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地方

首页 >> 地方资讯 >> 正文

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赣州市章贡区推进城市更新提高民生品质纪实

发稿时间:2023-12-03 21:01:00 来源: 赣南日报

  民为城之本。着力提高民生品质,是城市建设、城市更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章贡区地处赣州市中心城区的繁华区域,但因建设年代久远等原因,许多老旧小区存在功能不齐、配套设施不足、环境品质不佳等问题,群众急盼加快改善。

  民有所呼,政有所应。该区结合开展新型城镇化建设、城市能级提升行动,持续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提升物业管理等系统住建工作,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改”出新气象

  “原先我们这个小区小而老旧,基础设施老化破损,车辆乱停乱放,经过更新改造后,将多个小区打通成一个大的小区,环境更美了,住得舒心了。”解放街道丹苑小区居民罗筱说。

  “对于丹苑小区改造,我们按照‘改造一次、打通一片、整合一域、长效管理’的工作思路,将相邻的独立小区、分散楼栋纳入改造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改造、统一管理。”章贡区住建局工作人员介绍,该小区于2020年启动改造,分两期实施,总投资4100万元,将10个独立小区、33栋房屋的924户居民整合在一个小区,引入物业管理企业,实施精细化管理。

  丹苑小区道路从“旧”到“新”,管道从“堵”到“疏”,环境从“乱”到“美”,人文氛围从“淡”到“浓”,小区环境在“有机更新”中实现“提档升级”,居民的获得感得到显著提升。而这,仅是章贡区老旧小区改造的一例。近年来,该区对标实施“三个革命”、建设完整社区的新要求,探索老旧街道改造升级的章贡特色模式,以完整社区建设为核心任务,与老旧小区改造相融合,适应新要求,投建新设施,培育新业态,改出新气象,倡导新生活。截至目前,全区累计改造老旧小区698个、背街小巷948条,总投资25亿元,直接受益的小区居民超23万人。

  以民为本建城市,建好城市为人民。章贡区在推进老旧小区改造中,将“听民意、汇民智、聚民力”贯穿改造始终。改造前问需于民,改造中问计于民,改造后问效于民,涉及“改什么”“怎么改”等居民关心的话题,全程让群众参与、由群众“说了算”,该优化调整方案就调整,尽可能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仅2023年,章贡区就改造老旧小区188个,召开居民意见协商会769次,召集群众开展“网格夜话”128次,收集群众意见建议近千条,按照民意修改完善设计方案860余次,确保老旧小区改造更加科学、更接地气、更贴民心。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在老旧小区改造中,章贡区注重留住赣州历史文化名城的记忆,把红色文化、宋城文化、客家文化融入到小区建设中,持续提升小区功能品质。如在红杉里诗词街区,七鲤陶瓷画、篆刻、诗词碑林等再现了“江南宋城”的灿烂文化。浓郁的文化气息,既为环境改造增添了文脉元素,又提升了居民的精神生活。

  培育新产业,提升烟火气。章贡区致力将小区改造工程做成接地气的“民心工程”,以生活便利、出行方便、环境优美等居民需求为导向,按照完整社区标准,“对症下药”完善社区功能,解决好群众家门口的“关键小事”。在被誉为“赣南美食第一街”的渔湾里美食街,赣南小炒鱼、兴国“四星望月”、大余烫皮、瑞金牛肉汤、宁都三杯鸡等赣南18个县(市、区)的美食琳琅满目,应有尽有。整个街区年营收超亿元,还培育出了“醋果子炒大肠” 招牌网红店、“军哥嗖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店。这是章贡区积极引入社会资本,激发老城区活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特色生活街区的一个缩影。

  有特色、有内涵,新环境、新风貌,如今,章贡区一批老旧小区陆续完成“蝶变”,既焕新了“颜值”,又提升了“气质”。

  “梯”升新感受

  “我们居住的单元装上了电梯,不像以前没电梯时,出个门还得认真考虑一下。”说起加装电梯,章贡区阳光花园小区居民刘玲的脸上藏不住喜悦。

  过去,许多老旧小区没有安装电梯,上下楼问题影响到部分居民的生活质量。“上去了下不来,下来了上不去”是很多住在老旧小区年迈老人、残疾人士面临的难题。

  章贡区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创新推出“12345”工作法,加快推进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一键“梯”升群众的获得感。

  “1”就是一个中心统筹。该区成立了一支由区委常委任组长,区住建、住保等7个部门单位组成的加装电梯工作领导小组,高位推进工作的具体实施。

  “2”就是两支队伍联动。该区组建了政策宣传队和专业服务队,整合党员、居民代表、业委会成员、楼栋长、物业公司与律师等力量,下沉各居民小区、单元、楼栋开展宣传活动,让加梯政策人人知晓、成功经验人人共享。同时整合各职能部门、电梯公司等,定期下沉到各小区随时为居民答疑解惑,实现加装电梯“全过程指导、全流程服务”。

