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地方

首页 >> 地方资讯 >> 正文

赣州市“我为群众办实事”重点民生项目清单成果进展

发稿时间:2021-11-13 11:03:00 来源: 客家新闻网

  赣州市“我为群众办实事”重点民生项目清单成果进展

   一、“三大战略”推进行动

  1 .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积极争取在产业发展、开放合作、营商环境、人才交流、公共服务等方面,推动赣州深度融入大湾区建设。

  成果进展: ①完善对接通道,赣深高铁即将通车,赣州融入大湾区2小时经济圈。②加强产业协作,格力电器智能制造生产基地项目加快建设,新增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20家、总数达32家,占全省97%。③深化平台共享,加快共建深(圳)赣(州)港产城特别合作区,开通运营“赣深组合港”,在全国首创“跨省、跨关区、跨陆海港”的通关新模式。④推进民生合作,依托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合作共建2个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推动赣州职业院校与大湾区职业院校开展深度合作。⑤优化营商环境,在广州、深圳、东莞、惠州、中山5个大湾区城市设立“跨省通办”窗口,43个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实现“跨省通办、一次办成”。

  2.新时代赣南苏区振兴发展。认真做好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部际联席会、江西省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工作推进会前期筹备各项工作,代拟上报并跟踪对接《赣州市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方案》,筹办2021年瑞兴于“3+2”经济振兴试验区产业合作推介会

  成果进展: ①已完成部际联席会议前期筹备各项工作,梳理了我市需提请部际联席会第八次会议研究协调的重大事项28项,其中社会民生方面9项。已完成2021年省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工作推进会前期筹备各项工作,梳理了我市拟提请省推进会研究协调的重大事项21项,其中社会民生方面8项。②代拟形成了《赣州市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方案》,其中社会民生方面17项,省政府已将该方案上报国务院。③瑞兴“3+2”经济振兴试验区产业合作推介会在泉州市召开,推介会签约项目10个,投资总额101.2亿元。

  3.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加快建设 六个区域性中心 ,持续推进中心城区五区一体化发展,完善提升 一核五区 区域发展格局,增强资源集聚和辐射带动能力。

  成果进展: 实施提升城市能级行动,“六个区域性中心”全面发力,省域副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①群众出行更加方便畅通。兴泉铁路建成通车,赣深高铁年底通车运营,瑞梅、长赣铁路完成可研报告修编,遂大高速年底前开工建设。②教育硬件基础不断夯实。江西理工大学三江校区、赣南科技学院、和君职业学院秋季招生,潭东高坑小学、文清路小学豪德校区低年级部、市第六中学、市第十五中学秋季投入使用。③群众看病难问题有效缓解。市妇幼保健院新院、南康区中医院和章贡区妇幼保健院主体工程加快建设,市肿瘤医院外科大楼完成环评评审。④服务业产业体系加快构建。全力提升现代金融科技、商贸服务、文化旅游等服务业水平。目前,悦安新材料于8月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1107家,赣州顺丰产业园基本建成,嘉福万达广场加快建设,高铁站前商务中心(一期)加快建成。

   二、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专项行动

  4 .精简办事环节,压缩办理时限,降低企业成本,提升服务质量,推动我市优化提升营商环境19个重点领域254项任务清单落地见效。

  成果进展: 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勇于探索实践,开展专项行动,办事环节进一步简化,办事时限进一步压缩,企业成本进一步降低,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企业开办最快实现0.5个工作日零费用办理,企业注销实现“全程网办、一日办结”。市县两级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推进工程建设项目“一站式集成”审批,对中低风险项目实施“豁免审批”,在全省率先探索“取消”施工图审查改革等。全市营商环境持续改善,市场活力显著增强,整体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在今年开展的2020年度省营商环境评价中,我市综合成绩位列全省第三。

  5 .全面梳理各地、各部门(单位)本级制定出台的惠企政策,编印《赣州市惠企政策服务事项办事指南》。

  成果进展: 梳理惠企政策546项,市本级44项,编制市本级惠企政策服务指南。打造“亲清赣商”惠企政策兑现平台,在南康、安远试点设立政策兑现“资金池”,探索惠企政策“一站式”兑付模式取得初步成效。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兑现惠企资金约3.38亿元(其中市本级兑现约1.51亿元)。

  6 .开展 六减一增 (减环节、减材料、减证明、减时间、减跑动、减费用、增强透明度等)专项提升行动。建立健全事中事后监管机制,加强网上办事全过程监控。建设好 数字政务 平台,建设 赣服通 赣州分厅4.0平台,汇聚全市政务数据资源,强化数据资源共享应用。

  成果进展: ①对27个部门300多个事项进行了优化,办事环节从原来平均3个压缩为2个,申请材料从平均4件压缩为3件,减少各类证明材料100项,基本实现“只跑一次”或“一次不跑”,办理时限压缩30%以上。②“一网通办”完成了业务中台基础平台建设,打通医保、水务、电力等8个系统。开展“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已上线“一件事一次办”事项26件。③启动“亲清赣商”企业服务平台建设,已完成项目招标、基础平台部署以及与赣服通、赣政通等平台对接,完成44条政策初步梳理、启动智能辅助审批平台建设,完成项目招标,确定智能审批事项,梳理了相关要素。④“赣服通赣州分厅”4.0建设,启动全产业链服务专区建设,完成区块链+首位产业链支撑管理后台开发,梳理出189项首位产业链审批服务事项;启动免证办理大厅建设,已完成大厅所有窗口的改造升级,群众通过二维码,自动获取可共享的证照;启动预约服务平台建设,完成预约服务平台应用场景、流程规划,功能模块梳理。

