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地方

首页 >> 民生热点 >> 正文

做一盏为时代燃烧的灯
——瑞金籍多栖作家范剑鸣的文学创作路

发稿时间:2024-05-25 09:10:00 来源: 赣南日报

  工作之余,范剑鸣最大的爱好就是阅读。

  □记者余书福 特约记者杨友明 文/图

  5月17日,“2024第四届七猫中文网现实题材征文大赛”颁奖典礼在上海举行,江西省瑞金籍作家范剑鸣携作品《天马歌:陈炽传》参加典礼,现场领取了大赛“分类二等奖”奖杯。此前,他曾以长篇小说《野庙碑》获得第二届现实题材征文大赛优秀作品奖。

  日前,记者采访了从上海载誉返回瑞金的范剑鸣,听他讲述忙里偷闲投入文学创作的故事。

  A

  书写时代荣光

  “我钟情于文学创作,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瑞金师范学校读书时,学校就有文学社和诗社,我被同学拉进了‘圈子’,从此拿起笔和纸,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范剑鸣告诉记者,他初中毕业考入瑞金师范,师范毕业后回到瑞金瑞林老家教书,小学教了1年,初中教了14年,后改行成为一名媒体记者,之后又被组织调进宣传部从事对外宣传和新闻管理工作。无论在哪个岗位,不管多忙,范剑鸣笔耕不辍,诗歌、小说、散文、评论等文体频见报端,他渐渐成为小有名气的多栖作家。

  书写时代的荣光,是范剑鸣一贯的艺术追求。“依于仁,据于德,游于艺”,是他的座右铭。他投身于火热的时代,遵循于艺术的规律,正如扎加耶夫斯基所说,决心做一盏“燃烧的灯,而非温顺的镜子”,绽放光明,驱除黑暗,照亮灵魂。

  2022年夏天,范剑鸣创作的组诗《我看到了大地的向美之心》在省作协生态题材征文中获得一等奖。歌颂“可爱的中国”,是范剑鸣诗歌创作的一个动力。谈及对主题写作的态度,他表示:“有时主题写作可以深化诗情,比如我原来就对矿坑湖景观写过一首小诗,终究显得单薄。后来参加诗刊社约稿,有意识地加强了生态文明主题,作品变得更加大气和深邃。”

  近年来,范剑鸣在诗歌创作中坚持理性写作贯穿不同素材,形成了相对统一成熟的风格,在现实题材和历史题材写作中开拓了新的文化视角。2019年,首届方志敏文学奖终评结果揭晓,他创作的《大地庄严》榜上有名。

  说起《大地庄严》,范剑鸣坦言,这是他有计划写作的成果,包括一批反映革命文化和时代发展的组诗、长诗,为此“大地庄严”是“可爱的中国”的别名。“当我看到霜雪的力量,何尝不知/那裸露的骨头里蓄满的意志……”获奖诗集封底上的这首短诗《断松》,正是革命者方志敏的生动写照。

  范剑鸣行走赣南大地,不时被壮丽山河所鼓舞,也为城乡变化所感动。有一年元旦,范剑鸣带着父亲和侄女去红军村华屋参观,看到骡马运送物资上山修建游步道,为此构思创作了长诗《马说》,以神话与现实的交织展示纵深的历史纹理,见证红军村(蛤蟆村)的发展历程,长诗后来入选省重点文艺创作扶持项目。

  “我有时想象自己会有这样一部诗集,呈现我四个鲜明的世俗身份。我曾经是驻村干部,是新闻记者,是活动嘉宾,是抗疫干部,这四个角色赋予我特定的阅历,促使我创作了大批作品。”范剑鸣说,自己有10年报社工作经历,后来又多年从事外宣报道,文学创作与新闻写作不时成为“互文”。

  正是这种“为时代而作”的创作态度,让范剑鸣一直葆有不竭的创作热情并坚持明亮的创作基调。今年上半年,他欣喜于赣南脐橙的兴盛,规划创作了大型组诗《种树书》,涉及果园、果农、果业,包括无人机管理、电商销售、脐橙节、脐橙酒研发等,如今已创作了70余首。

  B

  演绎苏区振兴

  2022年8月,范剑鸣的长篇小说《水车简史》成功签约七猫中文网,入选该网站“第三届现实题材征文”。据悉,该部长篇小说入选2021年度“江西文艺基金资助项目”,并于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获得江西优秀年度小说奖。

