初,耿长锁就开始和村民搞互助合作。

  1943年,耿长锁联合乔万象、卢墨林、李砚田,共同成立了一个“打绳互助组”,通过协作劳动度过了灾荒。1944年春耕时节,这四户农民又开始合伙耕种,初步形成了合作组的雏形。合作组后来吸引了更多村民加入,并且以“农业合作组”的新名称成立了代表会,制订了章程。1951年春,农业合作组改名为“耿长锁农业生产合作社”。

↑学生在耿长锁故居体验传统纺绳车。 新华社发(资料片)

  几十年来,耿长锁精神一直影响、指引着五公村不断前进。

  继承老传统、弘扬新风尚,五公村不断探索新形势下村务管理新模式,实现了规范化、法制化、民主化管理,保障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全村经济社会保持了良好态势。五公村现有人口740户、2940人,耕地3200亩,村年集体收入达50多万元。

  最后,我们沿着大广高速,来到了本次红色记忆之旅的最后一站,邯郸市大名县,到此探访直隶省立第七师范纪念馆。

直隶省立第七师范纪念馆,坐落于大名县京府大街43号邯郸学院大名分院院内(原河北大名师范)。

  七师1926年建立中共党团组织,为直南、豫北、鲁西30余县党的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纪念馆用记实的手法,通过照片、文字,文物、实物展示历史,并辅以景观、油画、雕塑和影视片,回顾展示了学校95年的办学历程。

  从立志成才的莘莘学子,到救国兴邦的革命斗士,七师在血风腥雨中几度沉浮,终于穿越荆棘之路,重获新生。

  如今的邯郸学院大名分院占地150亩,教学楼、办公楼、学生公寓楼错落有致,依然坚持“以作为学”的教学理念,继续秉承七师精神,不忘教育初心,传承发展,改革创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河北日报记者:刘雅静、赵建、田明、马利、赵海江、薛惠娟、史晟全、尹翠莉、卢旭东、赵杰、霍相博、高珊、刘冰洋、王璐丹

  编辑:张艳红、常方圆、吴培源

责任编辑:姜文山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