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江一河”解锁水岸联动新体验
发稿时间:2023-05-03 20:49:00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上海5月3日电(记者陈爱平)“五一”假期前两日,上海分别接待游客306.19万人次、442.33万人次。“一江一河”沿线客流“爆棚”,文化旅游活动丰富多彩。人们不仅可以在滨水区域畅游,更能深入街区,通过“海派城市考古”,感知城市历史文化和巨大变迁。
1日,毗邻上海中山公园、华东政法大学长宁校区的苏州河中山公园码头正式投入运营。截至目前,苏州河沿线已有5座码头正在运营中。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介绍,今年年内苏州河沿线还将投入运营更多的码头和游船,进一步提升苏州河水上观光运力,满足人们需求。
全新启用的苏州河中山公园码头。新华社记者 陈爱平 摄
承担上海苏州河水上航线运营和码头建设运营的上海久事旅游(集团)有限公司基于中山公园码头推出更多新航线。其中沿途经过华政桥、华东政法大学长宁校区、曹杨路桥的30分钟小环线,集中呈现华东政法大学百年历史建筑群和苏州河长宁段风光及历史文脉。久事旅游还联合华政馆下1575咖啡厅以及苏州河沿线商圈、商铺共同推出“船票+下午茶+文创产品”的特色班次,上述线路一经推出游览票很快便售罄。
上海久事苏州河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洪朝辉说,截至目前,苏州河水上旅游已开出3200多个航次,接待游客约5万人次,游船平均上座率在80%以上,节假日的游船常常“一座难求”。此次中山公园码头小环线,将成为既有游船产品的补充。
游船行驶在苏州河上。新华社记者 陈爱平 摄
上海市长宁区基于全新启用的中山公园码头,着力贯通苏州河的慢行系统,市民游客既可以沿河领略滨水休闲风情,也可以从河滨出发,前往愚园路、武夷路等“打卡”魅力街区,走进长宁区华阳路街道“15分钟美好社区生活圈”。
华东政法大学联合久事旅游研发推出悠游苏州河海派城市考古系列之“思享华政”水岸联动主题研学线路。乘坐游船之后,游客在华东政法大学师生的带领下,走进校园内的百年历史建筑,聆听师生讲述红色革命故事、历史建筑变迁和保护,观摩模拟法庭接受普法宣传。
“这几年,我们在河滨沿线散步休闲、拍照已经非常方便。全新的游船、校园徒步和深度体验的旅游线路,则让我们更细致地了解城市历史和文化,让旅游休闲更有意义!”体验者李娟说。
华东政法大学学生向游客讲解校园内的历史建筑。新华社记者 陈爱平 摄
黄浦江“水上会客厅”也涌现出更多水岸联动、文旅融合的体验方式。在秦皇岛路游船码头,游客乘上“党的诞生地”主题游船,感受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历程中取得的重大成就。从十六铺码头出发,游客可以同时领略外滩沿线历史建筑和陆家嘴现代建筑。登岸后,游客沿着杨浦滨江步道,可参观1883年建成的杨树浦水厂、1896年建成的英商怡和纱厂等历史建筑;或前往豫园商圈“轧闹猛”,体验老城厢的热闹。“五一”假期,除了精华游、快线游及特色航班外,浦江游览“水晶公主”号还推出了限定下午茶,让游客能够坐拥申城迷人江景。
“五一”假期,上海春秋旅游联合久事旅游等围绕上海的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并结合徒步、骑行、车步等多种方式,精心设计出一条条“海派城市考古”微游线路。在导游的生动讲解下,市民游客能够真切感受城市的过去与更新。
停靠在黄浦江畔的“党的诞生地”主题游船。新华社记者 陈爱平 摄
近年来,上海大力推进“一江一河”公共岸线贯通工程,实现还岸于民、还水于民。
2017年底,黄浦江两岸45公里岸线全线贯通,沿岸有了许多新风景,也吸引更多企业参与黄浦江游览优质供给中。在杨浦滨江15.5公里岸线,1882年建成的上海机器造纸局、1911年建成的瑞镕船厂、1913年建成的杨树浦电厂等工业遗产云集。这些旧址遗迹经过精心改造,让人们沉浸式感受城市精神:杨树浦电厂过去的碎煤机部件,倒置成涂有明快颜色的凉亭顶;瑞镕船厂老船排旧址的步道嵌有透明玻璃,低头就能见到过去船厂修造船只的滑道;由烟草仓库改造而成的“绿之丘”,犹如空中花园,下方有车辆沿市政道路穿过……
在杨浦滨江,由烟草仓库改造而成的“绿之丘”。新华社记者 陈爱平 摄
2020年底,苏州河两岸42公里滨水岸线基本实现贯通开放。上海文旅部门会同多家单位合力推进苏州河文旅功能提升工程,滨河历史建筑、革命遗址、工业遗址得以活化利用。苏州河沿岸黄浦区、虹口区、静安区、长宁区、普陀区,分别根据各自资源禀赋打造“最上海”“海派味”“国际范”“时尚风”等特色滨水空间。
据统计,今年一季度,浦江游览、苏州河游船接待游客已超过50万人次;截至4月29日16时,浦江游览行业客流量约5000人次,全天客流在10000人次左右;票务系统显示,假日期间苏州河游船预订几乎“爆满”,折射出“一江一河”文旅休闲勃勃生机。
根据《上海市“一江一河”发展“十四五”规划》,将“一江一河”滨水地区打造成为人民共建、共享、共治的世界级滨水区。
在建筑、景观、色彩、空间的设计上,后浪片区也充分考虑了年轻人喜爱的各类元素,呈现具有社...
