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地方

首页 >> 地方资讯 >> 正文

哈尔滨新区奋力谱写全方位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发稿时间:2021-11-30 14:44:00 来源: 黑龙江日报

  11月29日,中国共产党哈尔滨市松北区第五次代表大会召开。

  新区优美生态。

  绿地全球商品贸易港先行馆。

  哈尔滨大剧院。

  □黑龙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薛婧 李爱民

  11月29日,中国共产党哈尔滨市松北区第五次代表大会召开,会议全面回顾过去五年发展历程,科学谋划未来五年发展蓝图。从一片荒滩到一座新城,从一幅蓝图到迈向峥嵘,过去五年,哈尔滨新区敢闯敢试,砥砺奋进,赶超晋位,成为肩负东北振兴发展重任的先行先试实验田、改革创新领跑者、经济发展增长极。

  凝心聚力谋发展,奋楫扬帆启新程。第五次党代会的召开指明了哈尔滨新区未来五年发展方向,提出了目标要求,吹响了冲锋号角,凝聚起全区上下坚定信心,抢抓机遇,勇担使命,奋力谱写全方位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澎湃动力。

  大会主题

  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党的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动员全区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坚定信心,抢抓机遇,勇担使命,聚力打造龙江版“新浦东”,奋力谱写哈尔滨新区全方位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回眸五年

  敢闯敢试 砥砺奋进 赶超晋位

  经济指标持续领跑 “未来之城”强势崛起

  过去五年 是新区发展史上极不平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五年

  过去五年 是新区系统重塑整体重构、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五年

  过去五年 是新区整体实力赶超晋位、后发优势不断累积的五年

  过去五年 是新区新旧动能加快转换、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的五年

  过去五年 是新区改革探索实现突破、创新活力加速迸发的五年

  过去五年 是新区开放合作成效明显、新区品牌日益彰显的五年

  过去五年 是新区功能配套逐步完善、城乡面貌日新月异的五年

  过去五年 是新区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的五年

  过去五年 是新区治理能力大幅提升、实战经验更加丰富的五年

  过去五年 是新区管党治党深入推进、党风政风向善向好的五年

  数字五年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持续领跑全市全省,多项指标在19个国家级新区中晋位提升

  产业招商创历史新高

  新引进产业项目363个,协议引资额4623亿元,7个世界500强企业扎根新区,9个超百亿项目落地开工。

  重大产业项目建设量质齐升

  累计推进省市重点产业项目132个,完成投资573.8亿元;打造形成百亿级产业集群5个,新规划建设产业园区8个。

  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成长

  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71户,占全市35%;科技型中小企业增至529家,占全市24.2%;研发投入占GDP比重提升至3%。

  改革活力充分释放

  梯次推进各类改革创新项目553项,包括国家级、省级改革试点22项,获评“全省百佳优秀改革案例”15项。复制上海等自贸试验区改革经验206项,带土移植深圳特区经验45项,推出105项制度创新案例。

  市场主体蓬勃发展

  汇聚各类人才33.5万人,集聚金融类机构495家、各类投资基金115支,主板上市企业和新三板挂牌企业分别达到11家、13家,新增市场主体4.4万户。

  对外影响持续扩大

  自贸试验区片区创新设立了法人机构性质的自贸区管理局,实现“三局、一中心”合署办公。总体方案实施率达到100%。对俄金融合作拓展至资金清算、外汇交易等11个领域,对俄金融结算中心在新区挂牌。深哈合作纵深推进,实施合作项目37个。外贸进出口总额、外贸企业数量分别增长33倍、26倍,进出口国家增至73个,自贸试验区获批以来外资企业增长53.8%。

  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累计投入基础设施配套资金280.8亿元,撬动国有企业和社会资本投资千亿元。新增道路134条段、129.4公里,直通利民的阳明滩大桥北部连接线正式通车,滨北公铁两用桥建成投用,贯穿江南江北公交线路达到61条,地铁2号线开通运营。

