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地方

首页 >> 民生热点 >> 正文

江西上犹:双向赋能 共享智造

发稿时间:2025-09-16 19:59:00 来源: 江西日报

  江西(上犹)元源新材料有限公司智能车间

  “一江连五湖、一线串五珠”。犹江汩汩流淌,穿过上犹县城区,凭借得天独厚的水电资源优势,一批玻纤生产企业应运而生。上犹县的玻纤产业历史底蕴深厚,可追溯至20世纪80年代。

  经过近40年发展,玻纤复材产业已经成为上犹县首位产业,是江西省上犹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上犹玻纤新型复合材料产业集群被列入江西省“1269”行动计划建材产业链重要产业集群,成为全省25个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之一。

  上犹县全力做强特色优势产业,打造玻纤等新材料新能源产业集聚区,用好上犹县数字化转型20条、玻纤高质量发展10条、助企纾困8条等政策,“一链一策”精准滴灌,玻纤产业聚链成群,不断向安全防护、绿色建材、电子基材等细分赛道延伸,玻纤产品向“轻量化、多样化、便利化”升级,实现全产业链创新升级。但在核心技术突破、资源配置效率、人才吸引力等方面仍面临“成长的烦恼”。

  为解决这些痛点,上犹县实施玻纤产业“共享智造”改革。此次“共享智造”改革对标深圳规则规制,同步推进工业用地M0模式、科技人才“双向赋能”改革,建设玻纤新材料共享智造产业园,按照“一院三中心”功能定位,建设创新研究院和产业链共享智造中心、大脑数字中心、产业链采销供应中心,打造集孵化创新、检验检测、智造共享、产融协同于一体的园区配套服务综合体,赋能玻纤全产业链转型升级,推动创新资源高效配置与产业链上下游协同联动。通过对标先进规则、搭建共享平台、出台专项政策等一系列举措,为玻纤全产业链转型升级注入强劲动能,探索县域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针对“双向赋能”改革,上犹县提出科技创新8条措施。在创新孵化与人才引育方面,创新构建“深圳研发、上犹转化,深圳上班、上犹森养”的双向赋能机制。为进一步增强人才吸引力,依托森系民宿打造赣深人才“森养驿站”,为深圳等地人才提供多元化服务,以“生态+服务”组合拳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在技术创新与平台建设层面,推出多重政策红利,大力支持共性技术平台与中试检测平台建设,出台专项奖补政策加速企业培育,通过政策激励引导企业向创新型、高端化方向发展。

  同时,上犹县确立“政府统筹搭台、链主企业引领、共享模式赋能、产业生态协同”四大原则,构建“共享智造”立体推进体系。深化上犹县“3315”行动计划,建立“技术共享池”推动要素跨主体流动,重点引进玻纤制品深加工、安防产品研发等领域企业;聚焦“安全防护、电子基材、绿色建材”三大核心赛道,开发新型涂覆材料、高端电子布、轻质节能建材等产品,拓展六大应用场景;加快元源新材二期、溢联科技智能制造基地等项目建设,建立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等梯次培育清单,提供精准化服务。

  “‘共享智造’改革的核心是打破资源壁垒,培育新质生产力,让创新要素动起来、产业链活起来。”上犹县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局长江凌风表示,全县将持续优化政策举措,推动玻纤新材料共享智造产业园加快建设,力争每年推出不少于10款具有创新性的产品,建设3至5个“共享智造”工厂(车间),共享生态基本完善,共享模式深入应用,集群资源配置和生产组织效率显著提升,打造全国县域玻纤产业“共享智造”示范标杆。

  (赖含炘 文/图)

责任编辑:邓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