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我省举办“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黑龙江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系列新闻发布活动。力求借助权威发布讲好党的故事,重点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展现我省在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新征程中取得的宝贵经验。
今天推出该主题系列发布会首篇报道。
□黑龙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韩波 马智博
19日,由省委宣传部主办的“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黑龙江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系列新闻发布活动”举行首场——哈尔滨专场发布会,哈尔滨市委副书记、市长孙喆作主旨发布。哈尔滨新区管委会主任、松北区长王铁立,哈尔滨市营商环境建设监督局局长孙蕊,哈尔滨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张晓萍分别回答了媒体和公众关心的问题。
孙喆说,1923年10月,东北地区第一个党组织“中共哈尔滨独立组”成立。回首百年奋斗历程,哈尔滨成为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城市。
新中国成立之初,作为共和国长子,哈尔滨率先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奠定了坚实的工业基础和科教支撑,城市经济发展由单一的商埠消费型城市,一举变为综合工业化城市,成为国家重要的工业基地。
党的十八大以来,哈尔滨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升高水平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经济总量、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达5183亿元和339.6亿元,分别比1952年有统计以来增长600多倍和4000多倍,城市综合实力不断迈上新台阶,哈尔滨成为一座开放、包容、时尚、活力、生态之城。
孙喆表示,跟随党的百年奋斗脚步,哈尔滨发力振兴老工业基地。重塑传统产业新优势与培育新兴产业新动能并重,着力构建“4+4”现代产业体系。目前,绿色农产品深加工、先进装备制造、现代生物医药、特色文化旅游4个主导产业,以及信息、新材料、金融、现代物流4个优势产业整体规模已超过6000亿元,4个国家级开发区和13个省级园区承载力不断增强,哈尔滨新区自贸片区加速崛起,成为全省全市体制机制创新先行先试和经济发展的动力引擎。
现代农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全市耕地面积达3000多万亩、高标准农田800余万亩,粮食产能跃增到300亿斤,实现十七连丰。“中国人每9碗饭,就有1碗来自黑龙江”,而1碗饭的五分之一,就出自哈尔滨。突出“粮头食尾”“农头工尾”提升价值链,哈市有机产品721个、地理标志产品31个,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达1043万亩,乡村振兴活力不断增强。
践行“两山理论”,哈尔滨文体旅融合发展活力充分释放,打造出哈尔滨大剧院、音乐厅、犹太老会堂、哈尔滨博物馆群等地标性建筑,以及哈夏音乐会、冰雪节、湿地节等城市节庆活动,引进勋菲尔德国际弦乐、冬季铁人三项世界杯、哈尔滨国际马拉松等文体赛事,被联合国授予世界音乐之城,成功入选全球首批“国际湿地城市”。中国旅游研究院刚刚发布的《2021世界旅游城市蓝皮书》,哈尔滨上榜“世界游客向往的中国城市榜TOP10”。
践行初心使命,哈尔滨百姓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一江居中、南北互动、两岸繁荣”发展格局正在形成,市区面积由新中国成立之初的134平方公里扩大到458平方公里。从哈尔滨出发,乘高铁1小时可通达省内各市地,航班通航国外128个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自2018年始终保持在80%以上。“十三五”期间,哈市累计改造65个成片棚户区,4.31万户群众喜迁新居。全市集中供热普及率达95%。哈尔滨连续两年入选“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蝉联“全国文明城市”。
网上办 就近办 跨省办 极简批
