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实录!黑龙江大学教师们的“屏前幕后”

发稿时间:2022-06-07 10:26:00 来源:黑龙江大学 中国青年网

  哈尔滨疫情形势严峻

  当三尺讲台缩成一方屏幕

  往日的学生就变成了观众

  “扣1与扣2齐飞,点赞共弹幕一色”

  转眼间,本学期的课程已经过半

  可老师们在屏幕后的生活你又了解多少呢

  今天

  就让我们一起走进

  黑大教师们繁忙而又充实的“屏前幕后”

  当教师与母亲的身份重合,眼中就装满了孩子们的学习与生活

  作为一名语言类专业的教师,俄语学院徐美玲老师的多数时间是和学生们“捆绑”在一起的。“每周八节基础课,两节阅读课,再来八节走遍俄罗斯。”徐老师的俄语盛宴从每天头脑最清醒的早八点开始。授课结束后则是无限循环地备课、答疑、批改作业......

  在如此强度的教学工作之下,徐老师虽身在家中,但陪伴孩子的时间仍然要用“捡”“挤”和“抢”来形容。甚至为了不因孩子而上课分心,五六点钟就起来把孩子收拾妥当送到姥姥家去。孩子小,舍不得妈妈,她只得一遍遍哄,下课了再送回来。上课教大孩子,下课带小孩子,等做志愿者的爱人回来时,再腾出手来批作业,孩子睡着了,再备课。育儿工作在徐老师家变成了一场“接力赛”。

  而像这样的“育儿接力赛”在俄语学院里还有很多场,非常时期,幼儿园上不了,只能宅在家。勤恳而又负责的老师们就这样流连于大孩子和小朋友之间,哺育成长,关爱生活。

  徐老师说,居家生活很忙碌,每天上课、备课、批作业,解答学生提问,开工作例会,忙碌的像一只蜜蜂。

  徐老师跟孩子们的关系都是很亲近的,每个学生的情况她都了如指掌。孩子们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也都会跟老师来提。难受了、心情不好了,种种的困难都会和徐老师说,徐老师就会去开导她们,排解封闭期间的情绪,直到恢复了笑模样,她心中的石头才会放下。

  在去年,俄语学院动员了全院所有老师,落实了每一名教师负责三到四名同学的导师制,从迈进校门到踏入社会照顾的妥妥当当,“徐老师们”悉心照顾每一个孩子,做一只“连轴转’的蜜蜂,做一个不知疲倦的超人。

  用心讲好思政课,用情做好引路人

  “引导青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这是马克思主义学院田雨老师从事思政教育教学的职业目标。

  田老师认为,青年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抓住这一时期,为充满困惑的青年学子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和为祖国培养未来的建设者意义重大。面对同学们发出的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怎么扣,青年时代的第一步怎么走的人生考题上,田老师多次以自身成长的经历教导同学们:迷茫是人生的常态,唯有树立高远的目标并为之奋斗才能走出“内卷”的心慌,迈向人生更高的阶段。

  “谁虚度了年华,谁的青春就将褪色。”这是田老师的座右铭,也是她经常用来鼓励同学们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

  为了让同学们珍惜青春年少的读书时间,田老师在课下还专门建立了一个读书群和一个运动群来鼓励同学们打卡参与。因为正值春天的到来,田老师就把微信群名诗化为“春天的邀请”,试图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走进春天,拥抱书籍,热爱生活。在这个群里,田老师和同学们每天分享着自己跑步,跳绳和做瑜伽的运动记录以及每天的读书笔记和读书收获。

  了解到同学们疫情封控期间出现的心理不安的精神状态,田老师给同学们推荐《我们的一生:马克思恩格斯传记》来鼓励同学要积极和负面情绪做斗争。此外,田雨老师还常举办线上读书会来激发同学们的读书热情,用奋斗的姿态来给青春打底。

  “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 这是雅思贝尔斯的名言,也是田老师对于自己一生教育事业的最高追求。

  作为老师,她希望自己能够身体力行地影响她的学生,丰富他们的知识储备,培养他们的人格品质,激发他们的兴趣爱好。最后达到示之以美好,付之以希望的目标。她更希望,如果可以的话,她愿意自己就是那棵树,那朵云,那个灵魂。

  成为“专业主播”,让线上课更具“现场感”

  疫情发生后,数学科学学院的赵治涛老师由原先的家校“两点一线”,变成楼上楼下了。每天课余时间的排队核酸检测成为了标配。考虑到数学专业课程的特点,为了尽量还原传统板书的教学效果,赵治涛老师选用外围设备高拍仪和专业收音麦克,并借助腾讯会议软件进行线上板书演算、推导和讲解,增加师生互动。

  “因为数学课和其他课不一样,如果在网课上使用PPT的话,思维跳跃的比较快,学生往往会跟不上。这种手写板书的形式能让学生跟上老师的思路。主要目的还是为了保证学生的听课效果。”

  赵老师还充分利用学习通和微信群等开展各种形式的在线服务,为学生提供辅导、答疑等教育教学服务,确保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

  顾学生也顾孩子,赵老师除了给学生上课,也要照顾在家上网课的女儿。

  “现在已经基本适应这种生活节奏,也形成相对固定的日常模式。之前确实磨合了一段时间:比如孩子自己上网课不太熟悉,出现网络卡顿,她解决不了,而我又在上课,就会出现冲突,后来给孩子分析了所有上网课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比如同时登陆手机和电脑,提前和孩子老师沟通我上课的时间,给老师提供应急电话等。”随着心态的调整和习惯的养成,现在上网课和日常生活已互不干扰。

