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地方

首页 >> 地方资讯 >> 正文

提前12天!成都大运会媒体中心主体结构封顶

发稿时间:2020-06-19 09:10:00 来源: 四川新闻网

  

  成都大运会媒体中心主体结构封顶

  

  成都大运会媒体中心主体结构封顶

  四川新闻网成都6月18日讯(记者 张宇)6月18日上午10点28分,随着“起吊”的指令下达,最后一根长8米的钢梁在塔吊的移动中缓缓提升,并安装至预定位置。这是成都东安湖体育公园图书馆(媒体中心)项目的建设现场。作为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的重点配套项目,图书馆(媒体中心)比原计划提前了12天完成主体结构封顶,取得阶段性建设成果。

  四川新闻网记者从成都市龙泉驿区委宣传部获悉,该图书馆(媒体中心)坐落于龙泉驿区东安湖畔,总建筑面积约4.5万平米,建筑高度约24米,地上五层,地下一层。在2021年成都大运会期间,图书馆将作为赛时的主媒体中心,向全世界媒体记者开放;同时预留赛后改造为图书馆、档案馆等功能使用的条件。

  图书馆(媒体中心)建筑设计以传统的书院文化作为出发点,幕墙是仿竹简肌理的外立面,整体以钢结构良好可塑性构造书院围合布局。中庭采用仿古门窗,选取富有巴蜀特色的青砖、白墙、灰瓦、竹木等内饰元素,打造“东安书院”的传统氛围;架空层吊顶采用橙色铝板,将外部的湖光山色引入,在现代的简约与传统的大气之间找到平衡支点。

  为响应大运会“绿色节俭必须”的办赛原则,图书馆(媒体中心)结合赛后运营需求,在4-5层打造滨湖无柱全景演播厅,享有大空间及良好视线通廊。赛后,它将结合已有的围合式书院设计改造成无柱开架阅览区;同时利用可上人屋面打造“城市阳台”,与大运会主场馆隔湖相望,成为环湖公建带重要的市民空间。

  图书馆(媒体中心)地下室采用框架结构,地上采用钢框架支撑结构,其中在结构平面四个角部分布有四个由大截面框柱、钢梁及钢支撑组成的框架支承筒,作为屋面桁架及外围悬挑结构的支撑结构。屋面层东侧、北侧分布有33榀钢桁架,最大跨度达45.6米,最大悬挑长度达17.5米,桁架高度为3.7米及3.8米,桁架正下方吊挂四层结构;西侧及南侧的四层至屋面层外围为由吊柱及悬挑梁组成的悬挑结构。这种“桁架+吊挂层”以及悬挑的整体结构形式既满足了大跨度空间的需求,又实现了长悬挑的结构造型,营造出建筑物底层架空,上层“漂浮”、立体通透的视觉效果。

  据介绍,东安湖体育公园图书馆(媒体中心)项目仅有14个月建设周期,再次刷新国内媒体中心的建设速度。

  自开工以来,项目共计完成13万方土方施工,单日最高出土量超3万方;完成913根PHC管桩施工,单日成桩最高81根;完成1.5万方地下室结构和地上五层钢结构(约7000吨)施工,钢结构单日最大吊装量超500吨。项目上下以“起步即是冲刺,开局即是决战”的精神,倒排计划、全速冲刺,实施24小时连续三班倒抢工作业,力争抢在今年雨季之前完成主体结构封顶,为后续多专业交叉施工创造条件。

  主体结构封顶是图书馆(媒体中心)项目里程碑式节点,标志着大运媒体中心雏形初现。2021年8月,它将汇聚来自全世界的一组组镜头,看大运、看成都,为青春喝彩,为中国加油。接下来,项目将进入多专业交叉施工阶段,当前幕墙样板施工已快速启动。(龙泉驿区委宣传部供图)

  

责任编辑:木子岗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