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地方

首页 >> 专题活动 >> 快速专题(一带一路) >> 探秘大熊猫-大熊猫科普知识 >> 成都大熊猫基地科研成果 >> 图文列表 >> 正文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大熊猫繁殖生物学与保护遗传学研究与应用”项目荣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发稿时间:2019-04-11 11:07:16 来源: 大熊猫基地

  5月18日上午,四川省委、省政府在成都举行四川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隆重表彰为四川省科技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大熊猫繁殖生物学与保护遗传学研究与应用”项目研究成果喜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熊猫基地主任张志和博士作为该项目代表参会并领取获奖证书。

  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是我省科技奖励的最高奖项,对于获奖项目的推广应用、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促进我省科技进步都具有重要作用。此次是熊猫基地自建立以来首次获得该奖项,也是此次获奖项目中少有的完全由独立单位团队组织完成的科研项目,亦为我省大熊猫迁地保护机构中唯一获得该奖项的单位。

  历经 13 年的研究与应用,“大熊猫繁殖生物学与保护遗传学研究与应用”项目取得了重大技术突破与创新,攻克了国内外 70 余年未解决的圈养大熊猫繁殖、健康与种群遗传管理三方面关键技术难题,避免了种群灭绝的风险。在繁殖关键技术创新方面,发现了排卵新规律,建立了以五项发明专利为支撑的适时配种新技术体系,完善了精液采集与冷冻技术,减少了对健康的不利影响,建成了全球最大的大熊猫精子库,发明了“大熊猫预产期的预测方法”,实现预产期中期预测,解决了大熊猫关键繁殖技术难题;在健康管理关键技术创新方面,创建了“高竹类低精料”科学饲养方式,解决了严重危害大熊猫健康的“营养不良综合症”与频繁排粘液便的难题;在种群遗传管理关键技术创新方面,建立了大熊猫亲子鉴定新技术体系,解决了种群遗传管理关键技术难题。

  本项目研究共获得14项国家授权专利,包括国家发明专利9项、 实用新型专利2项、外观设计专利3项。出版了《大熊猫迁地保护理论与实践》等3部专著,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SCI论文37篇。2014 年6月3日,四川省科技厅组织国内外同行专家对项目成果进行了鉴 定,鉴定专家组一致认为:“该成果居同类研究国际领先水平”。

  在取得重大研究成果的同时,熊猫基地坚持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积极开展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在 20余年未获取野生种源的前提下,仅在成都就繁育成活110只大熊猫,建成了拥有138只(截至2014年)大熊猫的全球最大、增长最快、质量优良的成都大熊猫人工繁育种群,且未出现一例近亲繁殖。相关饲养繁育技术还在国内外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先后帮助国内外6家机构繁育成活大熊猫 31 只,在日本建成了中国大熊猫最大海外种群。成功地使大熊猫圈养种群提前17 年实现“建立可自我维持种群”发展目标,并使建群者遗传贡献严重偏畸的状况开始得到矫正。此外,相关研究成果还推广应用到华南虎、小熊猫等其它珍稀濒危野生动物保护上,促进了我国濒危野生动物保护水平的提高。

  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该项目的研究成果应用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促进我国与他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以及树立国家形象和维护祖国统一做出了重大特殊贡献。成都大熊猫作为和平大使,出访过10个国家的15个机构开展国际合作交流,现仍有 21只成都熊猫在5个国家和澳门特区开展合作交流。熊猫基地还接待了来自多个国家的元首及重要嘉宾10 万余人次。以本研究成果繁育的大熊猫为载体开展的教育旅游活动,在项目实施期间仅在成都产生的经济效益就高达125.7 亿元(直接和间接经济效益分别为 4.7 和 121 亿元),其中2011-2013年产生的经济效益为44.2亿元。此外,利用本项成果繁育的大熊猫在国内12省份14家单位展出,推动了国内以大熊猫为主题的旅游及相关产业发展,带来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效益尚未计算在内。

  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领导下,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作为我国大熊猫迁地保护、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单位,将深入贯彻我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继续坚持大熊猫保护领域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坚持科技为先导,再接再厉,努力为我国野生动物保护及生态文明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颁奖现场

