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海誓山盟·情定郧西”2025年青年集体婚礼暨传统婚俗体验活动在“中国七夕故里”湖北省郧西县举办。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建泉/摄
“很多年轻人口头上说‘佛系恋爱’,其实心里很焦虑,怕催婚、怕没结果,更怕白白浪费时间精力的‘无效社交’!”青藤之恋品牌负责人赵文祺通过用户访谈发现当代青年的婚恋问题更多是心理与关系层面的系统性课题。
如何打破青年社交壁垒、破解“想爱却难爱”的婚恋难题?
近日在“中国七夕文化之乡”郧西县,中国青年报社联合湖北省郧西县人民政府召开“团团有约 鹊桥拾英”新时代城市共青团青年婚恋交友工作座谈会。北京平谷、武汉、西安、宜昌、襄阳、咸宁、鄂州等地方团组织代表,以及交通、教育、医疗系统行业团委负责人齐聚一堂,分享创新经验,共话青年婚恋服务新方向,助力更多单身青年在有温度的服务中收获幸福。
不再“正襟危坐” 交友玩出新花样
“再靠近一点点!”今年5月,武汉市江岸区多牛世界的活动现场座无虚席,随着喜剧演员登场,一场“零剧本”即兴表演瞬间点燃气氛。4对男女嘉宾在演员引导下玩起“红线配对”“心动对视”游戏,亲密互动引得台下欢呼不断。这不是普通的娱乐演出,而是团武汉市委为破解“相亲尴尬”推出的“小团缘 心动talk”爱情剧场,用脱口秀、即兴喜剧打开青年交友新方式。
“完全没想到相亲可以这么好玩!”“以前的联谊像‘应聘’‘查户口’,现在能放松地展示真实的自己。”参与青年的好评,道出了这一品牌活动的魅力。
作为“小团缘”婚恋交友体系的核心环节,“小团缘 心动talk”让专业喜剧演员当“红娘”,设计“心跳对视挑战”“默契快问快答”等环节,还发互动卡片帮青年找“同好”,让交友过程变得更加轻松愉快,充满惊喜和趣味。
自2024年8月起,团武汉市委还依托“青年之家”推出20-30人的小型联谊,至今“小团缘”系列活动已举办30余场,覆盖青年1500余人,有效破解青年群体“生活宅、破圈难、社交慌”。
事实上,很多地方团组织都在跳出“正襟危坐”的传统相亲框架,把交友玩出了新花样。
“将交友嵌入沉浸式文化场景,能极大降低社交压力。”团湖北省襄阳市委副书记周清源介绍,当地策划“中秋游园诗会”“音乐会”,开展古装NPC、诗词PK、团扇DIY等活动,还把活动搬到生态公园、文创园区,借“青年之家”“青年夜校”打造社交矩阵,让青年在兴趣中遇知音。
团宜昌市委依托“青春作伴 ‘宜’见钟情”等品牌,推出剧本杀、露营、露天音乐会,3年来市县联动举办500余场活动,吸引3万名青年参与。
团咸宁市委针对农村青年,把“香城之恋 乡村有约”交友活动办在美丽乡村和旅游景点,用“活动+文旅+乡村振兴”的模式让互动更放松、更自然。
团郧西县委的“缘聚天河 青春有约”品牌从“拉郎配对”升级到“青年点单定制”,按青年需求设计活动。
团北京市平谷区委的“缘定平谷”品牌,结合桃花海景区等资源举办近50场主题活动,已有30余对青年成功牵手。
“双线发力”,破相亲“低成功率”困局
相亲活动总难牵手成功?这一困扰不少人的难题,座谈会上有了破局的势头。
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从1500多场交友活动中总结出关键,要破解“资源少、需求错配”两大核心问题,线上线下联动的“组合拳”,是提升成功率的关键抓手。
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南京铁路办事处团工委书记高大威坦言,活动办得有意思、吸引青年报名只是第一步,还要适配年轻人多样化的婚恋需求。有人看颜值身高,有人重学历工作,还有人在意三观性格。为此,他们提前收集非隐私信息做信息卡,方便青年初步了解;活动现场用百道问题卡组织轮动交流,深挖彼此爱情观、家庭观;同时用第三方小程序实现线上互选,数据匹配替代传统单向选择。后期跟踪显示,这一模式大幅提升了青年发展为恋人的概率。
线上,各地纷纷搭建“可信桥梁”。
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的“缘在高铁”平台,需要经团支部书记审核才能入驻,确保信息真实,目前近万名青年在线互动。