政务服务实现深层次变革
在哈尔滨专场发布会上,有记者就哈尔滨市深化政务服务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举措及未来目标等进行提问,哈尔滨市营商环境建设监督局局长孙蕊进行了回答。
孙蕊说,哈尔滨市持续建设优质高效的网上政务平台,14210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了“一网通办”。目前,已实现政务服务窗口网上办、手机“掌上办”、服务终端“自助办”、银行服务网点“就近办”。40项医保、社保事项实现在海口、三亚等城市的500多个网点“跨省办”。
对标全国最优,2020年末,经第三方评估,哈市级政务服务办事环节精减到最优。坚持数据“共享是原则,不共享是例外”,哈市“一体化”政务平台先后接入公安、民政等20多个部门专网系统,实现数据跨部门、跨层级、跨领域共享。
目前,哈市正努力从“网上能办”“网上好办”迈向“网上办得愉快”“群众喜欢网办”。
孙蕊说,哈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突破“行政”视角,由想当然“端菜”变成由群众按需求“点菜”,做好群众和企业的“服务员”。
目前,哈市正在深化“办好一件事”改革,已推出如“我要开饭店”“我要开幼儿园”等60项高频民生事项“一件事”清单目录。通过测算,“办好一件事”集成服务可累计压缩流程近50%,要件累计精简超1/3,办理承诺时限累计缩减44%,跑动次数累计减少65%。同时,哈市探索以信用承诺制为基础的“极简审批”模式,推动政务服务深层次变革。通过开展“哈营面对面”等活动,倾听企业声音,回应企业诉求,优化营商环境。
哈尔滨新区
创新引领示范 推动产业升级
在哈尔滨专场发布会上,记者就哈尔滨新区如何发挥改革创新引领示范作用,创新推动产业升级等进行提问,哈尔滨新区管委会主任、松北区长王铁立对此做了回答。
王铁立说,近年来,哈尔滨新区围绕复制—学习—创新—推广,通过重点抓创新管理体制、创新飞地模式、创新“放管服”方式、创新用人机制、创新开放范式,努力发挥辐射引领示范带动作用。目前,梯次推进重大改革措施300多项,1069项政务服务事项中的97.8%得到了完善和优化,“十三五”期间吸引新增市场主体4.2万户。普华永道按照世行营商环境评价体系评估,新区营商环境在全球190个经济体中由90多位跃升至第51位。
哈尔滨新区获批五年来,统筹编制新区“十四五”发展规划、产业布局规划及水电气热等专项规划,为产业发展做好基础配套、奠定良好基础。针对不同园区功能定位,量身定做专属政策,形成了“6+8”的产业园区发展新格局,每个园区有符合其发展需要的政策。着力发挥大学大所的作用,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围绕龙头企业打造产业链、构建创新链,哈尔滨新区连续两年协议引资额“超千亿”。先后出台“黄金30条”“新驱25条”等系列政策,构建包容、公开、透明的政策体系和政策环境。逐步由“管理中体现服务”向“服务中体现管理”转变。建立了多个企业服务中心、招商引资集团、政策兑付中心,近几年已兑现扶持政策20多亿元,惠及企业近200家。
发挥龙头带动作用
夯实产业基础 推动高质量发展
在哈尔滨专场发布会上,记者就哈尔滨市如何构建产业发展新格局及推进产业项目进行提问,哈尔滨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张晓萍进行了回答。
张晓萍说,2019年,哈尔滨市委出台《关于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意见》,通过突出政策引领、突出增量培育、突出创新驱动、突出要素赋能“四个突出”,着力发展绿色农产品深加工、先进装备制造、现代生物医药、特色文化和旅游等4个主导产业,信息、新材料、金融、现代物流等4个优势产业,成为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省会龙头带动作用的重要引擎。
突出政策引领,哈市构建以联席会议、工作专班和产业链“链长制”为重要抓手的“1+8+10”现代产业体系推进机制,配套出台支持产业园区、飞地经济、民营经济以及被誉为“黄金30条”“新驱25条”等一批扶持政策,设立20亿元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基金,进一步提升重点装备制造企业成本优势。
近三年间,哈市实施产业项目提质增效三年攻坚战,集中力量抓好一批竞争力强、带动作用大、对地方贡献高的大项目、好项目,为经济稳增长、调结构、补短板、强弱项夯实了产业基础,呈现出投资规模更大、项目质量更高、集聚效应更强、服务举措更实四大特点。
十八大以来,全市累计推进重点产业项目1945个,完成投资4866.9亿元。全市近80%的新开工工业项目落户到产业园区,高端装备、绿色食品、生物医药和电子信息等产业完成集群发展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