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地方

首页 >> 地方资讯 >> 正文

“压力测试”下 成都经济彰显韧性

发稿时间:2020-04-30 14:54:00 来源: 成都日报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不仅是一场城市治理大考,更是一次经济压力测试。疫情影响下,今年一季度全国GDP为206504亿元,同比下降6.8%。

  据21世纪经济研究院不完全统计,截至4月28日,全国23座大中城市已发布一季度经济数据,虽然都是负增长,但以成都为代表的新一线城市经济增速都好于全国平均水平,经济韧性彰显。

  聚焦成都。4月23日,万众关注的成都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出炉,-3%是成都给出的答案。来自成都市统计局官网的数据显示,一季度成都三次产业虽然均不同程度出现了下降,但仍然有积极因素显现。数据公布一周之后,我们再来梳理和分析这份数据,三组数据“逆行者”让“压力测试”下的成都经济彰显韧性。

  数据“逆行者”1:高技术制造业

  23天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实现100%复工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逆势增长11.0%

  为应对疫情冲击影响,成都前期积极出台全市稳定经济运行“20条”、恢复经济秩序“33条”等相关扶持政策,推动企业稳产满产,加快促进生产恢复正常。

  记者注意到,在工业生产中,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9%。与此形成对比的是,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1.0%,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2.9个百分点。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信息化学品制造业分别增长14.5%和11.2%。新能源汽车、城市轨道车辆、太阳能电池等新兴工业产品产量分别增长3.8倍、1.3倍、38.3%。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5%,医药制造业增长9.8%。这一组数据,显示出城市工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为了给企业当好“店小二”,新冠疫情暴发后,成都深入开展“送政策、帮企业,送服务、解难题”专项行动,发挥好专班专员作用,持续推动有效投资、稳产满产。“疫情期间,省、市、区都出台了诸多保障复工复产的政策,我们自己还没来得及研究,服务专员就主动上门来宣传,非常贴心!”复工第一天,位于天府新区的跑诗达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就收到了暖心服务“大礼包”。

  实际上,自2月3日起,仅用23天,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就实现100%复工,3月当月,37个行业大类中19个行业增加值实现增长。当月工业用电量增长0.6%。

  数据“逆行者”2:现代服务业

  在线服务“疫”外崛起

  远程办公、线上教育娱乐行业发展快

  作为省内疫情防控防疫任务最重、社会防控成本最高的城市,批零住餐、旅游会展、交通运输等优势服务业行业备受影响,服务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8%。但是,以在线服务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却“疫”外崛起,呈现出另一番热闹场景:在成都,盒马鲜生、永辉买菜、京东到家等生鲜电商的配送业务火爆,每日的配送额度一上线就被抢购一空;从堂食转到线上,可以为消费者提供火锅外卖,也可以将搭配好的半成品直接送到小区门口,成都餐饮业也开启在线服务;远程办公、线上教育娱乐热度居高不下……

  数据印证了热点。上周公布的数据显示,远程办公、线上教育娱乐等行业发展较快,1—2月成都规模以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16.6%、18.9%,带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33%。

  日前,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中国消费经济学会会长、本报首席观察员杨继瑞表示,“此次战‘疫’是一次完全意义上的互联网时代的应对和驰援行动。”风险中酝酿机遇,催生新的业态,“互联网+”在疫情中迎来了又一次升级与蜕变。在他看来,疫情之下,人们的消费方式进一步创新,即安全便捷的消费方式将引领时尚,虚拟旅游、网络游戏、智能零售、无人投递、远程医疗、虚拟现实等将进一步兴起。正在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成都,亦不断涌现新模式、新业态。

  数据“逆行者”3:进出口

  一季度实现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4.1%

  增速位居副省级城市第二位

  -6.4%、10.7%、14.1%,这3个数据分别是今年一季度外贸进出口全国、四川、成都的同比增速。数据显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在全国进出口贸易整体下滑的态势下,四川和成都却均实现了逆势增长。

  14.1%的增速,位居同期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二位。这个“第二位”背后,还有一个“全国领先”与“全国第一”作支撑:一季度成都国际铁路港国际班列开行799列,同比增长36.3%,其中中欧班列开行447列,同比增长92.7%,运输货值126亿元,综合运营指标持续保持全国领先水平;一季度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实现进出口1078.4亿元,进出口规模在全国综保区中排名第一,同比增长18.8%,占全省的比重为67.8%。

  还有一些亮点值得关注。今年一季度,成都国际铁路港跨境电商交易量首次突破百万单大关,增长近21倍。加工贸易支撑明显。加工贸易进出口额增长17.9%,占全市进出口总额比重达71%,同比提高2.3个百分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额快速增长。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欧盟、东盟贸易额分别增长43.8%、31.2%、19.9%。出口商品结构优化。高新技术产品出口566.8亿元,增长11.5%。其中电子技术产品、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产品出口分别增长42.6%、31.1%。吸引外资保持较好水平。通过“云洽谈”“云签约”等线上方式,确保招商工作稳步推进。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44家,外商投资实际到位141.68亿元,增长1.7%。外商直接投资(FDI)2.5亿美元。新批或增资1000万美元以上的重大外资项目13个。“这尤其可喜。”从一组组“飘绿”的数据中看到正增长,杨继瑞这样告诉记者。

  除了以上三组数据“逆行者”,成都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中还有诸多彰显韧性的亮点。例如,3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4%,带动一季度降幅较1—2月收窄17.1个百分点;服务业投资增长5.8%,增速较1—2月提高23.4个百分点,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个百分点。

  今年一季度,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成都经济社会大局保持稳定。下一步,应该如何乘势而上,把挑战和压力变为动力,抢抓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加快培育和壮大经济发展的新生力量,在新一轮发展中抢占先机?带着这些问题,成都的未来,值得更多期待。

  本报记者 李艳玲 制图 申娟子

责任编辑:lg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