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煤城”变“美城”——资源枯竭型城市萍乡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发稿时间:2019-01-09 09:05:00 来源:新华网 中国青年网

  新华网南昌10月25日电(沈玉婷)“黑(煤炭)白(陶瓷)灰(水泥)红(花炮)金(冶金)”是萍乡五大传统产业。但随着资源枯竭,萍乡面临去产能、安全生产、环保等多重压力。

  因资源而兴而衰,因转型而重振重生。在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试点实践中,在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下,萍乡这个昔日的“江南煤都”,正努力重塑“赣西明珠”新形象,通过从“单”到“多”、减“黑”增“绿”、既“破”又“立”,初步实现了经济健康发展、产业结构优化、民生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向好、城市品质提升的转型发展目标,走出了一条具有萍乡特色的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新路子。

  从“单”到“多”,产业结构更加优化

  萍乡因煤立市、因煤兴市,依托煤炭资源曾经走过了一段辉煌历程。但当煤炭资源日趋枯竭时,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大背景下,如何解决发展之困?

  作为全国首批12个资源枯竭型城市之一的萍乡,面对重重压力,开始探索城市转型发展之路。直面资源枯竭现实,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推进城市转型……萍乡正迸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因为煤、不唯煤、延伸煤、跨越煤”,萍乡充分结合产业发展实际,提出了重点打造冶金、机械电子、煤炭及煤炭综合利用、能源及新能源、非金属矿物制品及新材料、花炮、生物医药、现代服务业、生态文化旅游和现代农业等十大接续替代产业,构筑起多元产业支撑体系,促进产业层次全面提升。

  萍乡矿业集团就是萍乡经济转型的一面镜子。2006年,萍矿组建了中鼎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2012年,又组建了中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目前,萍矿已形成以点成线、以线成面的多行业项目架构,开创了承包工程、对外投资、进出口贸易、劳务输出四项业务齐头并进的良好格局。

  从“一煤独大”,向多元支撑转变。萍矿为企业转型探索了一条出路。

  萍乡经济转型,在保留主导产业“根基”的同时,也注重植入新兴产业的“血液”。

  坐落在安源工业园的格丰科技材料有限公司就是一家新型环保公司。2015年生产线正式投产,销售收入从当年100万元、2016年的1000万元到2017年3亿元,快速实现“三级跳”。

  如今,像格丰科技这样的新兴产业已经成为助推萍乡城市转型的新引擎,形成了以陶瓷环保新材料为基础,以大气治理为主导,以水处理及重金属污染去除为补充的环保工业体系。

  产业兴,生态美,萍乡市跳出了“资源富城兴、资源竭城衰”的循环,为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探索了一条新路,提供了生动样本。

  减“黑”增“绿”,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绿色发展,是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转型以来,萍乡注重减“黑”增“绿”,一方面积极淘汰落后产能、抓好生态修复,一方面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开展造绿工程,有效改善了整体生态环境。

  走进萍乡市湘东区下埠镇南竹坡村,只见宽阔的柏油马路穿村过街,葱郁的百年香樟树直插云霄,在茂林修竹的掩映下,一座古色古香的老房子与两旁现代建筑相映成趣。难以想象的是,6年前的南竹坡受采煤影响,生态环境极为糟糕,人居环境十分恶劣,当地村民“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

  2012年,该村对废弃矿山进行了园林化改造,使曾经的“煤窝窝”变成了“金窝窝”,每天吸引大批游客前来休闲观光。像南竹坡村这样发生巨变的村庄在萍乡就有20多个。

  为切实改善生态环境,萍乡大力推动增绿工程,森林覆盖率从2007年的61.9%提升到2017年的66.87%。特别是在海绵城市建设中,萍乡市通过建设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湿地公园,配置了乔、灌、草多种植物群落和园林植物景观,使城市生态得到了有效恢复;通过武功山景区、杨歧山景区、玉湖公园、聚龙公园等的建设,大为提升了城市的魅力。

  在推动增绿工程的同时,萍乡通过政策引导、规划引领,大力发展绿色产业。一批曾经在煤炭行业赚取了第一桶金的煤老板趁势而为,纷纷“洗脚上岸”,逐渐从地下走向地上,投身于高效农业、乡村旅游、现代物流等产业。彭建鹏就是绿色产业的参与者、受益者。从2006年开始,她主动跳出煤炭行业,先后投入5000多万元兴办了一家体验式茶场,年产茶叶6000公斤,年销售收入700多万元,其旗下的“万龙松针”高端茶还入选中国名优名茶名录。

  通过减“黑”增“绿”,萍乡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逐步实现了从“灰姑娘”到“俏姑娘”的嬗变。

  既“破”又“立”,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实现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目标,必须从根本上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体制性、机制性矛盾,加快构建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

  近年来,萍乡围绕破除体制性结构性资源性“三大矛盾”等问题,向打通体制机制壁垒要活力、向资源市场化配置要效益、向多层次深度融合要发展。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优化市场体制机制以及转变政府职能过程中涉水前行、勇于创新,营造了良好发展环境。

  国有企业改革是萍乡盘活机制、成功转型的突破口。在国企改革中,萍乡市坚持破立并举,探索出了“四个一批”促改革的新路子,即对接央企改造一批、利用政策扶持一批、通过招商引资壮大一批、通过改组改造盘活一批,取得了良好成效。

  在“破”的方面,着力破除僵化思想,清除僵尸企业,妥善处理遗留问题,对37户改制企业28777名职工身份全部进行置换,不再保留国有身份,不搞内退,不留尾巴,改革后大部分置换人员已融入全市工业战线各个行业,成为新型工业发展的一支生力军;在“立”的方面,根据“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的总体改革要求,按照企业、股权性质进行分类整合,组建四大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统一由市政府授权市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纳入统一监管。通过建立和完善国资流动平台运营机制,推动企业市场化重组,整合盘活各类国有资产,确保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让企业重新焕发了生机活力。

  如江发发动机有限公司、盛豪机床等新一代企业均已成长为萍乡市骨干企业;江矿改制后鑫通重工、蓝翔重工、四通重工先后兴起,年产值超10亿元,产品涵盖大型矿山机械、工程机械等。

  此外,在转型中萍乡注重破除机制体制上的“藩篱”,向改革要活力、向开放要潜力、向创新要动力,以改革办法破解发展难题,重点改革不断深入,改革红利不断释放,为转型发展提供了动力支撑。

责任编辑:zyy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