  范剑鸣告诉记者,《水车简史》是他创作的第三部长篇小说。该小说以其驻村4年的村子和跟踪采访8年的油茶企业为原型,结合赣南油茶产业发展大背景,把故事情节安排在抗疫与复工之中,以水车复兴隐喻乡村振兴,刻画了梅江人家百年来的命运起伏。小说既是乡村故事又是工业题材,同时采取“水车结构”形成多个圆,最核心是留守儿童寻找妈妈,中间是红军水车的历史故事与油茶产业的现实发展,最外层是沿海乡亲追踪直播。这些线条最终又在驻村干部推动下聚到一起……人世的一切如水车在转动,最终在沿海联谊会上揭晓人生之谜。赣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生吴歆撰写评论《打捞鲜活的赣南乡村发展故事》刊发于《江西日报》,认为该书“建构起一个想象的乡村文化共同体”。

  写作与工作同步,工作经历成为创作素材,是范剑鸣这些年小说创作的重要路径。他告诉记者,其上一部网站签约作品为《野庙碑》,令他意外又惊喜的是,该书入选了“喜迎二十大”优秀网络作品展播。

  翻阅该书,这部作品同样记录了苏区振兴发展的历程。小说讲述了破旧的城中村变成了漂亮的文化公园,通过捐庙人、守庙人及信众三组人物的磨难身世和悲欢离合,赞颂客家人重情重义、守望相助、深明大义、开拓进取等优秀品质。小说获得了七猫中文网现实题材征文大赛优秀作品奖,更加激发了他关注现实、关注时代的热忱。

  2023年,范剑鸣在潜心研究赣南近代爱国思想家陈炽之后,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天马歌》,分《写给晚清的信》《晚清的砚台》《失踪的酒杯》《天马山庄考》四个部分,讲述了赣南三个年代的历史传奇,形成了“有志青年、古今对照,人物传记、家国情怀”的小说架构。小说在七猫中文网推出后入选“文化自信密码”分类,并从该类型中脱颖而出,其独特的文学价值和学术价值受到评委青睐。此前,该书先后入选赣州市、江西省文联精品创作扶持项目,纸质图书由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将于今年7月发行。

  C

  引导文艺实践

  2022年春,由赣州市文联组织的范剑鸣纪实散文集《风吹蒿莱》研讨会在上犹县阳明湖畔举行。研讨会上,范剑鸣说,他曾在瑞金梅江边上的一个村子驻扎了四年,这部纪实散文就是国家大事在他心中筑起的“阳明湖”。

  实践与理论同步,用理论指导实践,这是范剑鸣文学道路行稳走远的重要前提。他不但擅长小说、诗歌、散文写作,在文学评论上也颇有建树。他善于在阅读中吸引丰富营养,写作了大批阅读札记以提升文学素养。他勤于思考,近年来先后在《星星》《草堂》《诗探索》等刊物上发表长篇诗学文章十余篇,获第六届“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年度评选活动入围奖。他的写作在理论指引下另辟蹊径,2020年出版的《风吹蒿莱》就是如此。赣南师范大学2019级学生郭雨诗谈了她的阅读感受:“我看到了简介,以为这是一本单纯描写扶贫的书,读来可能不会很有趣。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发现这本书文采斐然,用生动的笔触描写了乡村的风土人情,同时将扶贫的政策夹杂其中,读来韵味无穷。”

  范剑鸣曾在《扶贫题材文艺答卷的美学审视》介绍了自己的创作理念。“进入文学艺术的扶贫题材无论哪种文体,都应该旨归于艺术,而不应盲目跟风,虚假抒情。扶贫题材包含着苦难书写和奋斗意志,包含着济世美德和家国情怀,包含着民族团结和生态向美,也包含着问题症结与不足,从任何一个角度进入,都可以作为时代重要的记录。”基于这个认识,范剑鸣在创作《风吹蒿莱》时,并没有正面写扶贫,而是抓住一个个鲜活的乡村人物,一件件充满地域色彩的乡土风物,剖解乡村重新迸发的无限生机。

  立足乡土,关注时代,紧贴现实,这是范剑鸣始终坚持的写作观念。范剑鸣告诉记者,他的长篇小说《长河之灯》也是现实题材,已入选2023年省文艺基金项目,近期即将出版;他的下一部新书将关注赣南社会心理咨询师职业,以新兴行业折射社会发展。

  采访结束时,记者问他当年的文学创作梦有无实现?范剑鸣答道:“追梦路上,永不止步。”

责任编辑:邓伟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