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新疆喀什地区莎车县浦莎书院,9岁的维吾尔族小姑娘玛依热正在学习书法。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摄
在新疆阿勒泰地区,阅读资源呈网络覆盖:拥有7家新华书店、8座图书馆、56个乡镇图书室、466个农家书屋及校园读书角等,还有流动图书车深入乡村牧区戈壁毡房;在塔城地区,文学精品迭出,如何建明的《石榴花开》、李艳阳的《巴克图往事》、刘亮程的《本巴》等;在吐鲁番市,“阅读+文旅”新业态吸引10万余名读者线上打卡;在喀什地区,今年以来已依托各类阅读空间开展全民阅读活动300余场次……
8月23日至26日,第二届新疆全民阅读大会在喀什市举办。活动走进喀什书城、喀什市百姓书房、帕哈太克里乡稻香泉村、喀什大学等地,铺开一幅丰富的全民阅读长卷。
在大会开幕式上,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邬书林说:“新疆作为中西文明的交汇点,存在着数千年延绵不断的中华文化,这种文化基因镌刻于丝绸之路古道上的烽燧戍堡,沉淀于历久弥新的古城遗迹,融入代代相传的记忆深处,更深深浸润着这片土地上人们的思想与言行。”
邬书林表示,近年来,新疆举办全民阅读大会,组织“书香润家风 共读伴成长”“天山领读者计划”等丰富多彩的全民阅读推广活动,使阅读成为沟通群众心灵、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纽带,“我们欣喜地看到,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在天山南北蔚然成风”。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观察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通过阅读的风吹拂天山南北。喀什地区图书馆聚焦二十四节气,开启“书香喀什·中华经典诵读工程”,自2024年以来已累计开展34场活动,参与者中青少年占比达80%;博尔塔拉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中华经典月月谈”全民阅读活动,举办“千古名篇”经典诵读大赛、“执笔写诗意”展板大赛、“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等;昌吉州木垒县第三小学的学生以哈萨克族为主,自2015年起,全校开展古诗文考级活动……
大会期间,2025年“天山书市”惠民活动同步启动。书市设立少儿精品、数字阅读等多个个性化展区。
新疆人民出版社(新疆少数民族出版基地)总编室(版权部)编辑李静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领域,该社近年来出版了《童绘新疆·二十四节气》(维吾尔文、哈萨克文)、《中华传统文化普及丛书》(维吾尔文)、《孔子的活法:<论语>里的人生之道》(柯尔克孜文)等一批传承中华文化、贴近现实生活、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
读者伊瑞雪说:“在阅读《孔子的活法:<论语>里的人生之道》时,能直接理解‘仁’‘礼’这些思想的内涵,图书内容通俗易懂,家里长辈都能轻松读进去。”
“回应读者对国家通用语言学习的热情,新疆人民出版社正有计划地推出更多国学经典双语读物,如《千字文》《三字经》《朱子家训》等。”李静说。
邬书林建议,要打造地域品牌。“立足新疆的历史文脉与民族特色打造的阅读品牌,能够将丝绸之路的文明记忆、多民族的文化智慧融入阅读场景,让群众在阅读中感知本土文化的深厚底蕴,从而增强文化自信与文化认同。”
据统计,目前新疆共有各级公共图书馆111个,其中一级馆24个、二级馆20个、三级馆52个;设有图书馆分馆1018个,农家书屋(社区书屋)1.3万余个。各级公共图书馆年总流通量已连续两年超600万人次,数字阅读平台年点击量近2000万人次。城市书房等新型阅读空间遍布城乡。
莎车县位于新疆西南边陲,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来到坐落于莎车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浦莎书院时,9岁的维吾尔族小姑娘玛依热刚从暑期的书法课下课,意犹未尽的她还在用毛笔临帖。“学久了之后就不难学了,每周除了周六周日,剩下5天我都来上课。”她说。
浦莎书院运营主管贾琦介绍,书院于2024年9月正式开放,由上海援疆莎车分指挥部、莎车县委宣传部与上海江东书院共建,如今已成为莎车县的文化地标之一。暑假期间,书院开设了书法、绘画、象棋、写作、阅读等课程,对学生免费开放,“大家报名很踊跃,教室经常坐不下,需要临时加开班。其中,书法和阅读课最为火爆”。
近一年来,每逢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和节气,浦莎书院都会举办传统文化类活动:春天放纸鸢、冬至包饺子、中秋有雅集……让贾琦印象最深的是去年中秋节,书院在门口的小广场上铺开了十几个非遗摊位。
“很多孩子自发来参加。这个小姑娘亲手做了冰糖葫芦,笑得特别开心。”贾琦指着墙上的照片说。孩子们的笑容被照片定格,成为这座古城中华传统文化延绵不绝的一个缩影。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