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地方

首页 >> 地方资讯 >> 正文

张奕清:刻刀传承红色情

发稿时间:2021-07-10 15:31:00 来源: 赣南日报

   剪纸,是中国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在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城有一位民间剪纸艺人叫张奕清,多年来,她用手中的刻刀把红色故事、红色资源表现得淋漓尽致。今年正逢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她怀着敬仰之情,把对党的祝福化作一幅幅精美的剪纸艺术作品,致敬党的光辉历程。

   近日,记者来到会昌采访了张奕清,倾听她与红色剪纸的不解之缘。

   刻刀不辍,所用宣纸高近两米

   记者见到张奕清时,她正在工作室埋头剪刻“为人民服务”“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红色作品。十余平方米的工作室,墙壁上、礼架上,挂摆着她剪刻的各类精美作品。置身其中,如同走进了一个小型的剪纸博物馆。

   张奕清右手持刀,左手握住一张成年人巴掌大小的扇形空白红色宣纸,只见她手起刀落,一刀一刻,如写书法般行云流水。不到20分钟,一幅精美的“为人民服务”毛体书法剪纸作品呈现眼前。娴熟的刀法,神韵的字体,若是没有几十年的剪纸功底,不可能在不描、不写的空白宣纸上,剪刻出与书法无异的镂空作品。果不出所料,现年54岁的张奕清,3岁便开始跟着祖父学习剪纸,这一剪就是51年。

   张奕清说,其祖父既会木工雕刻,又会剪纸,是当地有名的能工巧匠,雕刻出来的作品栩栩如生。自己时常站在祖父身边拿着剪刀仿着剪,祖父见她对剪纸感兴趣,便开始口传心授,教她一些简单的剪纸技巧。随着年龄的增长,张奕清开始尝试将祖父的刻刀技术与剪纸艺术相融合,慢慢地可以刻制些梅兰竹菊、亭台楼阁,这为她日后创作书法剪纸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张奕清坦言,剪纸是个细致活,心急的人干不了。她说,往往一件作品就要完工,却因为一时心急或失误,导致前功尽弃。张奕清说,几年前,她挑战王羲之所写的《兰亭序》书法作品,该作品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她花费了7个月时间剪刻作品,不料在收尾时因刀误导致作品失真。仅是一个瑕疵,外人不细看难以发现,但一向对作品精益求精的张奕清,果断将它弃为废品。亲戚朋友都觉得丢之可惜,让她送人作留念,张奕清没有答应。她说:“自己所剪的每一幅作品,无论大小都必须是精品,绝不容许有半点瑕疵。”

   51年来,张奕清刻刀不辍,其剪用过的宣纸虽然薄如蝉翼,但堆起来已近两米高。正是她对剪纸艺术的不懈追求和创新,其作品多次在国内文化博览会上参展并获奖,成为江西乃至全国剪纸界的佼佼者,她现已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文化促进会剪纸艺术委员会的会员。

   张奕清还有一个更重要的身份——会昌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承担起将“会昌剪纸”发扬光大的重任。

   以刀为笔,红色文化融入创作

   剪纸在国内是一项常见的手工技艺,大家熟知的多以花鸟、十二生肖和喜、福、寿等字样的作品为主,难以体现作品的个性。张奕清在思索,如何在剪纸艺术上获得创新,融入本土元素,将红色文化跃然纸上。

   会昌是革命老区,从小就受红色文化熏陶的张奕清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剪刻毛主席诗词书法作品。众人皆知,毛泽东的诗词书法作品以行草为主,用笔恣肆,浑然天成,遒劲刚健,纵逸奔放。不要说剪刻,就是临摹也难度不小,但做事认真的张奕清决定尝试。

   2006年,张奕清开始试着将毛泽东的《清平乐·会昌》剪刻成剪纸作品。一次次失败,没有气馁;一次次手指被锋利的刻刀划伤,也没退缩。经过多次实践,她逐渐掌握了用刀的技巧、手法和力度,耗时一个月,终于将一幅《清平乐·会昌》作品剪刻了出来。

   “当时剪刻出来,我非常激动,特意拿去装裱,留作纪念。”张奕清说,因为从小就喜欢毛主席的这首词,一幅、两幅、三幅……她剪刻出了不同风格的作品,扇形、方形,阴刻、阳刻,大件、小件都有。

   随着名气越来越大,不少书法家与她联系,将自己的书法作品请她剪刻。在互相交流中,张奕清开始尝试剪刻《沁园春·雪》《西江月·井冈山》《菩萨蛮·大柏地》《浪淘沙·北戴河》等毛泽东的18首旧体诗。“18幅作品大概花了一年时间,但越剪越有劲,越有味道。”张奕清说,剪纸就像是一场修行,每次完成一幅作品,一股正能量就涌上心头。

   多年来,张奕清一直致力于剪刻毛主席诗词,其红色题材作品成为当地机关、企事业单位、中小学校开展传承红色基因、党史学习教育的新阵地。

   不忘初心,红色作品颂党恩

   相比往年,张奕清今年变得更加忙碌。作为一名有着34年党龄的共产党员,如何向党的百年华诞献礼,她决定把党的百年辉煌用剪纸作品来呈现。于是,从年初开始,她就谋划这项工作。

   经过近半年的努力,张奕清的工作室可谓“红色”满屋:“建党100周年标志图”“红船”“毛主席画像”等红色作品,大件小件,形态各异、应有尽有。采访中,张奕清拿出两幅毛主席画像的剪纸作品给记者看。让记者惊奇的是,这两幅剪纸作品,可以正反双面展示。

   如今,在会昌风景独好园、和君小镇、会昌宾馆、中小学校及一些公共场所,均能看到张奕清的红色剪纸作品,有力地宣传了会昌红色文化。她的书法剪纸已形成具有红色文化印记的传统民间剪纸艺术。

   为了将“会昌剪纸”普及开来,作为会昌县教科体局的一名党员干部,张奕清利用工作之余,走进会昌县特殊教育学校,义务教授学生剪纸课程,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张奕清说,目前学校有十余名学生能够独立剪刻作品,有3名教师已熟练掌握剪纸技艺。该校教师邱丽萍说,在剪纸领域上,张奕清一直在不断创新,并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技能传授给他人。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这个喜庆的日子里,我想把最真诚的祝福献给党,用剪纸作品表达老百姓对党的无比感激之情,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党的革命史、奋斗史,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张奕清表示,今后她会继续创作更多的“红色剪纸”作品,用剪纸的形式颂扬中国共产党的丰功伟绩。

   一张薄薄的红纸,一份浓浓的情怀,表达着对党的祝福、热爱与感恩之情。一把剪刀,绘出百年大党的壮丽篇章;一张剪纸,承载着人民群众的美好寄托。拳拳赤子心,流露在张奕清指尖摩挲的跃影中;殷殷爱国情,熔铸于那一张张鲜红似血的剪纸上。几十年来,张奕清用剪刀、刻刀,将上千张红色纸张精雕细琢,变成饱含寓意的作品,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刘兆春 特约记者 朱海鹏 记者 余书福)

责任编辑:DW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