  “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疫情早日结束,能和同学在线下见面。”

  紧绷课堂质量“意识弦”,保持健康生活“平常心”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的伊杰老师负责大学物理实验课的教学工作,实验课操作性极强,疫情给课程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以前的上课模式,老师可以和同学们面对面互动,面对同学们操作上的问题,也可以直接指出。”

  由于当下疫情的特殊情况,伊老师和其他老师也在不断想办法,以期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如今线上授课的伊老师在课程中展示疫情前在学校录制的实验课程和同学们一起观看学习,并结合视频讲解。面对同学们的焦虑,伊老师和其它老师也在不断协商,他说,疫情解封后,如果同学们愿意前往实验室实践操作,实验室也会尽可能积极调整时间,让每一位学子都有现场实践的机会。

  除了日常的教学任务外,伊老师也同时兼顾着家庭生活。他与妻子同为黑大老师,疫情期间孩子也要居家上课,家里的网常常卡顿,为了缓解这一问题,伊老师和家人一起协调网课时间,课程安排尽量彼此穿插开,以保证网络的正常运行。网课后,伊老师便马上迈进厨房,开始忙碌,为家人们准备可口的饭菜。

  伊老师特别关心孩子们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他说,疫情期间也要好好吃饭,好好睡觉,不能因为疫情而干扰我们正常的生活起居。虽然不能聚集,但是在疫情期间运动运动,打打球、散散步、慢跑,都是不错的选择。也可以和舍友一起做些娱乐活动,再或者找几本自己感兴趣的书充实自己,积极调整心态,保持一颗平常心,我们要相信疫情一定会过去。

  既要做大学生的良师益友,又要做小朋友的知心玩伴

  既要上好广告一家人的网课,又要照顾“西瓜”“桃子”的生活。

  他既是“西瓜”“桃子”的爸爸;又是广告一家人的“西瓜爸”。

  在家办公这些天,新闻传播学院李连壁老师的生活成了水果的天下。大水果的网课、小水果的生活让刚睁开眼睛的李老师就忙碌了起来。

  “你这个作品我建议…….”早上醒来还没下床的李老师就开始回复学生的信息。这边的手机刚放下,隔壁房间一声又一声的“爸爸、爸爸”开始了此起彼伏的歌唱。但是好在7:55的闹钟让所有的喧闹回归了它该有的宁静。小西瓜自觉的坐到书桌前,大西瓜们陆陆续续的走入直播间让李老师觉得一切的忙碌好像有了它的意义。

  看着电脑桌上列下的长长的日程表,伴随着 “能听到吗?听到回复数字1”的这句话,李老师欣慰得开启了他一天的工作。

  愿疫情离去,愿早日相聚。

  顺势而为,适应教学新环境;借势而进,提升自己不懈怠

  面对疫情期间的网络授课,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的任嘉嵩老师积极改变教学方式,调整授课内容,穿插更多的案例,增强与学生的互动,这样可以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缓解学生的压力。老师认为在疫情期间疏导学生压力和教好专业课同等重要,对于学生的困惑也会一一解答,不管多晚,只要学生发来消息,老师都会认真回复。不管是考研问题还是就业问题,老师就像朋友一样倾听学生的吐槽,帮助学生寻找解决方法。

  作为金融系主任,任老师尽职尽责,和其他老师一起开教学会议,探讨教学方法以保证上课质量。各位老师还会互相听课,给彼此提建议,共同进步。

  任老师是一个热爱运动的人,课余时间会和家人去小区散步,或者独自夜跑缓解压力。最近也会跟着刘畊宏跳毽子操。“因为每天运动可以保持一个良好的上课精神状态。”

  不过在疫情的期间,任老师也有了自己的感触:“疫情当下,我们更加想念亲人、朋友、同事,更加珍视彼此的亲情和友谊,一条信息,一句问候,都表达了彼此的真切挂念,我们懂得拥有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做好本职工作,坚决配合防疫措施,以身作则是当下我们每个中国人对国家最好的报答。大家一起加油,坚定信念,静待疫情散去,岁月静好,你我安然。”

  线上教学另辟蹊径,笑对未来不减激情

  艺术学院的张殊琳老师从事教育工作已经40年了,面对线上网课,同样有着自己的一套心得。只要课堂上完成了教学任务,她就会和孩子们聊聊天,谈一谈未来的打算。

  “你尽管拼自己,未来一定不会亏待你的。”

  这是张老师和孩子们说得最多的话。面对线上教学无法进行服装设计实践课的尴尬困境,她用自己多年来积累的教学经验以及往届学生的优秀案例,全方位地讲解给孩子们听,力求调动每一个孩子“设计思维”的灵感。

  即使是在线上课堂上,张老师也会穿着职业休闲风格的服装,既端庄大气,又不失时尚。同时她也要求孩子们的穿着一定要有“精气神”,就算不穿正装,也要有着服饰设计人独有的气质。她自豪地说道:“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学生,一定要做到更得体,因为我们将来要给别人做榜样,我们要指导别人(服饰)对吧!”

  不过,再多的经验与热情也难以掩饰张老师心中的遗憾:不能和自己的孩子们见面。尽管线上教学孩子们可以通过看回放,与老师更多的频繁互动等方式以促进自己的学习,但是线下教学眼神的交流,是线上课堂永远也替代不了的。“我一直很爱我们的学生,我也相信我们总会见面的。”这是张老师最大的心愿。

责任编辑:张亦弛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