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清晨,深圳市南山区塘朗山下的育才中学桃源校区,崭新的教学楼映着晨光,首批学子背着书包走进校园。“以前为了让孩子上优质高中,得跨区租房陪读,现在出家门10分钟就到学校。”开学典礼上,一位家长欣喜地说。
新学期伊始,这个由中建二局承建的深圳市重大民生工程正式交付使用,为南山区新增2700个优质高中学位,让“家门口上好学”的民生心愿照进现实。
作为深圳“百万学位攻坚计划”的重要一环,桃源校区与育才中学蛇口老校区形成“一校两部”,直接缓解桃源、安托山片区的高中学位紧张。校区紧邻地铁7号线深云站,10分钟生活圈里商超、医院齐全,未来还将与周边桃源中学、龙珠学校组成教育集群。
新学期学位供给的布局中,宝安区同样在加速填补缺口。由中建八局承建的宝安中学(集团)初中部改扩建工程,承载着片区家庭对“就近读好初中”的期待,新增3000个优质学位直接缓解区域内初中“入学难”的民生痛点。同时,项目兼顾“新建扩容”和“改造提质”,进一步优化校园空间利用率,让师生通行更加便捷。
深圳市教育局统计数据显示,自2020年实施基础教育“百万学位攻坚计划”以来,深圳全市新增中小学校用地超9平方千米,新改扩建中小学校(幼儿园)809所,新增基础教育学位82.5万个,超过“十二五”“十三五”全市学位建设的总和,增量全国第一。
新学期的晨光里,深圳实验学校高中园充满活力。作为深圳市政府重点建设的市直属寄宿制公办高中园区,园内明理、崇文、卓越三校已平稳运行,其收官之作——深圳实验学校至臻高中也于今年9月正式开学,四所高中均由中建科工承建,累计为坪山区提供9300个学位。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深圳持续深耕教育提质。地处罗湖区核心发展区域的梅园实验学校,以“流动的山林”为设计理念,通过架空连廊串联城市与自然,让学子们在钢筋水泥的都市中,于校内微地形植物园间自在奔跑。教室依托“物理+数字”双空间系统,可灵活切换为科学实验室、艺术创作室、活动辩论场等多元形态,为项目式学习、跨学科主题学习、游戏化课堂提供充足支撑,深度重塑传统教学场景。
梅园实验学校校长徐博说,这一变革的核心目标是借助数智技术,推动课堂从“教师中心”转向“学生中心”,让学习真正回归人的成长本质。
深圳市福海中学的校园里,“科技与人文”的交响乐奏响,非遗舞狮与机器人一起组成跨界“CP”;深圳大学附属光明学校的科创实验室里,学生们围着3D打印机观察操作,时不时举手向老师请教操作细节;坪山区特殊教育学校的感统训练室内,孩子们如逐光的幼蝶,用感觉编织通往世界的桥梁……
学位扩容为“先手棋”,师资壮大乃“压舱石”。目前,深圳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2987所,在校学生278.7万人,教职工28.3万人,分别比2012年增长61%、81%、115%。近三年,全市新增公办中小学教师2.9万名,引进104名世界冠军、优秀运动员到中小学任教。
“以最大的投入、最好的地块、最优的资源发展教育,努力让每一个孩子‘脸上有笑、眼里有光、身上有汗’。”深圳市教育局局长郑秀玉说,深圳紧紧围绕“幼有善育、学有优教”目标定位,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以先行示范的责任担当破解教育发展的顽瘴痼疾,推动深圳教育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记者 周科 白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