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地方

首页 >> 原创专区 >> 正文

青年教授李浩:以培养人才为己任 助力大西安发展

发稿时间:2019-05-23 14:42: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西安5月23日(记者 蔺洁丽)随着气温的升高,西安的夏天异常燥热。校园的学生们陆陆续续都在为毕业做着准备,此刻在实验室的李浩,丝毫不受外面的影响,正带着新一波的学生,为项目比赛做着最后的冲刺。

  专注、不善言辞是李浩呈现给大众的第一感觉。作为地地道道的理工男,李浩除了谈及项目滔滔不绝,其他任何东西都不能使他心动。

  在五四运动100周年之际,由中共西安市委网信办、共青团西安市委联合举办的“以青春留名,用奋斗发声——新时代 新西安 新青年”主题系列宣传活动决定将李浩作为主角之一,讲述“理工男”背后的诗意世界。

  李浩带领团队研发项目。李浩供图

  以实验室为家 孜孜不倦投身科研创新

  作为西安文理学院物联网工程专业的教授,李浩身兼多职,除了教学还要负责一系列项目的研发。因此为了留下更多的科研时间,李浩不得不占用生活的大部分时间泡在实验室。

  “‘996’的工作模式,对科研人员来讲是奢侈,基本上是‘797’。”在李浩内心,科学研究是是无法用时间计量的,一年几乎超过三百天的时间,都是这样度过。他坦言,在本硕博读书期间,早已习惯了这样两点一线的生活方式,如果让他坐在家里或者出去玩,反而会觉得不自在。

  由于常年呆在实验室,再加上缺乏锻炼,年仅37岁的李浩,身体各项机能开始逐渐下降,肾结石几乎每年就要发作一次。“最难熬的是痛风病,每到发作时就疼痛难忍,也想过换行业,但一想到自己离开了,这群学生就没人管了,就放弃了这个念头。”

  如今在李浩的精心管理下,物联网实验室已初具规模,有一部分学生被阿里、京东、SAP、世纪鼎利等知名企业录用。“实验室能接收到更多的优秀资源,除了学习技能,还会遇到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交流想法。相比于同班其他学生,我可能会更早的了解到这些内容。”大二学生曹现方告诉记者。

  李浩带领团队获得的荣誉证书。李浩供图

  培养一支“用得上”“留得住”“下得去”的青年铁军

  “眼看在周边城市郑州、成都发展的越来越好,内心总不是滋味,西安总得有人去发展。”2017年,李浩从东南大学博士后出站后,毅然回到了西安发展。

  工作多年后,李浩才意识到西安在人才方面的需求。他坦言大多人都知道西安具备很多高校资源,但事实上科研实力和经济产出并不高,一些优秀人才在毕业后都流失到南方城市,甚至眼睁睁地看着身边的人,陆陆续续被挖走。期间,他也曾多次鼓励校友来西安发展,但是都败在了待遇方面。“相对于西北地区,东南地区的薪资是我们这边的十几倍,都不是简单的几倍,这种情况要怎么说服对方。毕竟在现实条件面前,情怀只能战胜少数,每个都有自己的选择。”

  为了使更多学生毕业后能选择留在西安发展,李浩一边助力人才培养,一边增加学生留在西安的信念。“我经常给我的学生说,学校培养一个科研人员不容易,能留下来尽量留下来,一个地方只会发展的越来越好,不会越来越差。”虽然没能像其他顶尖科学家一样,取得瞩目的成就,但是对李浩而言,能培育出优秀的学生,助力大西安的发展,也是一件功不可没的事情。

  “每个老师在培养学生方面都有着‘推一把’的心,但目前老师和实验室偏少,只能兼顾到一部分学生,不过我还年轻,还有20年可以为之奋斗。”李浩坦言,目前最大的心愿就是培养一支“用得上”“留得住”“下得去”的青年铁军,投入到西安的建设之中,同时他会将这种“徒师工匠式”教学模式进行不断推广,为西安发展培养更多实用型人才。

  李浩和带领团队参加比赛。李浩供图

  以应用和产业化为目标 助力中小企业发展

  服务地方经济,促进地方经济产业转型,为中小企业解决科技攻关问题是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主要职能之一,也是李浩的终极目标。作为科研人员,李浩致力于以应用和产业化为目标的应用型研究。近年来在智能交通方向,特别是在高速公路“自由交通流模式”方面展开了一系列研究。在该项技术中需要采用压电式测力传感器测量重车的动态对地压力。进口传感器价格很高,而国产仿制的压电石英传感器温度漂移大,无法在低温下使用,而国内对于相关问题的研究极少。

  六年时间,李浩深入相关生产厂家进行调研,通过大量的实验与分析对比,终于发现了解决该问题的关键点,并同国内生产厂家一起对国产压电石英传感器进行了改良。

  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国内的治超限重方法和标准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不能够完全杜绝重车司机的违规操作,同时难以准确的衡量重车对交通基础设施的破坏程度。为了进一步深入研究,他放弃了出国进修机会,2015年赴东南大学交通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借助东南大学优势学科平台对该问题继续展开研究。最后该项目被河北省交通厅列为科技计划推广项目,将在津石高速公路进行试验路的实施,完成中试后将向全国推广。

责任编辑:耿立君
加载更多新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人才招聘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Youth.cn. 请发送qnb至10658000 订阅手机青年报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1020872号-17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