2023-05-03 19:51:005月3日是“五一”假期的最后一天,各地将迎来返程高峰。针对5月3日的返程高峰,铁路部门充分...
2023-05-03 19:52:00深中通道连接珠江口东岸的深圳和西岸的中山市,是粤港澳大湾区重要枢纽工程,全长约24公里,...
2023-05-03 19:50:00(记者 刘亮)今年“五一”假期收官在即。去哪儿大数据显示,热门城市酒店预订量超疫情前1.9倍...
2023-05-03 19:48:00青藏铁路又传喜讯——“复兴号”动车组将首次驶上青藏铁路!
2023-05-03 18:45:002020年6月,共青团山东省委、山东省青年联合会、山东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启动实施“希望小屋”...
2023-05-03 17:45:00部门聚会、联谊相亲……当下,年轻人正面临着许多“不想去但不得不去”的社交场合。当我们在...
2023-05-03 17:37:00今年是纪念五四运动104周年。104年前,面对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一批爱国青年挺身而出,全...
2023-05-03 15:08:00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023年5月2日23时27分在云南保山市隆阳区(瓦窑镇)(北纬25.35度,...
2023-05-03 10:20:00驾车返程及时关注天气预报,提前安排好返程时间和路线,尽量避开返程高峰,保证充足休息,尽...
2023-05-03 10:13:002023-05-03 08:23:00
4.相关水域水上作业和过往船舶采取回港规避或者绕道航行等积极应对措施,工地注意遮盖建筑物...
2023-05-03 08:06:00新华社北京5月2日电 水利部2日发布汛情通报,黑龙江干流上游三合江段于5月1日开江。至此,嫩...
2023-05-02 19:58:005月2日,根据中指研究院发布的《百城价格指数报告》,百城新建住宅价格在止住“7连跌”及持平...
2023-05-02 19:56:00这个“五一”假期,不少地方充满国风和地域特色的文化活动吸引了广大市民和游客,人们在欢度...
2023-05-02 17:40:00劳动铸就梦想,奋斗书写精彩。而他们,总是以奔跑的速度穿梭于城市,他们服务过你我他,然而...
2023-05-02 17:41:005月2日至5月3日,高速公路继续免收小客车通行费用,机动车尾号不限行。4月29日至5月3日,天安...
2023-05-02 17:22:00我国渤海、黄海、东海及北纬12度以北的南海 含北部湾海域 爱吃海鲜的朋友们 先别着急掀桌...
2023-05-02 17:21:00青工是铁路的希望和未来,如何增强青工素质,提高业务水平,是一道现实考题。五一劳动节前夕...
2023-05-02 16:46:00据辽宁省锦州市太和区消息,4月24日-26日,太和区副区长、招商五局局长潘涛带队赴山东潍坊、...
2023-05-02 16:21:00受地面气旋影响,上海5月2日至4日白天有东南大风过程。“上海天气”微信公众号 图 5月7日...
2023-05-02 16:17:005月1日夜,贵州省文旅厅发布《2023年“五一”假期前三天全省文化旅游情况》,总结4月29日至5...
2023-05-02 16:15:00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网站5月1日报道,从长城到上海外滩,中国最著名的景点在劳动节假期期间...
2023-05-02 16:04:00当地时间5月2日,中国从苏丹撤离的部分人员从沙特西部吉达阿卜杜勒阿齐兹国王国际机场乘坐中...
2023-05-02 12:38:00记者从呼伦贝尔市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办公室获悉,5月1日17时20分,根据卫星遥感监测显示,...
2023-05-02 11:42:00春夏之际,黄河岸边,草木蔓发。在宁夏灵武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马鞍山林场,轰鸣的挖掘机...
2023-05-02 11:18:00为了更好地支持唐山市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满足青年群体合理租购住房需求,进一步促进唐山市...
2023-05-02 09:56:00记者5月1日从黑龙江省漠河市水文部门获悉,随着气温回升,中俄界江黑龙江漠河段迎全线开江。...
2023-05-02 09:55:00五一假期进入“收尾”阶段,北京大部地区今日晴天继续唱主调,不过南风较强,阵风可达6级左右...
2023-05-02 08:09:00大熊猫和花,被网友们亲切地称为“花花”,它身材短胖,行动缓慢,经常被其他大熊猫抢食,憨...
2023-05-02 08:05:001981年出生的杨申申,是“蛟龙”号、“深海勇士”号、“奋斗者”号3台大国重器的重要研发成员...
2023-05-02 07:49:00题:“创新基因已融入血脉”——“马恒昌小组”一线生产见闻 新华社记者唐铁富 摄 “喊破...
2023-05-02 01: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