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数十米、近300亩的矿坑被层层绿意填满,挂果的李子树旁,大人提篮采摘,小朋友在林边篮球场嬉戏奔跑。旅游公路蜿蜒而上,直达山顶民宿。既白民宿主理人王绣华见证了重庆市北碚区中华村的“山乡巨变”,从采挖石料搞建筑到经营“花果山”开民宿,10年间,旷野发新绿,荒山焕新颜。
近日,在“活力中国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中,记者在重庆看到当地如何书写山水交融的绿色发展篇章——告别靠山吃山的“石头经济”,迎来“养山护山”的生态经济。重庆正努力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
生态保护改写“石头经济”命运
中华村的石灰石资源曾让这里热闹一时。从2001年起,山上的石料被源源不断地运到城里当建筑材料。经过10多年挖掘,中华村山体出现了巨大矿坑,周边农房、庄稼常年蒙着一层灰,村民不断搬离。
2016年,为响应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号召,矿主周松关停了仍在盈利的矿山,带着工人回填矿土、增厚土层,栽种果树。两万余株桃树、李树陆续在矿坑扎根成活。
区域公共交通升级也带来利好——重庆西山环线旅游公路提档升级,成为一条火热的自驾游线路,入选2024年“行在乡村 游在路上”最美自驾路名单。
中华村恰巧在这条大道旁,游客从重庆江北机场到这里只需1小时。既白民宿的设计建造因地制宜,主打“废弃矿山+特色民宿”风景线,“矿坑网红民宿”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打卡,现已成为重庆6家“全国甲级旅游民宿”之一。
王绣华指着山腰一个个别具特色的小院说,那是村里的年轻一代在创业,村子又“活”了过来。
梁平区猎神村也曾因“石头经济”遍体鳞伤。从上世纪70年代起,家家户户造纸、开石膏矿,加上煤矿开采,绿色的山林出现一个个“天坑”“白肚”,山上流下的溪水发黑发臭。
梁平区委、区政府组织猎神村村干部到浙江学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让他们深受教育。猎神村党总支部书记陈宗寿回忆,学习回来后,猎神村决定舍弃矿山经济,学习安吉经验、借鉴德清做法,趁着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东风,用好竹资源、建好民宿群,走“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路子。
村民栽下3万多棵树木,培育公益林6900余亩,改造竹林6500余亩,让荒山重披绿装,利用“湿地+环境治理”模式,在污水处理厂附近建小微湿地,消除黑臭水体。
昔日矿山也成了他乡人的“梦中田园”,生态环境引来了真金白银的投资,猎神村建成猎神巷商业街,引入品牌民宿。2024年,全村接待游客超30万人次,旅游收入破6000万元,村集体经济增收248万元、为村民分红60万元,成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据重庆市生态环境局统计,截至目前,重庆已修复矿山7025公顷,实施“两岸青山·千里林带”190万亩,森林覆盖率保持55%以上。生态保护修复取得新成效。
“一湖碧水”变身拉动消费的“源头活水”
山城不止有山,也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最后一道关口。长江奉节段江面上,AI摄像头、巡航无人机正24小时监控水面,守护一江碧水向东流。
“我们部署了28处AI摄像头及无人机定向巡查长江、梅溪河等‘一江四河’关键点位。”奉节县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所所长吴福春说,治理江面漂浮物已实现智能管理,打捞的漂浮物经分拣后,木材运往兴隆镇加工成燃料,其余通过焚烧发电。
目前,奉节县境内水域年均打捞漂浮物两万余吨,水域清洁指数提升27%,今年一季度涉垃圾投诉下降63%。奉节县位于三峡库区腹心地带,水环境好了,生态价值也随之水涨船高。
在奉节县永乐镇大坝村,万亩脐橙林绿意盎然。永乐镇党委副书记高成国说,大坝村种植1.2万亩脐橙,年产值1.8亿元。一位村民靠着直播家乡风光,一年卖出数百吨脐橙。随着绿色转型的深入,奉节县生态经济贡献值已占到当地GDP的71.8%,走出了一条“以绿生金”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因三峡工程开辟的开州区汉丰湖,眼下水杉林郁郁葱葱。三峡工程运行后,库区水位周期性涨落形成了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水库消落带。开州区通过筑坝成湖,获得了面积相当于两个杭州西湖的城市水域——汉丰湖,但当时的水质污染导致蓝藻滋生,这片水域亟待保护。
开州区自然保护地管理中心规划发展科副科长张犀说,开州区当时筛选出40余种耐水淹植物,依托草木实施鸟类生境再造、湿地基塘等系列工程,在这片干湿交替的脆弱地带,织就了独有的湿地生态网络,“十年间,湖区鸟类从2010年的144种增加到去年年底的243种”。
“高温天反倒成了旅游旺季。”重庆湖山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晓波说,汉丰湖环湖夜间经济消费规模累计达85亿元。今年上半年,汉丰湖旅游度假区接待游客422万人次,同比增长48%,“一湖碧水”成为拉动区域消费的“源头活水”。
滚滚江水化为“绿色动能”
在长江与嘉陵江交汇处,江水在源源不断为经济发展提供能源动力。
江北嘴是重庆的中央商务区,已建成商务楼宇82栋,入驻企业5900余家,年税收超亿元楼宇28栋。这片摩天大楼所在区域的空调是江水在“支撑”。
在钻石广场地下,江北嘴中央商务区江水源热泵集中供冷供热项目正昼夜不息地抽取江水。
重庆寸滩港城发展有限公司新能源服务分公司副总经理王晶介绍:“夏天,江水温度比环境温度低,我们借温差制冷水;冬天,江水温度比环境温度高,我们借温差制热水,用于空调的制冷、制热。”王晶表示,江水源项目总投资约11亿元,为江北嘴中央商务区约400万平方米的公共建筑提供空调冷热源,是目前国内已建成规模最大的江水源热泵区域能源系统。
截至目前,江水源项目已签约服务客户39家,涉及5800余家企业,实现商务区公共建筑供能全覆盖。装配江水源系统后,空调机房的占用空间骤减,也不用装设传统空调系统必备的冷却塔、外挂机等设施,城市景观更加清新亮丽。
江北区数据显示,江水源项目相较于常规冷热源系统,节约用水198万立方米,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59938吨、二氧化硫排放量1804吨、碳粉尘排放量16353吨、氮氧化合物排放量902吨,真正成为长江边上的“绿色动能”。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耿学清 刘胤衡 刘静 邓朝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