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地方

首页 >> 地方资讯 >> 正文

在田铺大塆,寻找百味乡愁

发稿时间:2021-04-26 10:18:00 来源: 新华网

  斑驳的土坯房,时尚的咖啡屋,飘香的农家饭……当汽车从一排排徽派小院穿过,田铺大塆如一座世外桃源,突然映照在记者眼前。

  

  大别山深处的田铺大塆。(新华社记者郝源摄)

  这个坐落于大别山深处的小山村,距今已有400余年的历史。1947年,刘邓大军南下,在田铺大塆设立了临时指挥所,大塆后山上至今还保留着当年战斗的遗址。如今,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的田铺大塆,已成为不少游客旅游观光的好去处。

  

  田铺大塆一角。(新华社记者郝源摄)

  2019年9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河南省新县田铺乡田铺大塆考察调研。他强调,发展乡村旅游不要搞大拆大建,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把传统村落改造好、保护好。他指出,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搞活了农村经济,是振兴乡村的好做法。

  “老家寒舍”是田铺大塆第一家民宿,回想起习近平总书记与他一家围坐交谈的场景,店主韩光莹至今仍激动不已:“听到带动乡亲们发展民宿走上致富路,总书记十分高兴。总书记的肯定,更让我们觉得自己走的路子是对的。如今,田铺大塆已拥有21家民宿,我的店平均入住率达到60%以上,每个月的纯收入过万元。”

  

  田铺大塆第一家民宿“老家寒舍”。(新华社记者郝源摄)

  然而在2016年之前,韩光莹从未想过自己能在家乡闯出一片天地。“过去的田铺大塆,房屋破败,牛粪遍地,是出了名的‘破烂山’,村里人大部分都选择了外出务工。我在外漂泊了二十多年,总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够回到老家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韩光莹说。

  

  田铺大塆村民走在洁净的村道上。(新华社记者郝源摄)

  2014年,田铺大塆入选中国第三批传统村落,开始了自己的振兴之路,韩光莹终于实现了返乡梦。建设过程中,田铺大塆不挖山、不填塘、不砍树、不大拆大建,最大程度保留了历史风貌,“整新如旧”“修旧如旧”。记者走在田铺大塆的村道上,低头是石板小巷,抬头是黄墙黛瓦,昔日的“破烂山”已经重焕新颜,成了人人向往的“幸福塆”。

  

  游客在田铺大塆感受当地手工艺。(新华社记者郝源摄)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是田铺大塆里的一句宣传语,也是田铺大塆最想呈现给游客的游览主题。“在这里,60后、70后可以参与锄地、播种、除草、施肥等农耕活动、感受农趣;80后可以到童年体验馆重温中学记忆,体验小时候玩过的滚铁环、鞭陀螺;还有90后喜欢的‘女朋友的店’‘男朋友的家’等伴手礼店……不同年龄段的游客都可以在这里,寻找到属于自己的百味乡愁。”田铺大塆景区管委会主任张冰说。

  

  田铺大塆村民在自家菜园采摘。(新华社记者郝源摄)

  “花个百十元,便可住村居小院,吃农家小菜,感受美丽乡愁,这样的地方能不红吗?”田铺大塆良栖小院店主韩春林笑着说。

  如今,乡村旅游已成为田铺大塆的主要支柱产业。依托山场资源丰富、交通条件便利的优势,田铺大塆建立了“党支部+合作社+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形成了农家乐餐饮、特色民宿、休闲旅游、观光体验等多种业态,年接待游客量保持20%增长,村民年人均增收2000元。

  

  田铺大塆的咖啡屋。(新华社记者郝源摄)

  “文化保护与民生发展是相互促进的,传统村落的保护传承与村庄发展也可以是合作共赢的。通过文化的保护传承实现历史文化资源的有效利用,促进村庄产业多元化,增加村民收入,改善村落生活设施,保护自然环境,田铺大塆真正实现了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新县县委书记吕旅说。

  

  游客在田铺大塆拍照留念。(新华社记者郝源摄)

责任编辑:徐彩侠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