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地方

首页 >> 地方资讯 >> 正文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烽火纪|反“扫荡”中的无极烽烟

发稿时间:2025-09-02 10:28:00 来源: 石家庄新闻网

  “站岗、放哨、捉拿汉奸、消灭日本人……”《无极县抗战史料选编》主编耿兵海在整理红色档案时,找到一个在无极县亲历过“五一反扫荡”的军民写下的歌词手稿。

  透过字句间的朴实与铿锵,仿佛看到了战火纷飞的年代。

  1942年5月1日,侵华日军华北方面军指挥五万日军,在飞机坦克配合下,以“铁壁合围”战术,对冀中抗日根据地发动了空前残酷的“五一大扫荡”。

  作为冀中抗日的重要根据地,无极县成为反扫荡的前沿阵地。冀中军区第22团与当地百姓依托智慧与勇气,从赵户村地道阻击到小吕、王村伏击破敌,再到里贵子村的突围,上演了一幕幕可歌可泣的抗日故事。

  扫荡伊始,为了打通定无公路,日军先后在小陈、东侯及定县(现定州市)的邢邑设立据点,修筑了炮楼。将赵户村紧紧地包围在中间,企图剿灭村内抗日力量。

  从5月1日起,赵户村军民已先后浴血击退日军三次进攻。当时我军对面,是多次交手的日军加岛步骑炮混合支队。特别是110骑兵大队,机动性强,冲击力猛,始终是我军的威胁。

  第三次赵户村防御战后,我军果断改变战术——以伏击战的方式,出其不意歼灭敌人。5月9日起,600余人的22团重新集结,联合300多人的藁无县大队,分别进驻小吕、王村、王先村等地,并在日军可能途经的区域秘密布防,以消灭日军第110骑兵大队。

  5月12日,情报传来:日军及由正定伪道尹和8个县的伪县长组成视察团前来小吕、王村一带进行所谓的“视察”。加岛步骑炮混合支队大概率会随行护卫。

  当天,22团团长左叶亲自带队勘察地形,他与几名干部身着便衣、肩背粪筐,装作村民在大陈村及周边村落穿梭,仔细记录地形细节,确保伏击部署。勘察完毕后,又派出村内联络员向无极县城传递“无八路军活动”的假情报,诱敌深入。

  次日,日军骑兵、“视察团”及步炮兵部队从朱家庄行进至木刀沟时,早已埋伏在两侧的我军重机枪突然开火,子弹瞬间射向敌军尾部。日伪军顿时乱作一团,伪道尹当场被击毙。经40分钟的激战,我军共毙伤日军180余人,加岛骑兵大队遭受毁灭性打击。见日军增援部队尚未赶到,左叶团长果断下令撤离,整场伏击战干净利落,以最小的代价取得了重大胜利,成为“以智胜勇”的经典战例。

  多场恶战后,22团再度陷入敌军围追。5月22日凌晨,团长左叶带着22团主力和一半藁无县大队,再次进驻赵户村休整。不料第二天,敌人集结无极、七汲、东侯、小陈等10余个据点的日军和汉奸千余人分成四路向赵户发起猛攻。

  战斗打响后,我军战士利用赵户村修筑的多功能地道,军民配合,灵活作战,利用房角的有利工事投掷手榴弹、利用村外院墙打击敌人、利用地道偷袭……攻守结合。张骨抓、张福成等6名勇士更是迂回至敌后,形成地上、地下、敌前、敌后四面夹击。晕头转向的日军首尾难顾,最后狼狈撤出。

  至1942年6月,日军“扫荡”已持续月余。冀中军区第七军分区第22团总支书记贺明带着二连在定县南部、无极县北部一带和敌人周旋。6月5日,贺明发现二连周围敌人活动频繁,部队必须尽快跳出敌人的“清剿”圈。

  6月5日夜,22团二连趁着夜色冒险转移至刚被“蚕食”的里贵子村。一进村,连排干部立即勘察地形,划分防区,组织军民掏枪眼、堵街口、穿墙洞、修工事、筑掩体。同时,与村干部紧急商议如何封锁消息,如何派联络员进一步迷惑敌人。

  一夜之间,整个里贵子村形成三道防线,将村子构成一座射孔交错、街院相连、上下呼应的坚固堡垒。

  6月6日11时许,敌人循着踪迹来袭,并在午饭时间从西南角开始进攻。敌人的炮火一次比一次猛烈,甚至丧心病狂地使用毒气弹。战士们屏气凝神,等敌人进入投弹范围,再将排子手榴弹投向敌人,待敌人冲过墙豁口突入村南口时,再使用机枪扫射。三次进攻均被战士们的英勇反击击退。接下来,就是如何进行突围行动。

  当晚21时许,突围开始了。二排尖兵班上了刺刀,压上了子弹,战士们有的端着枪,有的握着已拉出导火索的手榴弹。连部紧随尖兵班,迅疾越过村东南角断壁残垣,向正东砖窑方向挺进。不久,三颗信号弹腾空而起,宣告主力东南路胜利突出重围。

  如今,耿兵海常带着这份歌词手稿走进校园、社区,为人们讲述背后的抗战故事。耿兵海感慨道:“我们整理这些故事,就是要让后人知道,今天的安稳日子,是当年军民用命拼出来的——这份勇气与同心,永远不能忘。”(记者 毛 宇 实习生 刘晓涵)

责任编辑:张亦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