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之所望,施政所向。居家养老服务、老旧小区加装电梯、保障性住房建设、增强中小学生体质……这些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问题,依然是参加今年市“两会”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热点。他们纷纷建言献策,传递百姓心声,为民谋幸福。
推进“一刻钟”社区居家养老模式
一个社会幸福不幸福,很重要的是看老年人幸福不幸福。市人大代表王阅春、市政协委员董世忠、祁晓峰都把目光投向了老有所养这一问题。
王阅春建议加快石市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她提出,应加大居家养老的宣传力度,逐步建立社会力量的准入机制,出台优惠政策,引导、鼓励、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从事居家养老服务。同时,建议在财政预算中设立“居家养老专项资金”,保证必要的财政资金投入,实现“便民、高效、规范”。
“建立家门口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可以考虑居民小区的物业公司、业主、社会力量创办小型日间照料中心。”王阅春建议,满足服务供给,大到提供养老床位,提供日间托养,小到代购针头线脑、助浴喂饭、陪聊陪玩等。还需保证每一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都有小型医疗机构,让社区老年居民就近享受基本的医疗保障。
董世忠也建议,以社区为枢纽,加快推进“一刻钟”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制度体系建设。通过培育扶持和引入专业化、品牌化、连锁化社区养老服务机构,为社区和居家老人提供多样化、多层次服务。通过无偿提供场所、财政补贴、减税降费等措施降低经营成本,提高养老服务机构运营可持续性。可以采用“底部架构型”服务体系,即建立一条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社区服务中心与公益志愿者组织等组成的服务链条,并整合养老服务等资源,为居家老人提供连续性医疗和养老服务,支持社区嵌入式小型养老机构发展。鼓励发展护理型养老机构,满足失能半失能老人专业化照护刚性需求,支持养老机构专业化服务向社区和居家老人延伸。
祁晓峰则建议,积极培育发展老龄服务产业,加强老龄服务产业发展规划,搭建老龄用品和养老服务供需对接平台,大力支持老龄服务产品研发、设计、制造和销售。鼓励开展老龄生活照护、医疗康复、饮食服装、营养保健、休闲旅游等方面的老龄服务产品研发、生产、营销,培育一批老龄服务产业龙头企业,打造一批老龄用品品牌。将老龄服务产业纳入健康产业发展规划,由财政安排一定资金予以扶持。探索上市融资、公益创投和BOT建设等方式,吸引国内外社会资本投资老龄服务产业。积极申请民政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重点支持城市。
推进老旧小区加装电梯
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旨在方便高龄老人。目前石市一些老旧小区已加装了电梯,为居家养老提供了便利条件,并进一步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市民盟在调查中发现,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也面临诸多困难。如住户意见难以完全统一,特别是一些一楼、二楼住户不支持加装。
对此,市民盟在递交的提案中建议,对反对及不支持配合的住户,街道办事处负责人、物业公司及积极主动的住户一起对这些住户尽最大努力做好说服劝导工作。实在无法协调的,可向政府职能部门反映,并由政府职能部门调解或申请有关组织调解,力争促成全体业主同意。按照国内一些顺利加装电梯的做法,一楼住户对加装电梯可不需分担任何费用,降低其反对强度;对其他楼层暂时不参与的住户,暂不发放电梯乘坐卡,以后有电梯使用需求时,在补缴费用后使用电梯。
针对资金筹措困难问题,提案建议拓宽资金渠道,将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纳入老旧小区修缮改造内容。目前石家庄市政府已经出台政策:加装一部电梯的政府补贴费用为15万元,其余费用则需要根据楼层不同由住户按一定比例分担,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住户经济负担。另外,也可以成立既有多层住宅电梯运营公司,通过政府适当补助、用户购买月卡或次卡等方式有偿使用电梯。
加强住宅电梯维护与安全监管
2000年以来,石市住宅建设以高层住宅为主要形式,高层电梯的安全使用成为影响老百姓生活品质的重要方面之一。电梯故障、伤人事故和“带病运行”电梯的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电梯安全隐患问题越来越引起老百姓的关注。
