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地方

首页 >> 地方资讯 >> 正文

中国梦·大国工匠篇 | 郭文治:一颗“匠心”琢医术 仁心妙手济苍生

发稿时间:2024-11-28 11:09:00 来源: 中工网

  “今天感觉怎么样?没那么痛了吧?”“退烧了,家属也要仔细观察。”“多下床锻炼,才能好得快。”……11月25日早上7点,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医院区肝移植病区走廊里,肝胆胰外科医学部主任郭文治早早开始了查房之旅,每一个病人的康复,都牵动着他的心。

  器官移植手术被称为“现代医学之巅”,是医学领域一项重要的技术,也是目前拯救器官衰竭患者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肝移植手术操作难度高、步骤繁多,每一个步骤都存在着风险,任何一个疏忽和闪失都有可能影响手术的成功。

  一把手术刀,游刃器官之间。截止目前,郭文治团队已完成2300多台肝移植手术,他曾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1项,省厅级课题10余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省部级课题项目4项,作为第一或通讯作者在中科院1区Top期刊Hepatology(4篇)和Advanced Science(1篇)等期刊发表高水平SCI论文60余篇。荣获“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原大工匠”等30多项荣誉称号。

  让患者苦尽“肝”来

  2004年,郭文治来到了郑大一附院,师从河南省器官移植领域的开拓者和领军人张水军教授。

  “肝移植患者的病情危重,且疑难杂症较多,这种手术既要保证接受移植手术的患者能够顺利康复,又要保证捐献肝脏亲属术后的绝对安全。”在郭文治看来,肝移植病人的救治并不容易,往往抢救、手术都需要争分夺秒。

  每次手术前,郭文治都会提前到手术室查看准备工作,把整个方案认真过一遍,把可能出现的问题设想一遍;在手术后,郭文治坚持护送病人,根据情况观察几个小时才放心;对于病情危重患者,郭文治甚至会连续三天三夜在病房值守,认真检测病人各项指标变化,根据病人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直到患者脱离危险。

  11月25日清晨,郑大一附院肝胆胰外科医学部主任郭文治在查房。郑鑫源 摄

  “能想病人之所想,能急病人之所急,医者仁心,患者至上,这正是医生的职责所在。” 凭着这样的“匠心”和“仁心”,郭文治所带领的团队仅用了7年时间,专业技术水平就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近年来,全国肝移植手术时间在7个小时左右,郭文治团队仅需5.1个小时就能完成。除此之外,全国肝移植手术大出血的比例为20%,郭文治团队大出血比例仅2%~3%。

  “我们手术要求得很精细,每做一部分就会及时止血,不返工不走回头路,像状况好的病人整场手术都不怎么出血。”郭文治说。

  “现在我国每年新发终末期肝病患儿约3000-5000例,由于供体紧张,以及儿童肝移植手术难度高、风险大且围术期管理复杂、手术费用昂贵等原因,仅有1/3的患儿接受了肝移植。”郭文治表示,这也成了压在他心中一座誓要逾越的高山。

  为了终末期肝病患儿能够得到救治,郭文治推动郑大一附院引进了马楠教授,在省内率先成立了儿童肝移植团队,为河南周边的患儿就医提供了便利,打破了儿童肝移植手术“孤岛”现状,让更多患儿苦尽“肝”来。

  在郭文治的具体负责下,郑大一附院肝移植团队年手术量以大约25%的增长速度逐年递增,年手术量已突破200例,“成人肝移植”位居全国前三名。术后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时间均居全国首位,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最低。

  “干的就是个良心活”

  作为一名深耕在肝移植领域的专家,郭文治一直在与“死神”较量。

  “救治肝移植患者要面临很多关卡,其中大多数家庭已债台高筑,基本到最后都卡在了手术费用上。”郭文治说。

  多年前,来自南阳刚刚五个月大的小可豪,由于先天胆道闭锁引起肝硬化需要手术。孩子的父亲患有神经性摇头病,家境十分困难,妈妈东拼西凑了六七万元,满怀希望找到医院。

  然而,仅是手术费就需要十六七万元。安排孩子住进医院后,郭文治带头拿出当月全部工资,并号召其他同事纷纷献出爱心,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最终筹齐了小可豪的手术费用。

  “也许我帮不到所有人,但是能帮一个是一个。”为了让更多像小可豪这样困难家庭的患儿得到及时救治,郭文治促成设立了河南省慈善联合总会肝胆相照基金——先天性胆道闭锁患者慈善救助项目,用于帮助贫困家庭患病儿童,对在郑大一附院肝移植中心接受活体肝移植手术的18周岁以下的先天性胆道闭锁困难患儿给予慈善援助,此资金可保障患儿免费接受肝移植手术。

  此外,在郭文治的手机里,一直存着病患的电子病历档案,里面详细记载着病患的情况,以便他随时关注病人情况。同时,他还建了一个中原肝友微信群,群友们可以把问题发在群里,他抽出空闲时间一一解答,让许多患者能够及时就医。

  “既然有了手机这么方便的工具,就要好好利用起来,让病人能及时发现病灶,尽快治疗。”为此,郭文治的手机保持24小时开机,无论白昼还是黑夜,只要有病人需要抢救或手术,他都会在第一时间内赶到病房,和值班医生、护士一起共同救治。

  “作为一名医生,干的就是个良心活,对待病人,热心、耐心、仁心都要有。”郭文治是这么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从开始自掏腰包资助贫困病人,到发起设立专项救助基金,再到影响身边更多的人通过公益活动救治贫困病人,郭文治所追求的不仅是让患者活下去,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活得长、活得好。

  “未来,我会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带着身边人一起做公益,救治更多的病人,帮助更多的孩子。”郭文治说。

  郭文治对年轻医生进行辅导。郑鑫源 摄

  育人不倦 为生命接力续航

  “郭老师手把手教我们手术缝合,看我们做,带我们做,循序渐进让我们自己能独立完成手术,这在国内是比较少见的,也是由于郭老师这么精心的培养,让我经过10年就能独立完成肝移植手术。” 目前已做主刀的年轻医生温培豪对郭文治充满感激之情。

  “我会让学生们先缝合两针,我在旁边看着,缝合手法好了,再继续让他多缝合,缝合难度高的位置,让他们逐渐上手,培养年轻人从参与手术到独立完成手术。”郭文治说。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除了在临床和慈善方面做出贡献外,郭文治十分重视科研和教学工作。他深知培育人才的重要性,对于团队的医务人员,他始终坚持临床为主、科研为辅,并要求他们严于术前、精于术中、勤于术后。多年来,他不断带领全科医生坚持每周交流分享手术经验,学习最新的科研文献,总结记录优秀的手术方法等。

  2024年1月10日,在河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颁奖典礼上,郭文治团队的研究项目《脑死亡供体肝移植供肝损伤防护的技术创新与临床应用》荣获了2023年度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以张水军为首的肝移植团队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索,历经19年,通过临床标本和数据分析、动物模型和分子生物学等技术和方法,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系列保护供肝的技术和方法,有效地降低了供肝损伤的发生率,提高了移植手术的成功率。

  “郭医生常告诉我们,病人把性命托付给我们,让我们开刀做手术,这对医生是多大的信任啊,咱们一定要以亲人的态度来相待,尽自己最大所能帮助他们。”除了传授高超的手术技艺,郭文治高尚的医德也耳濡目染地影响着整个团队。

  “目前,我们医院还有200余例病人在等待肝移植,肝脏捐献量远远达不到需求量,希望社会上多一些包容、理解和支持,让生命得以接力。” 郭文治真切呼吁道。(葛慧君 闵雪)

责任编辑:何清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