团西安市委开设的“心动直播间”,靠“实名认证+单位审核”圈粉,两年吸引5.8万人次观看,1700人建立联系。
团咸宁市委、团平谷区委建实名制微信群,团郧西县委线上调研青年的喜好需求,青藤之恋以三重认证守护4500万名用户。
线下,服务同样精准落地。
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的兼职红娘团队,靠线上数据库帮腼腆青年牵线,两年促成上百对。
团西安市委借助非遗体验,让青年在互动中找到共鸣;同时创新“交友+公益”模式,组织公益徒步等活动,助力青年在志愿服务中增进感情。
团宜昌市委在商超、公园等地设立“公益相亲角”。团咸宁市委建立专业化“公益红娘”队伍,目前,全市活跃着817名“公益红娘”,崇阳县白霓镇洪泉村金牌红娘马秋云已义务促成20余对农村青年成婚。
青藤之恋走进武汉宝通寺,为数千名单身用户祈福、提供心灵慰藉;2024年年初,又在武汉中百市集打造“反催婚主题市集”,以轻松幽默的方式搭建代际沟通桥梁,帮助青年释放压力、表达自我。
“这些活动都源自青年真实的情绪需求,也让他们感受到被理解、被陪伴的温暖。上亿次曝光也印证了情绪支持在当下的现实意义与社会价值。”赵文祺在座谈会上分享了当代青年婚恋心理与深层需求,以及行业未来发展方向。
从线上筛选匹配到线下深化互动,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的全程跟进、郧西的“点单定制”,都形成了高效服务闭环。“线上破时空、线下促落地”的双线模式,让相亲从“碰运气”变成“精准找缘分”。
价值引领助力青年在爱里找到“方向”
“今天的活动像一面镜子,让我反思了自己对‘完美伴侣’的想象是否合理。真实的互动和共同面对困难的勇气,比虚幻的‘完美’更珍贵。”这是一位青年在听完“恋爱课”后的感悟,也道出了价值引领对婚恋认知的深刻影响。
7月,宜昌市妇联“有凤来宜 心动剧场”第四期“卸下你的爱情滤镜”课堂上,50余名单身青年围绕亲密关系本质思辨,不少人像这名青年一样,刷新了对“好感情”的理解。
这样的改变,源于各地对婚恋观引导的用心探索。
团宜昌市委联合市妇联,把高校恋爱教育延伸到社会,开“恋爱课堂”“幸福婚恋学堂”,邀请专家讲两性沟通、婚姻责任,用答疑、教育戏剧等沉浸式方式“不说教、只走心”,已覆盖7000余名青年。
泰山科技学院通过搭建幸福教育课程平台,开设“幸福课”“邂逅诗词中的爱情”等通识课程,举办婚恋主题的名家讲座,引导学生探索幸福真谛、塑造健全人格,为未来经营婚恋关系、拥抱幸福生活奠定基础。
“学校希望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教学生成为懂爱、有责任、敢担当的人。在婚姻自由和生育自由的前提下,积极拥抱婚姻、家庭与未来,获得完满的生活体验与生命价值。”泰山科技学院常务副校长谢承红说。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团委书记李悔有着一段跨越8年的“幸福接力”。她和爱人是医院首届集体婚礼新人,后来为学生传婚戒,孩子又成了第七届婚礼的小花童,她说这正是协和“家文化”的体现。
“作为亲历者,更能体会做青年婚恋工作要有温度。”李悔介绍,面对医务青年“时间差、圈子窄”等困境,医院用“1-6-0”“1+N”工作法破局,“1”是坚守“仁爱济世”文化,借金婚前辈“协和家书”故事会传递爱与责任;“6”是精准回应、破解六大困境,打造“靠谱”联谊,设计“减压”活动,搭建“长效”支持机制;“0”是承诺24小时电话畅通、活动零门槛的零距离服务;“1+N”是以团委为核心,联动内外部资源开展多样活动,为青年纾困解难。
在郧西,文化成了价值观传递的纽带。自2010年起,当地每年举办“海誓山盟”集体婚礼,从区域活动升级为省内外青年追捧的品牌,服务近千对新人,“简约适度、文明高雅”的风尚深入人心。
从课程教学到文化浸润,从行业实践到地域特色,各地用多元方式为青年婚恋提供指引。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璐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