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萍乡市湘东区腊市镇乌岗村以法治建设为引领,紧扣基层治理痛点难点,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和服务效能,绘就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美丽画卷。该村也先后获得全市民主法治示范村、湘东区平安湘东建设示范村等荣誉。
法治护航,破解修复难题
乌岗村冬瓜槽区域,曾因长期煤炭开采而满目疮痍。4000余亩的废弃矿区,地质灾害频发,道路坑洼不平,雨天更是泥泞不堪。如今,青山环抱,绿水潺潺,曾经的废弃矿山披上了绿衣裳,空气中弥漫着草木的清新气息,平整的水泥路通达家家户户,村民们惬意地在河边散步,满眼都是舒心的景致。
“治理初期最难的是统一思想。”乌岗村党委书记刘学军感慨道。面对村民的种种疑虑,该村党委构建起“村党组织—网格党小组—党员联系户”三级组织架构,将法治理念融入每一次村民会议。通过50余场“屋场贴心会”,村民们围坐在一起,共议政策、畅谈想法。“当时有人担心补偿不到位,我们就拿着土地管理法一条条讲。”刘学军回忆道。正是这种依法依规、公开透明的做法,短短半年时间,就完成了坟墓迁移和林地征收工作,关停了200多个小煤窑。
如今,“生态修复+产业导入”模式让乌岗村废弃矿山重获新生。
民主决策,夯实幸福根基
说到改善生活,乌岗村可是一点不含糊。该村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制度,筹资600余万元建设乌岗小学,并按照教育设施标准配备了多媒体教室和塑胶操场,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现在小孩上学的条件可比我们那时候好太多了!”学生家长王大姐笑盈盈地说。
村里还投入1000余万元,严格遵循“四好农村路”标准对全村道路进行“白改黑”,同步安装400余盏太阳能路灯,夜晚,村里道路灯火通明,村民出行更加安全便捷。此外,乡村文化场所、足球场也相继建成,村民们休闲有了好去处,日子过得越来越舒坦。
多元调解,守护和谐乡村
随着法治观念深入人心,村民们在遇到矛盾纠纷时,不再盲目争一时之气,而是主动想着找地方讲法论理。顺应村民需求,乌岗村在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中,打出了一套“组合拳”,让派出所民警入驻村两委兼任副书记,在村警务工作室坐班“接诊”;同步设立公共法律服务室和人民调解室,组建了一支由村两委成员、网格员、老党员组成的“法律明白人”队伍。
这些“调解能手”并非仅凭经验办事,村里会定期组织他们进行模拟调解、分析真实案例,手把手教他们运用法律法规来化解邻里纠纷。
这套机制运行后,村里的各类矛盾纠纷大多在村头就能得到妥善化解,刘学军更是凭借“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调解本事,被评为市级人民调解专家。
法治浸润,培育文明乡风
“张叔,您看这宣传栏上写着呢,子女不赡养老人是违法的。”在千米法治文化长廊,网格员小李正耐心地给村民张大爷讲解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这条投资60余万元的长廊,以宪法、民法典等为核心内容,定期更新宣传内容,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为村民解开生活中的法律困惑。
乌岗村还充分利用村广播站每天播报“法律小贴士”,在村民微信群推送法律知识,还紧扣特殊节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普法活动。
如今的乌岗村,法治精神融入乡村肌理,民主理念扎根群众心中。行走在村里,沥青路干净整洁,村民笑脸淳朴灿烂,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新图景正徐徐铺展。(刘佳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