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去年成都人口增长最多的为什么是这个区?

发稿时间:2024-03-22 14:32:00 来源:华西都市报 中国青年网

  原标题:去年人口增长最多的为什么是这个区?

  人口变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晴雨表”。成都市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末,成都市常住人口为2140.3万,比2022年末增加13.5万人。细化到成都各区(市)县,双流区以279.37万人的常住人口、新增4.01万人的增量遥遥领先。

  “纵观全国城市,成都人口总量排名第四。如仅在省会城市之间做横向对比,成都可以排第一。”3月20日,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西南财经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博导杨成钢在接受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采访时说,在发展新质生产力过程中,“人口质量红利”比“人口数量红利”更为重要。

  中国“第四城”

  人口数量连年保持正向增长

  2019年末,成都市常住人口为1658.1万;2020年,常住人口为2093.7万;2021年,常住人口为2119.2万;2022年,常住人口为2126.8万;2023年,常住人口为2140.3万。

  “成都的表现很好,人口总量一直保持了正向增长态势。”杨成钢说,虽然这两年的增幅不算大,2022年增加了7.6万人,2023年增加了13.5万人,不如前几年30万-50万的幅度,但一座城市的人口不可能始终保持较大幅度的增长,目前的增幅完全在一个正常的变动轨迹内。

  从全省来看,2023年末,四川常住人口8368.0万,成都人口占全省比重25.57%。换句话来说,大概每4个四川人中,就有1个成都人。

  杨成钢认为,从人口总量上来讲,成都仅次于重庆、上海、北京,是中国人口“第四城”。但是,这三个城市都是直辖市。如果横向对比省会城市,成都的人口总量可以排得上全国第一。这可以说明成都的人口基础非常雄厚,为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非常厚实的基础。

  值得关注的是,作为人口中的“稀缺资源”,成都的高层次人才数量也在不断增加。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3年7月,成都人才总量达622.32万人、居全国第4位。

  有增有减

  成都哪些区(市)县遥遥领先?

  具体到区(市)县,成都哪些地方人口增量最多?

  从目前公布的数据来看,在成都20个行政区划中,常住人口最多的三个区(市)县分别是双流区、武侯区和郫都区。而在常住人口增加方面,双流区、武侯区和新都区增加最多。

  另外,呈现人口“负增长”的有4个区(市)县,分别为简阳市、邛崃市、大邑县和蒲江县。

  数据显示,双流区以279.37万人的常住人口、新增4.01万人的增量遥遥领先。“这是全域双流的数据,包含高新区管理的中和街道,天府新区管理的华阳街道、万安街道、正兴街道、兴隆街道、煎茶街道、新兴街道、籍田街道、太平街道、永兴街道等,总面积1065平方千米。”双流区统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双流区实际管辖区面积466平方千米,实际管辖5个街道、4个镇,有社区105个、行政村13个。

  如果按照23个区(市)县来计算,2023年,双流全区常住人口150.31万人,人口总量排名成都市第二。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双流的户籍人口为67万人,常住人口为147万人,实际管理服务人口为183.5万人,是成都市净流入人口最多的区。

  流入背后

  经济因素起基础关键作用

  从全国来看,不乏人口呈负增长的城市。然而,成都对于全国人才的吸引力十分强大,已经成为“向西去”的主要目的城市之一。身处内陆,成都地理区位不占优势,为何能成为人口流入的“香馍馍”城市?

  杨成钢认为,人口增长的背后,依靠的是产业的持续增长,经济因素起关键作用。2023年,成都市地区生产总值22074.7亿元、增长6%,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3%、3%和7.5%。

  此外,根据第一财经报道,国内城市的资金总量能反映一座城市“有钱”与否。城市“有钱”意味着城市的发展能力强,也间接意味着本地居民的赚钱机会更多。全国有15座城市的资金总量超3万亿元,其中成都排名第六,表现不俗。

  “强劲的经济发展动能,提供源源不断的就业岗位;就业岗位带来大量人口的涌入;人口红利又进一步带来发展的红利。”杨成钢表示,这是一个正向良性发展循环。经济发展的动能快速传导到人口迁移流动趋势,只要人口流入,其生活、生产、消费都会发生在这个城市。

  经济发展很关键,但不是影响人口流动的唯一因素。杨成钢说,老年人考虑宜居情况,年轻人考虑就业情况,高层次人才考虑政策环境……不同人口类型的流入因素不尽相同。

  专家观点

  人口“质量”比“数量”更重要

  杨成钢发表过一篇学术文章,专门测试了人口红利与经济增长率的关系。2010年以前,“人口数量红利”对中国经济增长较大。2010年之后,对中国经济起主导作用的是“人口质量红利”。

  中国的人口红利还在吗?“这个话题学术界是有争议的。”杨成钢说,一般情况下,学术界用劳动年龄人口(16-60岁)的占比来判断是否有人口红利。我国还有较为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劳动年龄人口保持较高比例。然而,如果仔细看“人口经济关系”,虽然人口总量大,但内部结构倾向老龄化,特别是45岁以上的人口占比较大。

  “全世界技术变迁的步子很大,中国经济在转型升级,新技术对岗位提出了新要求,不要说50岁,大学刚刚毕业都要不断学习,要不然就很难适应职场的新要求。”杨成钢认为,当今社会,技术的快速跃迁对老龄化劳动力提出较高要求,使得他们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较弱。

  杨成钢认为,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要求人口高质量发展,“人口质量红利”比“人口数量红利”更为重要。

  记者手记

  这条成都“超级街道”为何能吸引80万人口?

  如果将视线聚焦到城市的“毛细血管”,可以更为清楚地感受到人口流动的影响因素。

  在成都市双流区西航港街道,这里面积38.9平方千米,2023年常住人口超40万,流动人口超30万,实际服务人口超80万。

  能吸引超过80万人口,可谓成都的一条“超级街道”。

  西航港街道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从经济发展来看,这里汇聚了13615家企业,其中规上工业企业83家,规上服务业81家,限上商贸业127家。经济的蓬勃发展,带动了就业的巨大需求,自然成为人口流动目的地。

  教育资源,是另一个“杀手锏”。从教育资源来看,西航港街道坐落着四川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等多所高校,超过10万在校大学生在这里学习生活,年轻人才汇聚是这里的一大优势。此外,西航港着眼“人口规模大,公服资源服务少”的现状,新增学位、新建停车场、修复老旧厕所、改造生活垃圾投放点……希望能把吸引的人才留下来。

  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双流区15-59岁劳动适龄人口中拥有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口达58.64万人,大学(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口达35.99万人,高素质人力资本对双流区经济增长的贡献日益增加,成为地区经济增长越来越重要的推动力量。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刘秋凤 赵奕)

责任编辑:张亦弛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