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地方

首页 >> 民生热点 >> 正文

赣州经开区:深耕新材料 壮大新产业

发稿时间:2025-11-16 12:31:00 来源: 赣南日报

  本报讯 (潘萍 张石发)“市场需求在,未来前景好,机遇就摆在面前。但抓住机遇,靠的是硬实力。”将技术研发置于首位的赣州立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立昌新材料),其发展轨迹正是“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的生动注脚,而总经理冯兴文也道出了企业的核心发展逻辑。

  位于赣州经开区的立昌新材成立于2012年,凭借在高端含氟新材料领域的持续深耕,其产品已涉及航空航天、新能源、半导体、电子电气等多个领域,企业销售网络覆盖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和中东、欧洲等地区,发展成为国内高端含氟新材料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产品综合市场占有率达30%以上。

  企业智慧车间里,一块块数字显示屏实时跳动着生产数据,以往需要工人长时间盯守的复杂工序,如今正高效、精准地自动运转。

  “随着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正在大力度建设,我们也在发展中意识到数字化转型是企业的‘生死存亡’。”冯兴文介绍,企业完成设备自动化后立即大刀阔斧上数字系统、建数据报表模型,数据信息链条代替了传统的开会、调研、找问题、核数据,让“一秒出决策”正成为现实,也立下了用三年时间做到“黑灯工厂”的小目标。

  深耕新材料,壮大新产业,企业不仅大胆开展数字化转型,也始终坚守着技术研发。2024年,企业自主研发的新型交联乙烯-四氟乙烯(X-ETFE)作为关键性材料,在航空航天“上天实验”中一次成功。这不仅是一次技术验证,更标志着我国在轻质、耐高温尖端航空航天材料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填补了国内相关技术与市场的空白。

  成功的背后,是“艰苦一阵、两手同抓”的战略抉择。冯兴文回忆,在面临市场机遇稍纵即逝与产线设备亟须改造的双重压力下,企业与华南理工大学、湖北航天电缆有限公司“双向奔赴”,将高校的理论知识储备与企业的良好加工条件高效结合,充分发挥产学研平台深度融合作用。改造过程中试验没有场地,就挤在高校的小实验室里;面对多次无法突破的瓶颈期,团队唯有一遍遍推翻重来。

  于航空航天领域,起步晚,走得快,是企业对这些年发展速度的总结。而如何真正做到每一个风口都能有所准备?企业用提前布局产品方向,持续优化工艺线路的长远目光破题,对非关键性问题的调整优化精益求精,始终追求技术与市场的双倍成功。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释放着强烈的利好信号,指导着产业链和供应链迈向更高安全性,鼓舞整个新材料市场打开接受度,让我们新材料产业企业信心更足,从而刺激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冯兴文对未来充满期待。他表示,企业将凭借对高端行业的清晰认知,在控制风险的同时,深耕新能源、半导体等重点产业应用领域,努力践行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所强调的“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的战略部署。

责任编辑:邓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