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地方

首页 >> 地方要闻 >> 正文

台风“桦加沙”来临的这一夜

发稿时间:2025-09-28 09:47:00 来源: 中国青年报

  9月24日17时前后,今年第18号台风“桦加沙”在广东阳江海陵岛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3级。面对今年以来西北太平洋最强台风来袭,广东各地基层党组织与党员干部用责任与担当,为一方百姓织牢织密台风防御“安全网”。

  海陵岛上,闸坡镇新星社区党总支部书记黄夏宁跟社区党员干部一起值守居委会。台风登陆前后,室外风雨大作,房屋大门、窗户剧烈震动。新星社区6000多名居民的安危,最让她放心不下。

  台风来临前,黄夏宁和同事们已仔细排查隐患。对于独居老人、伤残人员等特殊群体,逐一上门叮嘱,确保预警信息传达到户、到人;对于需要转移的危险区域人员,一遍遍盘点,确保应转尽转、不漏一人。

  风势减弱后,新星社区的党员干部们第一时间走上街头冒雨巡查。在一处地质灾害点,他们发现有4座房屋附近出现大树倒伏、山泥倾泻等情况。所幸,灾害点的4户居民共11人早已提前转移到应急避险安置点。

  “如果人员没有提前转移,后果不堪设想。”她说,“今晚全体居民平平安安,这比什么都重要。”

  晚上7点,台风已进入茂名境内,风力等级13级。

  在当地风势最强的时候,茂名化州市长岐镇下山村党群服务中心里,一通村民的求助电话打进了李亚育的手机:“我家停电了,但我妈生病要用制氧机吸氧才行。”作为分片干部,李亚育心里清楚,这位60多岁的老人患有严重哮喘,吸氧停不得。

  夜色中,他和同事顶着狂风骤雨,毅然驱车前往老人家里,将老人安全送到长岐卫生院。看着老人戴上输氧管、呼吸恢复顺畅,李亚育长舒了一口气。

  “群众遇到困难,第一时间想到找党员干部,这份信任来之不易。”李亚育说,“哪怕自己多担一分风险,也要守护群众平安。”

  晚上9点30分,台风继续向西进入湛江境内,风力等级12级左右。

  在湛江市徐闻县锦和镇六极岛,全岛400多户居民当晚无一断水。这背后,是岛上唯一一座水塔的电力供应得到有力保障。两天前,南方电网广东湛江徐闻供电局锦和供电所党支部书记黄国军接到任务,要将重型发电机组送上海岛,确保岛上用电安全。

  六极岛的码头小,无法停靠大船,运输重型设备并非易事,此外还要看“天”行动,运送发电机组的船只必须等待合适潮位才能靠岸。

  “一二三,推!一二三,推!”在六极岛对岸,黄国军和当地党员干部看准时机,一道冒雨把“大家伙”推上船,岸上的渔民群众也参与进来,大家齐心协力,一点点地将发电机组往船上移动。

  经过近3个小时的奋战,发电机组终于安全装船,驶向海岛。此时,参与作业的每个人都已浑身湿透,精疲力尽,但脸上都洋溢着成功的喜悦。“我们必须依靠群众力量,大家齐心协力,一定能克服困难。”黄国军说。

  在汕尾,基层党员干部在巡查中发现海堤破损,及时处置风险隐患、转移群众,成功避险避灾;在江门,当地开放党群服务中心、学校等超1700个室内应急避难场所,不仅配备基本生活物资,还特别加强防蚊防疫措施……在狂风暴雨考验面前,广东全省各级党组织、党员干部闻令而动、挺身而出,与群众共同抗击台风,构筑起凝聚人心、稳定全局的“红色防线”。

  一夜过去,当25日清晨第一缕阳光照亮粤西大地的时候,“桦加沙”已经移出广东,强度持续减弱。阳江市阳东区大沟镇一位村民站在自家养殖场的鱼塘旁感慨:“多亏党员干部带头组织好了防御,村民们都平安无事,也努力把损失降到了最低,大家对恢复生产生活有信心。”

  新华社广州9月27日电

  新华社记者 徐弘毅 杨淑馨

责任编辑:白珂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