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地方

首页 >> 原创专区 >> 正文

【中部崛起势正劲:河南篇】从“跟跑”到“领跑” 看大国重器如何挺起民族脊梁

发稿时间:2020-09-12 11:09: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郑州9月12日电 装备制造业是一个国家制造业的脊梁。9月11日,“中部崛起势正劲”网络主题活动来到河南,走进郑州的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和郑煤机,探寻河南装备制造业叫响世界的崛起之路。 

  “20世纪50年代,人们用钢钎大锤打眼放炮挖隧道;70年代,人们用风钻打眼、轨道翻斗车运输渣土;现如今,国之重器——盾构机的出现实现了隧道掘进的全工业化作业。”在中铁装备车间,讲解员讲述着我国隧道挖掘的历史。 

盾构机。资料图 

  1997年,我国为了修建西康铁路秦岭隧道,花了近7亿元巨资,从德国引进了两台硬岩掘进机(TBM)。由于不掌握核心技术,国内盾构行业完全被国外垄断,甚至在维修的时候外国专家都不许中国人在场,昂贵的进口成本使中国在盾构的应用上受制于人。 

  此时,对于正在发展的中国来说,铁路、公路、水利等大量基础设施的建设,对盾构的需求占到了全球60%以上。自主研发生产盾构,成为当时摆在中国面前的唯一出路。 

  为“大国重器”,盾构核心技术必须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里。2001年,“关于隧道掘进机关键技术的研究”被正式列入国家“863”计划。2002年,由18人组成的“筑梦之队”盾构研发项目组正式成立,面对“从0到1”的大量技术和理念盲区,一穷二白的技术人员,从零学起,开启中国盾构研发的历史征程。 

  2008年,中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中铁一号”土压平衡盾构样机横空出世,实现了中国人从盾构关键技术到整机制造的历史跨越,打破了“洋盾构”一统天下的局面,拉开中国盾构产业化的序幕。2009年,中国最大的盾构研发制造基地——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落户郑州,中铁盾构开始迅速占领国内市场,价格昂贵的外国盾构开始大幅度降价。 

世界最大矩形盾构式顶管机下线。资料图 

  “造世界的盾构”“造世界最好的盾构”,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跨越……现如今,在一代又一代装备人的努力下,国内外隧道及地下空间开发施工项目都有国产盾构机的身影。 

  目前,中铁装备在国内郑州、洛阳、武汉等地有18个TBM/盾构生产基地,共有56条生产线,最大年产能约280台套,十年时间,各种类型盾构/TBM累计订单超过1000台。产品出口新加坡、黎巴嫩、意大利、丹麦、法国等21个国家和地区,已连续三年产销量世界第一。 

  在郑州振兴民族装备制造业的这条道路上,郑煤机则是闪耀的另一颗明星,它已经进行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探索。走进郑煤机总装厂,一台台高度不等的液压支架并排排列着,在未来国内外的大小煤矿上,这些液压支架将为煤炭资源的开采撑起安全的通道。 

液压支架。资料图 

  “目前公司生产的8.8米液压支架,是当前世界上工作阻力最大、支护高度最高、配套生产能力最大、智能化技术最先进的支架,多项关键技术均为世界首创。”郑煤机总装厂副厂长边玉召介绍,该设备服务于国家能源集团神华神东煤炭集团上湾煤矿,截至2019年7月31日,已创安全回采498天、生产原煤1760万吨新纪录。 

  在液压支架已经做到全国第一的情况下,行业的天花板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瓶颈。郑煤机发挥深耕装备制造业优势,跨入市场容量更大、前景更为广阔的汽车零部件市场,实现了“煤机+汽车零部件”双主业驱动。 

  目前,郑煤机拥有28个生产研发销售基地,子公司遍布全球17个国家,2019位列中国跨国公司前100名,机械板块主要经济指标连续十余年居行业龙头,先后承担了国家多项煤矿综采装备重点项目的研制开发,引领了中国煤矿综采装备的发展方向,推动了中国高端综采装备的国产化、国际化进程。(张香丽) 

责任编辑:张亦弛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