  熊猫基地主任张志和博士作为该项目代表参会

  熊猫基地主任张志和博士作为该项目代表参会并领取获奖证书

  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证书

    5月18日上午,四川省委、省政府在成都举行四川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隆重表彰为四川省科技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大熊猫繁殖生物学与保护遗传学研究与应用”项目研究成果喜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熊猫基地主任张志和博士作为该项目代表参会并领取获奖证书。

  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是我省科技奖励的最高奖项,对于获奖项目的推广应用、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促进我省科技进步都具有重要作用。此次是熊猫基地自建立以来首次获得该奖项,也是此次获奖项目中少有的完全由独立单位团队组织完成的科研项目,亦为我省大熊猫迁地保护机构中唯一获得该奖项的单位。

  历经 13 年的研究与应用,“大熊猫繁殖生物学与保护遗传学研究与应用”项目取得了重大技术突破与创新,攻克了国内外 70 余年未解决的圈养大熊猫繁殖、健康与种群遗传管理三方面关键技术难题,避免了种群灭绝的风险。在繁殖关键技术创新方面,发现了排卵新规律,建立了以五项发明专利为支撑的适时配种新技术体系,完善了精液采集与冷冻技术,减少了对健康的不利影响,建成了全球最大的大熊猫精子库,发明了“大熊猫预产期的预测方法”,实现预产期中期预测,解决了大熊猫关键繁殖技术难题;在健康管理关键技术创新方面,创建了“高竹类低精料”科学饲养方式,解决了严重危害大熊猫健康的“营养不良综合症”与频繁排粘液便的难题;在种群遗传管理关键技术创新方面,建立了大熊猫亲子鉴定新技术体系,解决了种群遗传管理关键技术难题。

  本项目研究共获得14项国家授权专利,包括国家发明专利9项、 实用新型专利2项、外观设计专利3项。出版了《大熊猫迁地保护理论与实践》等3部专著,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SCI论文37篇。2014 年6月3日,四川省科技厅组织国内外同行专家对项目成果进行了鉴 定,鉴定专家组一致认为:“该成果居同类研究国际领先水平”。

  在取得重大研究成果的同时,熊猫基地坚持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积极开展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在 20余年未获取野生种源的前提下,仅在成都就繁育成活110只大熊猫,建成了拥有138只(截至2014年)大熊猫的全球最大、增长最快、质量优良的成都大熊猫人工繁育种群,且未出现一例近亲繁殖。相关饲养繁育技术还在国内外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先后帮助国内外6家机构繁育成活大熊猫 31 只,在日本建成了中国大熊猫最大海外种群。成功地使大熊猫圈养种群提前17 年实现“建立可自我维持种群”发展目标,并使建群者遗传贡献严重偏畸的状况开始得到矫正。此外,相关研究成果还推广应用到华南虎、小熊猫等其它珍稀濒危野生动物保护上,促进了我国濒危野生动物保护水平的提高。

  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该项目的研究成果应用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促进我国与他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以及树立国家形象和维护祖国统一做出了重大特殊贡献。成都大熊猫作为和平大使,出访过10个国家的15个机构开展国际合作交流,现仍有 21只成都熊猫在5个国家和澳门特区开展合作交流。熊猫基地还接待了来自多个国家的元首及重要嘉宾10 万余人次。以本研究成果繁育的大熊猫为载体开展的教育旅游活动,在项目实施期间仅在成都产生的经济效益就高达125.7 亿元(直接和间接经济效益分别为 4.7 和 121 亿元),其中2011-2013年产生的经济效益为44.2亿元。此外,利用本项成果繁育的大熊猫在国内12省份14家单位展出,推动了国内以大熊猫为主题的旅游及相关产业发展,带来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效益尚未计算在内。

  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领导下,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作为我国大熊猫迁地保护、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单位,将深入贯彻我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继续坚持大熊猫保护领域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坚持科技为先导,再接再厉,努力为我国野生动物保护及生态文明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颁奖现场

  熊猫基地主任张志和博士作为该项目代表参会

  熊猫基地主任张志和博士作为该项目代表参会并领取获奖证书

  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证书

责任编辑:zyy
加载更多新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人才招聘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Youth.cn. 请发送qnb至10658000 订阅手机青年报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1020872号-17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