  “3”就是推出三项举措。该区通过同步做好地下线路、电气、管道的处理,平均每台电梯可节省1.5万元至2万元的加装成本;想方设法破解地理位置加装缺陷;引入国有平台助力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

  “4”就是落实四张清单。一些小区居民在加装电梯过程中,因为不知如何申请、存在矛盾纠纷、施工遇到难题等而遭遇“肠梗阻”,为此,章贡区通过制作一张“审批清单”,梳理一张“落实清单”,拟定一张“时间清单”,更新一张“问题清单”,打通电梯加装的“肠梗阻”,让居民尽快住上“电梯房”。

  “5”就是推出五项配套机制。即:成立一支联合审查小组,为加装电梯项目审批保驾护航;制定一套工作流程,保证加装工作平稳高效;打造一套示范样板,发挥成功样板的示范带动作用,彻底打消群众顾虑,引领加装电梯“新风尚”;发布一份风险提示,提高群众识别风险意识,保护群众权益;出台一项政府补助政策,奖励补助标准为20万元/台,还可通过提取住房公积金、申请使用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方式实施加装,鼓励推动全区既有住宅加装电梯。

  “我们楼房单元安装电梯投入40万元,政府补助了20万元,剩余资金是业主按比例分摊,还可以提取住房公积金,既让我们出行有了电梯,又没有增加居民太重的负担。”章贡区桔子苑小区居民刘斯说。据悉,截至目前,章贡区共受理既有住宅加装电梯531台,联合会审通过478台,完成施工356台,申请财政补助226台,已发放补助4020万元。

  “管”出新成效

  记者走进赣江街道荷包塘社区东胜山—金家井小区,看到道路干净整洁,车辆停放规范有序,老年人在小广场休憩聊天,孩童在景观池边嬉戏玩闹,不时传来欢声笑语……

  “以前这里环境脏乱,道路坑洼积水,电线拉成‘蜘蛛网’,很久才清理一次垃圾,大家都非常头疼。”小区居民陈丽华感慨道,“现在街道帮我们小区组建了‘红色物业’,物业进驻后管理有序,小区面貌焕然一新。”

  陈丽华口中的“红色物业”,就是章贡区在构建“区属国有物业企业+镇(街道)子公司+村(社区)服务点”物管模式中由镇(街道)成立的平台子公司,主要为老旧的无物业小区提供物业管理服务。

  随着城市建成区的不断拓展,大量老旧小区物业管理服务缺失,“脏、乱、差”现象严重,小区公共区域管理主要依靠政府包揽和社区包办,成为城市社区治理的一大难题。

  2023年,章贡区紧紧围绕“党建引领社区物业治理”工作目标要求,坚持改革创新、同心共治,切实发挥“红色引擎”作用,打破小区边界限制,实施街区连片管理,激活基层“红色细胞”,探索“共建共治共享”模式,破解物业管理难题。

  “我们通过抓实组织体系建设、日常考核评比、兜底平台建设、协商共建等,走出‘没人管’的困境,破解‘没法管’的难题,补齐‘管不好’的短板。”章贡区住建局局长何晓亮介绍,该区构建了“党组织引领、部门各负其责、镇街组织实施”的工作格局,组建了区物业管理行业综合党总支,加强了“党建引领社区物业治理”专项组的工作调度和协同联动,物业企业党组织覆盖率达100%。

  基础设施老旧缺配套、楼栋小而散、居民缴交服务费意识低,是老旧小区无物业管理的最大成因。针对这一情况,章贡区探索了无物业小区补位措施,将626个无物业小区整合为204个新的物业服务区域,通过“施工+运营”方式确保了老旧小区改造后的物业服务,通过搭建区属国有物业企业、镇(街道)子公司、村(社区)服务点“三位一体”的国有平台体系,为市场失灵、管理失序、自治失能的小区提供基础物业服务。

  “通过构建红色物业‘大平台’,完善物业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创新‘幸福1+3’治理模式,我们持续深化‘镇街吹哨、部门报到’机制。”何晓亮说,按照“小事网格议、大事联席议”“分层协商、分类解决”的原则,章贡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组织动员群众、协调利益关系、化解矛盾纠纷中的积极作用。

  “红色物业”进驻后,小区治理力量得到有效保障,乱停乱放、乱搭乱建、乱贴乱画等问题得到有效治理,各小区不仅变得干净、整洁、有序,邻里关系也更加和谐。通过“红色物业”深化和提升基层治理的探索实践,章贡区找到了破解老旧小区无物业管理难题的密码和新路,为推进老旧小区物业服务全覆盖提供了有效解决方案和成功治理经验。(记者萧森 钟清兰)

责任编辑:邓伟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