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方强 通讯员江华亮 刘芸/文 记者潘庆坤 特约记者胡江涛 潘萍 曾嵘峰 通讯员郭经伟 李林烜 薛顺鑫 林玉龙/图
赣州经开区柏瑞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内,一个高度集成的数字化管理体系正在高效运作,它不仅覆盖了从订单接收、生产执行、原材料采购到仓储管理的全链条,还深入到质量控制与产品研发的核心环节,实现了全过程的可视化、可控化与可追溯化;
南康区美克家居数字化工厂内,巨大的电子屏幕上,生产进度、设备运行状态等数据实时更新,生产线上,机械臂精准作业,物料在自动化传送带上快速流转,智能AGV机器人穿梭于智能零部件超市与连廊物流系统间,自动完成仓储配送;
于都海瑞密封防腐科技有限公司,ERP、MES、DCS和OA四大平台,实现生产全流程数字化管控,从业务下单生产到成品出仓,通过数据实时互通,订单响应速度提升30%,库存周转率优化25%,减少人工成本20%至25%,质量追溯效率达毫秒级;
……
今年以来,赣州市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和对赣州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聚力抓好省“1269”、市“7510”行动计划落地落实,制定出台《赣州市进一步加快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2025年工作方案》,全面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破点连线扩面”行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截至今年8月底,全市规上企业完成入企诊断2456家、数字化改造1701家、改造前贯标1928家、改造后贯标1102家,数量均居全省第一。
A
高位推动强根基 政策红利精准滴灌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顶层设计是关键。市委、市政府将其作为产业升级的核心抓手,高位部署、周密推进。今年以来,市委主要领导多次深入企业生产一线调研指导,市政府主要领导专题研究资金统筹、金融支持等体制机制建设,市分管领导牵头完善市级联席会议机制,数十次调度政策制定与工作推进,形成了 “上下联动、协同发力” 的推进格局。
政策支持体系持续完善。2024年,全市出台扶持政策34份;近两年市级统筹安排5.12亿元专项资金,各县(市、区)结合产业特点推出差异化配套政策,构建起“市级定额支持+县级精准配套”的政策矩阵。为激发企业转型积极性,赣州创新推出“赛马制”奖补模式。根据《赣州市省级入企诊断和数字化改造提档升级资金管理办法(试行)》,采用“先预拨、后清算”等模式让政策红利精准直达企业。此外,《关于加力支持赣州市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及设备更新技术改造若干措施》近期出台,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为企业转型“添薪加火”。
B
标杆引领树典范 点线面结合拓版图
在章源钨业的智能化生产车间,5G技术与工业互联网深度融合,生产数据实时上传、设备状态精准监测,数字化改造让这家传统钨企业焕发出新活力—— 如今,它已入围省级“数字领航”企业公示名单。这是赣州“点上建标杆”的生动缩影。
2024年以来,赣州已打造5G工厂、工业互联网试点企业等国家级试点示范12个,建成省级或省级培育工业互联网平台11个,居全省前列。在省级标杆培育中,全市已有省级“小灯塔”“数智工厂”20家,已公示第二批省级“小灯塔”28家“数智工厂”23家、“数字领航”1家,总数居全省第二。
“线”上强链条,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成为关键纽带。目前,赣州已建成综合型、电子信息、服装、塑料加工4个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数量全省最多,累计接入企业3165家、解析量20.4亿个,有效打通产业链上下游数据链、信息链。现代家具产业大脑成功入选首批省级 “产业大脑”建设名单,稀土与钨产业大脑入选2025年省级“产业大脑”拟建设名单。稀土与钨、印制电路板等3个行业入选省级“一图四清单”试点,产业链数字化协同能力持续提升。
“面”上抓试点,园区成为转型“主战场”。南康区、赣州经开区等4个园区先后入选省级产业集群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今年又有赣州高新区、瑞金经开区等6个园区新晋入围。其中,南康区开发企业数字化转型综合服务平台,发布解决方案106个;赣州经开区探索“工业互联网平台+园区”模式,13家企业建成企业级平台;龙南经开区打造区域性云计算和大数据中心集群,为园区企业转型提供强力支撑。
C
要素保障强支撑 服务体系提质增效
“有了‘赣银数贷’的低息贷款,我们的智能化设备更新计划提前半年落地。” 赣州经开区的一家电子信息企业负责人的感慨,道出了赣州金融支持制造业转型的实效。截至目前,全市已实现L3级及以上规上企业融资对接走访全覆盖,创新推出“虔飞贷”“赣银数贷”等智改数转网联普惠金融产品,累计发放低息贷款8.6亿元。
人才是转型的核心动力。赣州推动49所本地高校、中职学校开设数字类相关专业205个,在校生超6万人;赣南科技学院联合华为打造“数字经济产教融合公共实训基地”,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建设“江西省工业信息安全技术技能实训基地”,校企协同培养实用型数字人才。同时,“创新型中小企业数字赋能高级研修班” 持续举办,2024年已有68位企业高管参训,为企业转型培育“领头雁”。
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全市建立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数字化诊所、数字专员三级服务体系,现有省级数字化转型中心4家、数字化诊所20 个、省级认定数字专员和贯标专员200人;遴选公布数转服务商91家、“小快轻准”方案和产品133个,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
站在“十四五”收官和“十五五”谋划的重要关口,赣州将进一步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的目标要求,着力在建设工业强市上实现突破,加快构建赣州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全省工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下一步工作打算
加快扩大数转智改覆盖面
●加强数字化转型供给能力建设,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探索总包服务模式,引进培育咨询型、技术实施型、综合型等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实施服务商动态管理,推动优质资源共享共用。
●针对转型准备L1至L2阶段企业,通过部署“小快轻准”数字化软件,助力企业提升至L3级,实现“业务规范化和信息化”;针对基础爬坡L3至L5阶段企业,通过数据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推动企业深化单项工艺流程的数字化水平或扩展应用范围,促使至少提升一个等级,实现“业务精细化和数字化”;针对集成提升L6至L8阶段企业,整合各方资源,组建数字化专家团,“一企一策”加强对接服务,实现“业务精益化和智能化”。
●常态化开展数字化转型诊断、改造、贯标工作,推动正常经营规上企业入企诊断、数字化改造和贯标评价全覆盖。
分类打造产业链标杆示范
●聚焦7条重点产业链,分行业、分类型打造数字化转型标杆示范,围绕细分行业共性需求挖掘典型场景模式带动行业转型。
●选取转型意愿强、数字化水平高、在产业链中处于关键环节的企业打造对外推广解决方案,引导更多企业申报省级“小灯塔”“数智工厂”标杆。
●加快推进“现代家具产业大脑”建设,推动其他产业以建设“产业大脑”、产业集群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为抓手,拓展行业应用场景,推动数据赋能全产业链协同转型。
●推动龙头企业发挥引领示范作用,重点瞄准章源钨业、金力永磁、中稀江西稀土等打造省级“数字领航”。
优化数字化转型服务体系
●推动资源整合,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技术指导、供需对接、人才培训等“一站式”公共服务。
●推动服务商打造低成本、可复制,兼顾行业共性需求和企业个性化需求的“小快轻准”产品,降低企业数转成本。
●加强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评价管理,推动数字化诊所有序运转,充分发挥市数字产业集团等优质服务平台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