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五项严禁”为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划定红线

发稿时间:2024-01-09 10:20:00 来源:法治日报 中国青年网

  □ 本报记者  赵晨熙

  近日,为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工作,教育部办公厅等四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课后服务有关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新规将于2024年春季学期起施行。

  《通知》提出严禁随意扩大范围、严禁强制学生参加、严禁增加学生课业负担、严禁以课后服务名义乱收费、严禁不符合条件的人员和机构进校提供课后服务等“五项严禁”。

  “教育的根本是育人,课后服务的设置需要以学生的健康成长为目标,也需要以服务育人标准对课后服务进行规划、实施、要求和规范。”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在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时指出,《通知》中强调的“五项严禁”既对课后服务的时间、内容范畴和收费问题等作出明确界定,也对当前课后服务中存在的问题作出重点提示,有利于各学校有针对性地解决和避免相关问题,规范开展课后服务,提高课后服务质量,切实减轻学生学业负担。

  努力强化课后服务保障

  家住北京市西城区的程潇现在每天能在单位5点正常下班后再去学校接上小学三年级的儿子,相比曾经需要在下午3点半和单位请假先去接孩子,如今的便利得益于学校开展的课后服务。

  记者随机采访了5名中小学学生家长,他们均表示学校在正常放学后会提供一至两个小时的课后服务,内容涵盖科普、阅读、手工等,还有的学校考虑到有些家长接孩子时间较晚,会在课后服务结束后再提供一段时间的托管服务。

  “‘双减’政策实施两年多来,课后服务工作取得积极进展。”近日,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教育部一直在推进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发展。

  为丰富课后服务内容,教育部要求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指导所有义务教育学校“一校一案”制定课后服务具体实施方案,同时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利用科普、文旅、体育等校外资源支持学校开展课后服务,增强课后服务有效性和吸引力。

  为强化课后服务保障,国家提高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小学、初中分别提高70元、90元,明确主要用于支持学校落实“双减”政策、提升课后服务水平。同时,督促全国所有省份都出台了课后服务经费保障办法,所有县区均落实了课后服务经费保障机制。

  在数字化发展方面,教育部建设了全国基础教育管理服务平台,组织开展课后服务数字化管理试点,首批已有31个省份、594个县(区)的23206所学校参与试点,优化了学校管理流程,畅通了家校沟通渠道。

  “开展课后服务能为学生提供更多可选择的德育、体育等活动,既是彰显学校办学特色、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的重要途径,也是解决家长急难愁盼问题的一项重要民生工程。”上述负责人指出,目前,学校普遍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项目,课后服务吸引力有效性显著提升。

  “五禁”规范课后服务发展

  尽管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发现个别地方和学校出现不规范行为。比如,有的学校随意扩大课后服务范围,以课后服务名义乱收费,还有的学校强制要求学生参加课后服务,并在课后服务活动中刷题备考、集体补课。

  “这些不规范行为违背了‘双减’政策及开展课后服务工作的初衷。”上述负责人表示,《通知》的出台正是为了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工作,提高课后服务质量,减轻学生负担。

  《通知》提出了“五项严禁”来确保义务教育课后服务不跑偏。

  《通知》明确严禁随意扩大范围,学校为学生提供的早到校看管和自习、午餐午休看管、晚自习等服务不得纳入课后服务范围。

  《通知》强调,课后服务必须严格遵循学生自愿参加原则,严禁强制学生参加,学校开展课后服务要主动向家长告知服务方式、服务内容、安全保障措施等,由学生和家长自愿报名、自主选课。

  记者注意到,早在2017年2月印发的《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中就提出,严禁以课后服务名义乱收费。此次《通知》再次进行重申,明确学校不得以课后服务名义擅自增加收费项目、扩大收费范围,不得违背学生家长意愿强制收费或捆绑收费。学校要严格执行收费公示制度,将课后服务收费标准、服务时间、课程内容等相关信息公开,主动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监督。

  《通知》强调,严禁增加学生课业负担,学校不得利用课后服务时间组织学生刷题备考、讲授新课或集体补课。要开设德育、体育、劳动、阅读等,适当增加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辅导答疑和学习拓展指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北京市西城区某小学教师贾彬向记者介绍,她所在班级就在课后服务中开发了一款深受同学喜爱的侦探游戏,学生组队进行比赛,由台下同学出算数题,快速算出方可获得一个破案线索,看哪一组最先破案。这种趣味活动既能激发学生的数学和逻辑思维能力,也能促进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集体协作能力。

  不可否认,开展课后服务,学校教师工作量必然会增大,引进校外教育资源,能有效缓解这一问题。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负责人介绍,当前在课后服务队伍方面,坚持以学校教师为主,各地各校还引进了28万余名科技人才、文艺工作者、体育教练员、退休教师等专业人员参与课后服务。

  对此,《通知》强调,严禁不符合条件的机构和人员进校提供课后服务。要建立校外引进人员资格审查机制以及第三方机构进校园遴选审核机制,加强日常监管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

  多措并举提高服务质量

  在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看来,《通知》明确的“五项严禁”涵盖了课后服务的范围、内容、收费等关键环节,极具针对性,为课后服务健康发展划定了明确底线。各学校应努力把课后服务建设为学生素质拓展平台,通过开设各类活动,并适当增加学生体育锻炼时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同时,应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对课后服务中可能出现的扩大范围、强制学生参加等问题进行有效监督。”熊丙奇说。

  “学生是课后服务的直接对象,让学生健康成长是开展课后服务的最终目标。”储朝晖认为,在“双减”大背景下推出的课后服务,是希望把学生的课后时间尽量留在学校,减少学生在校外培训机构的时间,因此课后服务的安排应当以对学生成长更有利作为判定依据。

  课后服务需要瞄准并尽可能满足学生特定时段的成长真实需求,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体验性,提高服务质量和效能。考虑到学生特点不同,需求也多种多样,储朝晖建议课后服务发展要形成多方合力。比如,鼓励退休教师、具备资质的专业人士或志愿者参与,也应将少年宫、图书馆、博物馆等场所充分利用起来,为学生提供丰富活动。

  记者了解到,当前一些学校已经开始从校内走出去,开展课后服务,比如与周边的博物馆、消防站、养老院等建立合作,组织学生在课后服务时间内参与实践学习和职业体验等活动。

  对此,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王轶晰认为,学校应当就教师如何配备、与外部人员如何分工等内容细化相关方案和制度,保障学生外出参加此类活动时的人身安全。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也应加强督导和监管,协助并指导学校开展此类活动,切实提高活动质量。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负责人介绍,下一步,教育部将在规范课后服务的同时,进一步提高课后服务质量,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将指导各地各校加强课后服务活动课程资源开发,丰富课后服务内容。同时,充分利用校外资源,发挥好校外活动场所在课后服务中的作用。还将全面推进优质课后服务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有序扩大数字化管理试点应用,提高课后服务管理效能。

责任编辑:张亦弛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