  新增城区绿地面积456.3万平方米、公园7个,新施划、辟建停车泊位2.7万个。新增国家3A级以上景区3家。

  民生幸福更有质感

  财政对民生投入累计达194.3亿元,与上个五年同比增长131.9%。开发就业岗位5.2万余个,安置就业4.5万人次,“就业服务专员”经验在全省推广。启动新建、改扩建学校18所,新增公办幼儿园12所,引进14所优质名校入驻,提供优质学位4.1万个,吸引名师、名校长、名校毕业生545人来新区从教,基础教育生源年均增长8%以上。人口“新红利”有效形成。截至2020年末,江北一体发展区新增27.8万人。

  二级以上医院达到10所,全区各类医疗机构增至286家。与哈尔滨医科大学展开了全面合作,哈医大六院、省二院总院、新区利民中心医院有望获批“三甲”。

  眺望未来

  举改革旗 走开放路 打创新牌

  聚力打造龙江版“新浦东” 连接两岸繁华

  奋斗目标

  加快打造全省乃至东北地区最具活力的增长极、最具特色的对外开放平台、最具潜力的创新高地、最具优势的转型发展引擎,努力实现“GDP达到千亿级、财政收入达到百亿级”的发展目标,推动发展质量、公共服务、城乡环境、治理水平、生活品质全方位提升,实现产城、城乡、文旅、校地深度融合发展,着力在创新引领发展、全面深化改革、打造产业新生态、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区域协调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城区品质提升、民生福祉改善、社会综合治理、新区品牌塑造等方面“率先实现新突破”。力争到2035年,一座宜业宜居宜游、充满活力、令人向往的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新区,崛起于松江之滨,连接起两岸繁华,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大局中展现更大作为!

  六项重点工作

  一 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创新 全面增强体制机制新优势

  开启重点改革创新“快进键” 紧盯高质量发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坚持单项突破和系统集成并重,谋划和推进系统性、深层次改革。持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坚持“建广阔平台、辟绿色通道、聚天下英才”,创新实施编制内外、体制内外“二元制”“多元制”,最大限度促进人才动力活力、政府效率效能“双提升”;加快推动社会治理制度改革,积极构建“党的领导+法治政府+群众自治”新模式,推动治理模式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提升,公共资源向基层倾斜,打造“后疫情时期”社会治理的典范。

  打造优化营商环境“升级版” 聚焦“法治化”,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和诚信政府建设,加强优惠政策审慎承诺和刚性兑现,提升政府依法行政能力,让市场主体依规“办事不求人”成为常态。聚焦“市场化”,以“数据整合共享、流程优化再造”为核心,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积极创建“无证明新区”;不断深化“降成本优环境”专项行动,全力打造营商环境“优无止境”的新区样本。

  抢占科技创新驱动“制高点” 充分发挥新区比较优势,着力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在新区转化、产业化。积极转变科技创新投入模式,以“政府补贴”为主向“政府股权投资”和“共有知识产权”为主转变,实现资金循环使用和滚动支持。

  三 坚定不移强化交流合作 加速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

  立足全省,带动开放 带动省内其他地区开放,打造“哈大绥一体化”发展的新引擎。加强与黑河、绥芬河片区的联动发展,探索推动“店”“厂”“仓”分立分设、协同发展,打造哈尔滨新区与其他地市、兄弟区县优势互补、共享共赢的“飞地经济”新模式。

  跳出龙江,全域开放 聚焦打造龙江对接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窗口,纵深推进深哈合作,努力擦亮“龙江特区·开放高地”。全面复制“深哈产业园”合作新模式,创造条件加强与北京、上海、厦门等先进城市的合作,携手打造“+哈”合作发展新品牌。

  面向世界,扩大开放 坚持“科技牵动、人文提升、经贸助推、金融链接”,全面打通对俄合作产业链、物流链、金融链和科创链,推动四链并举,合作扩大。全面加强线上国际合作,打造永不落幕的网上“进博会”、线上“贸促会”,扩大“朋友圈”,增强“国际范”,努力在东北亚地区带头开放、带动开放。

