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地方

首页 >> 原创专区 >> 正文

百战英雄廖学经:坚守正道 弘扬正气

发稿时间:2019-09-15 10:58: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南昌9月15日电(肖小飞 何亮)“上甘岭战役时,我们在五圣山用大炮打击敌人,开炮的时候地动山摇。”近日,坐在家门口,望着山的85岁老人说起话来铿锵有力。这位老人就是赣州市石城县小松镇的廖学经,曾在炮火纷飞、险象环生的朝鲜战场浴血奋战,参加了著名的上甘岭战役,荣获多个三等功。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他放弃工作,投身家乡建设。50余年来,廖学经扎根乡村,隐藏功勋,用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

  廖学经讲述抗美援朝战争的场景。 何亮 摄

  入朝作战 保家卫国

  “当兵是我的梦想。”1934年出生在石城县小松镇江口村(原新坊村)的廖学经,从小就立志当兵,保家卫国。廖学经16岁那年,石城县小松镇面向全镇招兵,从同村人口中听到招兵消息的他,走了10多公里路程赶往镇里报名参军。1950年1月1日,廖学经成功穿上军装,成为一名军人,被编入石城县大队三连当通讯员。

  朝鲜战争爆发后,廖学经主动向其所在连队首长请战。1952年,廖学经被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21军61师183团赴朝作战。由于廖学经综合素质较强,到新部队后,他便被提任为炮兵营二连二排一班班长,驻扎朝鲜“三八线”一带,担任全团攻击战的炮火打击任务。

  刚来到朝鲜“三八线”一带的廖学经,并不知道自己所在的阵地在哪。直至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打响后,他才知道所属阵地为五圣山阵地。

  五圣山山势陡峭险恶、悬崖峭壁众多,山路崎岖,人一不小心就容易掉下悬崖,更何况还要遭遇美军炮火的袭击,而廖学经所在的炮兵营还得担负炮击敌炮兵阵地、支援高地争夺战的任务。次年3月,183团在“三八线”附近与敌军发生遭遇战,双方激战数小时后,全团兵力不足,前沿阵地武器弹药输送受阻。紧急时刻,廖学经所在的炮兵连临承担起运输任务。

  面对山高险峻,随时有可能因为一不小心就掉下悬崖,以及被敌人枪炮打中的危险,廖学经带领班员背上武器弹药,克服重重困难,冒着枪林弹雨,第一批冲上了前线。为保障前线弹药充足,廖学经与战友不歇息片刻,在后方和阵地间来回奔忙了数十趟。

  “班长,小心。”话音刚落,敌人的子弹就从廖学经的右背部穿过腹部,击穿了胃脏,血流不止。廖学经用最后的力气把弹药送到了指定火力点后,倒在了战场上。随后,他被战友紧急送往后方急救,取出子弹。然而,修养3月后,伤还未痊愈的廖学经,又返回炮兵营继续战斗,直至1953年7月27日朝鲜战争结束。

  在朝鲜战争中,廖学经经历大小战斗百次,被炮弹炸伤、子弹打伤十余处。廖学经不畏艰险、英勇作战的突出表现,他先后被授予“战斗英雄”“三等功”等荣誉称号,获得“中朝友谊勋章”“抗美援朝纪念章”等。

  廖学经获得的荣誉勋章。 何亮 摄

  放弃工作 建设家乡

  朝鲜战争结束后,廖学经跟随部队回了国。1958年11月,他被分配在山西太原建筑公司工作,工资待遇较好。在山西太原,廖学经发挥军人本色,积极投入生产建设中,为当地生产建设奉献自己的力量。

  一天,廖学经在工作之余看到报纸上描述家乡生产建设热火朝天的景象。这一番情景,让他想起了自己的老家石城县小松镇江口村。自从参加抗美援朝以来,还未回过家乡。

  1962年,廖学经做了一个大家看来大胆的决定——放弃工作回家,支援家乡建设。面对放弃工作的申请书,山西太原建筑公司负责人表示震惊,并希望廖学经留下来。“我的青春献给了国防,余生我想献给我的家乡。”廖学经如是说。当年,廖学经回到家乡小松镇江口村。

  房屋破损不堪、粮食严重不足、生产资料缺乏,这是回乡之后,廖学经对家乡的第一印象。面对此景,廖学经迅速融入集体开展生产建设,用实际行动为家乡建设助力。在生产队,他发扬革命军人不怕苦、不怕累的过硬作风,凡事冲在前、干在前,生产队上至领导下至乡亲都夸赞他。

  1963年,廖学经担任新坊村党支部书记。为改变家乡落后面貌,解决家乡人民温饱问题,他利用在部队学会的技能,以及在山西工作时的工作经验,不断创新工作方法,组织村民积极开展生产。

  “记得有一年夏季,村里的庄稼还未成熟,但是村里所有人都没有粮食吃了,大家都愁的不知怎么办。”同村人廖学海说,廖学经就去隔壁乡镇帮大家借粮食,最终解决了迫在眉睫的吃饭问题。同时,为解决村里人吃饭问题,廖学经带领开设了属集体所有的米粉厂、榨油厂、养猪场等,为村民换取更多的粮食。

  教书育人 弘扬正气

  “牢记使命,不忘初心。”近日,在小松镇组织召开的主题党日活动上,廖学经以老党员的身份作发言。“今天,我好像又回到了教书的时候。”刚做完发言的廖学经说道。

  卸任新坊村党支部书记后,廖学经始终不忘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在得知村里教学点教师紧缺的消息后,自荐成为了江口村一名民办教师。在那时,民办教师教学任务重,待遇微薄,很多人都劝廖学经不要去,他没听劝阻,一头扎进了教书育人的事业中。

  走上教学岗位的廖学经担任江口村山区教学点的小学班主任。担任教师期间,廖学经兢兢业业、一丝不苟,无论刮风下雨、风霜冰雪,他每天都准时到达学校,为学生上课。由于当时民办教师只给少许工分,与他同一批的民办教师,没干多久都相继辞职,而他这一干就是18年。

  “廖老师是我一年级和二年级的数学老师,他教书非常认真。”现任小松镇镇长的廖成辉说,那时候教学点规定每名学生预交2块钱给班主任作为学费,学期结束时多退少补。在这种收费机制下,廖学经始终坚守共产员的政治定力,从未私吞学生一分钱,每个学期结束他都坚持把每名学生该退的学费公布在黑板上,同时还要挨家挨户进行家访,确保每分钱都如数退还到家长手中。

  “廖老讲党性、讲原则、树正气的过硬品质对我影响深远,时刻提醒我们要不忘初心,老实做人、诚信处事。”廖成辉说。廖学经用知识为学生开启了一扇知识的窗,他的学生也从小山村奔向了大江南北。五十年一瞬。廖学经说他是幸运的,能从朝鲜战场活着回来。如今,他见证着家乡振兴发展,祖国走向繁荣和富强。

责任编辑:徐彩侠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