市政协委员崔岭在调查中发现,一些早期建成的高层住宅小区,电梯正在进入或即将进入更新或大修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类住宅电梯比例越来越高。尤其是商品住宅与安置住宅并存的混合型小区,问题更加突出。一些新建住宅小区,一部分住宅电梯的质量堪忧,维修成为常态,严重影响百姓的日常生活。
崔岭建议开展全市住宅电梯运行现状的调研普查,进一步健全地方性的电梯安全监管法规,就电梯使用、检测检验、监督管理、法律责任作出明确的规范。制定电梯中修、大修(更新)技术评估标准和强制报废标准等技术性规范标准。
鼓励和引导采用住宅电梯维保新手段、新技术,如结合小区安保设施的完善,在老旧电梯内加装监控设施,预防和监控人为恶意损毁电梯部件情况的发生。安装电梯安全预警系统、射频识别卡等,自动记录电梯维保次数和时间,实现动态维保与技术监控。
崔岭建议,对于加装电梯的小区,制定加装后续维护保养的规范性文件,强化动态监管厘清权责关系,建立电梯维修基金,规范这类住宅买卖、出租时新旧业主对电梯使用权进行转移的变更程序,确保加装电梯不因房产买卖造成后续维保资金分摊断层。
谋划建设4000多套保障性住房
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三大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在建设领域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
“这也是今年我市住房城乡建设工作的主攻方向。”市政协委员、市住建局局长李惠林表示,城中村普遍存在公共卫生安全风险大、房屋安全和消防安全隐患多、配套设施落后、环境脏乱差、社会治理难等突出问题。为有效消除各类安全风险隐患,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国务院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市委、市政府结合石市实际,在9个高品质城中村改造试点项目的基础上,谋划了17个城中村改造项目,住建部门会同相关区政府与国开行、农发行等密切沟通对接,制定出台了《石家庄市城中村改造专项借款资金管理办法》等文件,扎实推进前期各项准备工作,尽全力争取国家专项借款支持。
目前,石市已列入国家保障性住房规划建设政策支持的城市。“优先面向住房有困难且收入不高的工薪收入群体和城市需要的引进人才、新市民等群体,初步谋划建设4000多套保障性住房,让他们消除买不起商品住房的焦虑,逐步实现居者有其屋,放开手脚为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美丽省会城市奋斗。”李惠林说。
加强中小学体育教育 增强学生体质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的身体素质关乎国家的未来。然而近年来,学校中普遍出现了“三多”现象,即戴眼镜的学生多、肥胖的学生多、玩手机的学生多。一直关注此问题的市政协委员赵刚和王日增都建议,加强中小学生体育教育,增强学生体质。
赵刚建议,地方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执行,让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以“天天锻炼、健康成长、终身受益”为目标,全面提升体育教育质量。对于拒不执行相关规定或阳奉阴违的责任人,严肃处理。同时,学校要规范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延长课间休息时间,鼓励学生利用碎片时间锻炼身体。切实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严禁挤占体育课和学生体育活动时间。还要激发中小学生的体育热情。改变单一的上课模式,结合青少年学生兴趣开展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如街舞、散打、轮滑等等。定期组织观看各种比赛以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
王日增则建议,健全完善学校体育教育工作制度,学校要开足上好体育课,不得以任何理由挤占体育课时;抓实抓好课外体育活动,积极开展传统、趣味性体育活动,举办多层次多形式的学生体育运动会。为学校配备有经验的专职校医,保障学生体育课和业余锻炼及重大体育活动中的人身安全。建立体质健康教育评价制度。学校定期向家长公布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评考核情况、学生的体育成绩和体质健康状况,定期与家长沟通与交流,家校联动,切实促进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良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