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地方

首页 >> 地方资讯 >> 正文

沧州:大运河示范带242个村庄年底前全部打造成市级美丽乡村

发稿时间:2022-08-31 11:52:00 来源: 沧州日报

  本报讯(记者马志辉)初秋时节,在大运河畔的沧县大白杨桥村,树木葱郁,河水清澈,百亩荷花映日别样红,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众多野生鸟类到此觅食嬉戏,千余只白鹭沿河岸栖居,它们姿态婀娜,随风起舞,给大运河增添了一道靓丽的景观。

  这是我市大力推进大运河美丽乡村示范带建设,探索建设具有“时代特征、沧州特色”美丽乡村的生动写照。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获悉,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围绕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宝贵遗产,结合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以大运河两岸1公里范围内的242个村庄为重点,坚持规划引领、生态优先、市场运作、连片打造、分步实施,大力开展大运河美丽乡村示范带建设行动,将大运河沿线打造成为设施配套、功能完善、环境优美、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带,带动全市美丽乡村建设实现新突破、新提升。年底前,示范带内242个村庄将全部打造成市级美丽乡村。

  夯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基础。突出解决村口、村边脏乱差问题,着力改善农村整体风貌;持续整治村庄残垣断壁、破房破院,对腾出的空地合理规划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和游园;全面推广普及水冲式厕所,积极推广吴桥水厕并治“1+X”模式。实现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达标排放全覆盖,破解农村坑塘、沟渠污水处理难题。落实农村垃圾“村收集、乡镇转运、县集中处理”机制,发展垃圾焚烧发电,实现垃圾收集分类化、源头减量化。截至目前,242个村全部实现生活污水管控,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农村垃圾处理体系全部建立,清脏治乱取得明显成效,农村“硬件水平”得到有效提升,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日趋攀升。

  让运河文化“活起来”“靓起来”。深入挖掘美丽乡村建设的文化底蕴,传承和发扬乡村的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产业文化,总结提炼具有沧州特色的文化符号和元素,在改造提升房屋功能和开展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有机融入,加强古村、古宅、古树、古井保护,培育具有文化底蕴、彰显文化内涵的美丽乡村。南皮县双庙村的张之洞文旅小镇,围绕张之洞纪念馆、张之洞墓,新建一批仿古建筑,让古老的村镇更显文化底蕴;青县中古红木小镇,以红木文化为引领,建成了大运河红木文化馆、沿街精品展馆、滨水古玩一条街、红木文化城等设施场馆;泊头尹庄村贡梨小镇,以梨为媒,对古梨树进行保护,打造了古贡梨园和梨文化博物馆……运河就像一条项链,将一个个既有“颜值”又有“内涵”的美丽乡村串联起来,绽放出璀璨的光芒,散发着恒久的魅力。

  以特色优势产业激活“美丽经济”。大力发展特色种养、农产品深加工、特色工贸、家庭手工业等优势产业,延长产业链条、做大产业规模、创响产品品牌,形成“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格局。依托运河文化、特色农业等优势,培育发展乡村观光旅游、现代民宿、运动休闲、养生养老等新兴业态,打造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截至目前,打造了吴桥优质小麦、青县大司马蔬菜、东光澳牧粮食等现代农业园区,培育了泊头贡梨、南皮苜蓿等特色产业示范区;推出“运河古郡·匠心传承之旅”“文武沧州·杂技醉心之旅”和“又见运河·非遗精华之旅”3条大运河沧州段非遗旅游精品线路,青县张广王村、沧县兴济镇入选河北省乡村旅游样板村,沧县南堤村入选乡村旅游重点村,运河奇绝农趣游入选全国乡村旅游学习体验线路,大运河全域文化旅游带已初见雏形。

责任编辑:江山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