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日晚,第九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开幕式在西安举行。新华社记者 邹竞一摄
新华网西安1月2日电(记者蔡馨逸)1月1日,第九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在西安开幕。上世纪80年代,陕西是西部电影走向世界的策源地。如今,陕西健全产业链、提升影视摄制服务、坚持现实主义创作,持续激发出影视产业发展动能。
电影节期间,西影特别单元——西部电影周在西影电影圈子举行,让电影人齐聚西影电影圈子,共话西部电影产业发展。西影电影圈子是西部电影集团在老厂区基础上打造而成、集产业平台和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电影主题街区,吸引了40余家影视产业上下游企业入驻。
从“单打独斗”搞创作,到搭建平台搞产业,西影的发展路径是陕西电影产业聚集效应的缩影。目前,陕西共有影视创作机构1400余家,涵盖剧本创作、投资策划、拍摄制作、宣传发行、衍生品开发等影视文化全产业链。
便捷地获取场景、影棚、服化道、后期等资源,对于电影创作至关重要,而整合区域内影视摄制资源为创作服务,是地方推动电影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2021年底,陕西省影视摄制服务中心成立,实现地域资源与影视产业的精准对接。
“中心已开发影视摄制资源70家,遍布陕西11个地市,服务内容涵盖景地、影棚、服化道、器材、后期、法律、地接、评估等,初步解决剧组从拍摄景地、服化道到后期等全流程需要。”陕西省影视摄制服务中心经理马莹说,目前中心提供各类服务210件次,接待省内外剧组29家。
本届电影节上,中国电影外景地经济系列活动通过“考察+推介+签约+对谈”的形式,围绕电影与文旅相互赋能、产业融合下的外景地旅游发展等相关话题展开讨论,推介国内重点外景地,推动产业全面发展。
在电影节的另一重要活动——陕西省电影项目推介会暨新时代中国电影评价体系构建论坛中,电影创作和研究领域的专家将对重点电影项目进行点评和推介,探讨建构新时代中国电影评价体系。
作为科教重镇,陕西高校影视专业力量雄厚。依托高校和科研机构,陕西设立了12家电影评论与理论研究基地,整合专家资源推动电影产业高质量发展。“基地连接学术研究与产业发展,通过参与影视创作、组织专业培训和观影论坛、发表影视评论和学术著作等方式,给产业发展贡献专家力量。”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理事、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中国电影研究基地首席专家裴亚莉说。
丰厚的地域文化与日益成熟的产业和评价体系,孕育出地方特色浓郁的电影佳作。据了解,2020年以来,陕西备案影片近700部,生产影片近200部,22部影片荣获国内外38项大奖。其中,陕西电影人拍摄、讲述陕西故事的《柳青》入选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陕西青年导演白志强的作品《拨浪鼓咚咚响》获上海国际电影节亚洲新人奖,商业爱情片《我没谈完的那场恋爱》获第18届中美电影节“金天使奖”最佳影片……
“上世纪80年代的西部电影奠定了陕西电影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近年来,陕西主投电影三分之一以上都是严肃的现实主义题材,关注基层、注重艺术品格与文化品格的塑造,‘小而美’成为近年来陕西电影创作的一大特色。”陕西省委宣传部电影处处长石香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