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地方

首页 >> 地方资讯 >> 正文

爱上野生动物的九江女孩

发稿时间:2020-03-25 12:57:00 来源: 央广网

  央广网九江3月24日消息(记者王一凡 通讯员洪永林)大地回春,草长莺飞,正是各种鸟类繁殖的季节。“你看,一对对水鸟在湖中湿地寻找自己安全的家,一对凤头鸊鷉互相取悦对方,跳起了欢快的舞蹈,模样可爱!一对青头潜鸭正在小心翼翼地寻找繁殖的安全场所,远远看到有人接近,生性胆小的它们快速游开……”3月13日,黄慧琴和九江市青山绿水自然保护中心的志愿者以及柴桑区林业局野保站的工作人员一起,在位于柴桑区的赛城湖、东湖湿地开始了青头潜鸭繁殖地的野外监测,不时有可爱的鸟儿画面闯入高倍望远镜的镜头,透过镜头,这些美丽的精灵姿态万千,漂亮极了……

  九江自然山水秀美毅然返乡参与生态保护

  黄慧琴的家在濂溪区姑塘镇蔡岭村,这是一个鄱阳湖边的秀美乡村,不仅山清水秀,自然生态环境也非常好。从东北林业大学研究生毕业后,所学专业是动物学、鸟类生态学专业的黄慧琴曾在国际鹤类基金会工作。无论是在朋友还是家人眼里,这个平台更高,发展空间更广阔。2019年10月,她却辞掉了别人眼里的好工作,回到家乡从事自然生态资源的保护工作。她说:“九江山水秀美,无论是鸟类还是其他野生动物的自然资源都很丰富,希望通过我们的保护和宣传,带动越来越多的人关爱自然,守护生态。”春天,鸟儿争相亮起漂亮的繁殖羽。无论是水鸟还是林鸟,听到鸟儿的叫声,用望远镜看上一眼,黄慧琴就能很快说出鸟儿的名字及其生活习性。

  柴桑区港口街镇东湖湿分布约有260多只“水中大熊猫”——青头潜鸭。黄慧琴的目标是推动政府部门参与保护。每个月,他要去东湖周边监测3次,详细记录青头潜鸭分布情况,当天一上午观测到11只,这对她来说是一件非常高兴的事情。

  野外考察风餐露宿 连续四年关注蓝冠噪鹛

  除了研究野生动物外,特别关注濒危鸟类物种的分布、栖息等情况是黄慧琴的最大爱好。鸟儿是大自然的精灵,随着春夏秋冬季节的变化,它们飞离居住地。黄慧琴与鸟儿一起“飞”,春天她观察鸟儿的繁殖地,冬天她跟随越冬候鸟奔赴鄱阳湖,一年四季长年在外,鸟儿在哪里,她的目光就在哪里。

  黄慧琴读大学时,她的老师张薇薇就在进行蓝冠噪鹛的研究,她是老师带入研究蓝冠噪鹛的第一个学生,从此一头扎进婺源,开始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追“蓝”的艰辛历程。经过几年野外艰苦寻找,功夫不负有心人,黄慧琴将蓝冠噪鹛10余个繁殖点、栖息地全部找到了。在婺源一个叫月亮湾的灌丛林中,一群70多只蓝冠噪鹛每天飞至开阔地觅食,它们颜色艳丽,特别壮观。四年时间,黄慧琴的足迹踏遍了婺源河边的每一个小山村,风餐露宿是家常便饭,饿了啃几口干粮。一般人吃不了的苦,她这个未出校门的女大学生硬是坚持了下来。掌握了翔实的一手考察资料,她和老师一起就蓝冠噪鹛的繁殖期研究,生存状况、分布情况、人为干扰对它的影响等综合情况写成了论文,在中国和国际重要期刊发表了多篇论文,更加引起了国际鸟类专家对蓝冠噪鹛的兴趣。

  眼里容不得别人伤鸟、害鸟,这大概与黄慧琴的工作性质有关,因为她太爱这些鸟儿了。由于蓝冠噪鹛是全球的珍稀物种,每到春季繁殖期,这种鸟儿吸引全国各地的摄影师蜂拥而至,也赶到婺源追“蓝”。一次她听说,有两只羽翼尚未丰满的蓝冠噪鹛幼鸟待出窝,为了拍到小鸟振翅欲飞的画面,有摄影师用脚踹树,打算把小鸟惊起来好抓拍美景,这种行为让自然环境下的鸟儿受到了惊吓,黄慧琴知道后心里难受极了。从那以后,她在野外发现蓝冠噪鹛的繁殖点,也不轻易告诉别人。她说:“大自然人人享有,大家都可以去观赏自然,观赏美丽的鸟儿,但是不能去人为干扰、破坏它们的生存环境。

  与野生动物交朋友 不忘开展环境科普教育

  多年的工作阅历,黄慧琴与野生动物尤其是鸟儿成了亲密无间的朋友。野外1500多种鸟类她大多都认识,有的鸟儿外形差不多,肉眼一时难分辨,她就查看书籍,她长年随身携带《中国鸟类野外手册》。江西林业面积在全国排名第二,每年鄱阳湖有大量的夏候鸟和越冬候鸟在此栖息,无论是树林里的林鸟,还是鄱阳湖的水鸟,都让黄慧琴格外关注。

  黄慧琴说:“保护自然,保护野生动物其实大部分是做人的工作,只要人人爱护自然,就能有人鸟共家园的生态环境。”更多的时候,黄慧琴想到的是怎么进行自然环境的科普教育,把更多爱护自然的科普知识与社会公众结合起来,让更多的人了解濒危物种,爱护并呵护它们,让更多的九江人懂得关爱大自然,和野生动物成为真正的朋友。

责任编辑:DW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