  二 坚定不移筑牢项目支撑 充分激发经济发展新动能

  全力以赴“强存量” 盘活闲置土地和“沉睡”的国有资产资源,改造提升“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加大服务企业力度,创造条件助推企业创新驱动、科技赋能、数字转型,与企业携手打造同舟共济、互利共赢的“共同体”。

  千方百计“扩增量” 大力推进招商引资“一号工程”,深耕长三角、紧盯京津冀、聚焦大湾区,精准对接500强企业、央企国企、产业“头部企业”,综合运用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乡贤招商、园区招商、市场换投资、资源换产业等多种方式招商引资,培育壮大“新字号”。聘请招商顾问、代表,全面打造专业化招商队伍。

  持之以恒“建核心” 多措并举,合力建设“三个示范区、一个新高地”。加快“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 数字经济发展步伐,将深哈产业园打造成全省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一体建设数字政府、数字社会,率先打造数字经济发展先行示范区;大力推动新材料产业迭代创新,推动“龙江碳谷”向“中国碳谷”提档升级,打造高纯靶材、衬底材料等微电子材料发展新高地。

  四 坚定不移提升功能品质 持续打造魅力宜居新形象

  增强城乡规划“引领性” 按照《哈尔滨新区总体规划》要求,启动编制新区控详规划、景观风貌专项规划、区镇村三级国土空间规划。谋划打造“产城一体、融合发展”新格局。

  提升城区功能“宜居性” 系统提升城区重要界面和节点景观品质,打造一批国内知名商圈、特色商业街区、夜间消费街区、新兴消费场景,努力叫响“大美龙江·新区印象”。启动并实施“十五分钟品质生活圈”规划,建设一批亲民便民、星罗棋布的“小公园、小游园”。大力提升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化、便利化水平,争取条件打通江北“一环两轴”断点、节点。

  推动城区治理“精细化” 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信息技术为城区管理插上“云翅膀”,打造龙江“数字治理示范区”。

  突出新区发展“生态化” 巩固提升“万顷松江湿地、百里生态长廊”;推进肇兰新河、银水湾、利民水系等重点水域“水清岸绿、长治久清”。贯彻落实“碳达峰、碳中和”总体要求,谋划实施专项行动,加快形成健康文明、绿色低碳的社会风尚。

  五 坚定不移加快乡村振兴 着力打造美丽乡村新样板

  聚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全域建设美丽乡村。

  建设农村“美丽家园” 因地制宜编制“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屯规划,持续推进“污水治理”全覆盖、“厕所革命”再提升、“垃圾分类”进农村,加快形成乡村振兴发展新格局。

  发展农业“绿色田园” 积极拓展农业公园、乡村旅游、休闲康养、农村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一二三产融合、上中下游一体、产供销加互促,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大力叫响“龙江渔文化第一村”“龙江苗木花卉第一村”等特色品牌。高质量办好“多彩田园·乡村文化旅游节”。

  打造农民“幸福乐园” 紧紧围绕“农民收入增长、生活水平提高”主题,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扩大非农就业。推进农村综合帮扶,加快“造血”项目建设。

  六 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 不断丰富幸福新区新内涵

  自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大幅提升民生保障和公共服务水平,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

  优化公共服务供给 高质量建设“美好教育”,深化集团化办学、学区化改革,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全面启动实施“教育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让“教育新区”的金字招牌成色更足。优化分级诊疗服务,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水平;全面提升公共体育服务水平。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坚持以“小切口”改善“大民生”,加快构建“优质均衡、覆盖全体”的社会保障体系。

  提高社会治理水平 推进社区治理网格化、精细化,提升社区服务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建立社会风险防范化解机制,坚决守好疫情防控底线、安全生产红线和社会稳定防线。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黑龙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蒋国红 苏强摄

责任编辑:张亦弛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