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金明 林发贵
在崇义的青山绿水间,清晨的第一缕阳光还没洒满大地,就有动听的旋律飘了过来。有这样一个人,大半辈子都在做同一件事——把音乐的快乐带给寻常百姓。他叫罗久兴,是崇义县文化馆一名普通的馆员,也是江西省音乐家协会会员、赣州市音协常务理事……他二十多年如一日扎根基层、义务服务群众。
心怀热爱 生根音乐
罗久兴的音乐情怀,源于家庭的熏陶。生于1974年的罗久兴,在爷爷与父辈的耳濡目染下,心中早早种下了音乐的种子。
中学时期,他便展现出不凡的天赋,组织戏曲排演、策划文艺汇演,成为同学眼中的“小导演”。幸运的是,一位来自上海音乐学院的教师来到他的学校教书,偶然发现他的才华,主动教他识谱,引导他系统学习音乐专业知识,这成为他音乐道路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即使工作繁忙,他对音乐的热爱也丝毫不减。为了练习好一首曲子,熬夜已成为家常便饭。“有时候学会一首比较难的曲子,一睁眼已是天亮。”他轻描淡写地说道。那些熬过的夜、磨出的茧、练过的曲,铸就了他扎实的音乐功底,也为他日后的创作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扎根乡土 旋律生香
艺术来源于生活。为了能谱写出真挚动人的旋律,他走遍了崇义的乡镇山村请教村民,村民羞于开口,他便坐在田埂上与村民拉家常,用真诚打开大家的心门。和村民渐渐熟络后,一首首山歌才被传唱出来,被他细心记录。经过数月整理、提炼与创作,这些乡土之声成为动人的乐章。
罗久兴的工作室,是音乐与乡土交融的实验室。钢琴、笛子等各种乐器整齐摆放,而他专注地坐在电子琴前,借助电脑软件谱写歌曲。这一幕,是他二十多年如一日以音乐服务群众的一个缩影。
作为一位高产的音乐人,罗久兴的创作始终饱含泥土的芬芳与人间的真情。数十年来,他创作了40多部赣南采茶戏音乐、6部音乐剧音乐、60多部快板音乐及50多首歌曲。童话音乐剧《回归》获省二等奖,《舞春牛》揽获市一等奖与作曲一等奖,《要想恋妹先对歌》勇夺省一等奖。
无私奉献 温暖城市
2019年,罗久兴萌生出了组建一支合唱团的想法。说干就干,他利用自身的影响力,线上线下号召大家报名。出乎意料,短短几天报名者就达120人。为保障团队质量,他决定通过考核筛选出真正热爱音乐的人。
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组建文艺团体。早在2002年,他就组建了乐队,无偿提供场地并坚持义务教学二十多年。没有经费,他就自掏腰包;没有乐谱,他就熬夜创作。他亲手为乐队改编、编写近百首曲谱,让传统民乐焕发新声。此外,他还牵头组建铜管乐队、民间吹打乐队,将这些乐团打造成群众展示自我、拥抱艺术的大家庭。
二十多年来,他带领团队举办公益演出超300场,服务超十万人次,志愿服务时长近7700小时。《长征组歌》合唱音乐会走进校园演出5场,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如今,合唱团已发展为60人的成熟团队,每周四的晚上7时,崇义县良知楼总会飘出悠扬歌声,那是团员们与罗久兴雷打不动的约定。
令人敬佩的是,二十多年来,他从未在辅导、创作、教学中收取任何费用。无数个夜晚和周末,他选择与乐谱为伴,与队员同行,把休息时间奉献给了他热爱的志愿事业。不图名、不图利,只用一颗纯粹的心,点燃了众多文艺爱好者的梦想。在他的感召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文艺志愿服务行列,共同用旋律温暖这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