  7 .扩大电力市场化交易规模,做好分时段交易用户表计的时段调整设置,准确结算交易客户电量电费,按时支付交易相关费用。

  成果进展: 根据电力市场交易工作安排,10月2日赣州供电公司已完成对市场化用户抄表工作,10月4日交易中心根据全省各售电公司售电量情况已反馈市场化交易电价,10月6日江西省电力公司供电服务中心完成了赣州共计1589户市场化用户结算。2021年共计计算市场化交易电量61.28亿千瓦时,市场化用户电费已全部结清。江西省电力公司财务部已陆续安排代收售电公司服务费的转付工作。

   三、助企兴业行动

  8 .落实减税减费减租减息减支有关政策,深入工业企业开展税收、土地、人力、水电、环保等全要素生产成本调研,对照粤港澳大湾区及周边地市相关标准,研究制定我市相关政策。

  成果进展: 深入开展工业企业生产要素成本专项调研活动,详细梳理我市工业企业在水电气、环保、物流、税费、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医疗保险和城区污水处理等生产成本要素情况。①我市工业企业的要素成本与湾区及周边相比,水价(均价约1.6元/吨)最低,已开通长输管道的气价(3.02元/立方米)最低,用工成本相当。②大工业电价(均价约0.6元/度)与湖南、安徽等中部地区相当,比福建高7%、比粤北高25%,我市实行工业企业电价补贴政策,2021年对企业补贴2.05亿元。③融资成本偏高,我市中小企业信用贷款利率一般在5%以上,比湾区高20%左右,我市加大中小微企业资金支持力度,共发放“三个信贷通”贷款85亿元,惠及企业2494户。

  9 .落实产业链链长制,围绕 1+5+N 产业链推进补链延链强链。推动共享智能家具零部件中心、华赣共享喷涂中心等产业链服务平台建设,支持南康申报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推进我市现代家具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建设全市工业企业产品信息对接平台,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产品查询和对接功能。

  成果进展: ①印发了《关于建立“1+5+N”和重点产业链工作机制的通知》,明确了产业链链长制“七个一”工作机制。②南康共享智能家具零部件中心、华赣共享喷涂中心等产业链服务平台已建成完成,运营情况良好。南康赣璞设计有限公司已纳入国家第五批工业设计中心公示名单,将成为我市第一个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③建设了全市工业企业产品信息对接平台,现有现代家居、电子信息、有色金属、服装服饰、绿色建材等重点产业中的1038家企业上传了1800余种产品。今年以来,有色金属、电子信息和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产业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增速均在40%以上。1-9月,全市重点产业增速达到33%,有色金属和电子信息产业营收分别达958亿元和874亿元,全年有望突破1000亿元。

  10 .进一步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深入了解掌握民营企业当前发展面临的实际困难及希望解决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督促落实有关纾困惠企政策,助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成果进展: ①减税降费扎实推进,开展入园进企“五问五帮”活动,落实减税减费减租减息减支32条政策,今年前三季度为企业减负约132.39亿元(其中税收减免118.24亿元)。②惠企利民政策兑现落实,三季度全市兑现惠企资金约3.38亿元(其中市本级兑现约1.51亿元)。③出台《关于优化法治营商环境规范涉企行政执法工作意见》,建立涉企行政检查事项清单、包容审慎监管免罚清单,设立“企业安静生产期”,让企业放心投资、安心发展。④出台《赣州市优化营商环境社会监督员管理办法》,正式启动了营商环境监督员招募工作,聘任首批社会监督员60名,充分发挥群众的监督和参谋作用。⑤开展2021年度对外开放和营商环境政策落实情况督查,着力解决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节点难点问题。

  1 1 .办好 粤企入赣 ”“ 大湾区企业家赣南行 等活动,对接产业链龙头骨干企业及上下游、关联配套企业,开展技术、人才、产融、产销等对接。

  成果进展: 常态化开展“粤企入赣”系列活动,今年以来,积极赴粤港澳大湾区参加或举办东莞(江西)招商引资推介会、“中国稀金谷”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合作推介会等活动,共对接大湾区国内外500强、行业龙头企业519家,其中,对接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等世界500强企业30家,宝能集团等国内500强企业42家,广东道氏技术等广东省制造业500强企业38家。今年1-9月,全市新签约大湾区内资项目203个、占全市比重61%,签约金额1131.97亿元、占全市比重55.04%;新批大湾区外资企业42家、占全市比重76%,实际利用湾区外资15.11亿美元、占全市比重89%。

  1 2 .开展企业梯次培育,遴选20家左右企业进行重点扶持,培育一批具有 链主 地位的领航企业、具有关键作用的零部件配套企业。

  成果进展: ①提出全市龙头企业培育梯队名单,明确同兴达、开源科技等28家企业作为培育对象,加强100亿、50亿企业的培育帮扶力度。②印发了《赣州市政企圆桌会议制度(试行)》,全市各级召开政企圆桌会议77次,梳理问题438个,现已办结301个,重点协调解决了威高集团跨省委托生产、佳纳新能源项目能耗指标、超越电子和荣晖电子线路板扩能项目准入等一批制约企业发展的个性问题,加速推进电镀配套、纺织服装水洗产业园和面辅料市场建设等产业链共性问题的解决。③全市已培育形成稀土集团、开源科技、同兴达电子、汇明集团、青峰药业、赢家服饰等一批产业链“链主型”企业,以及孚能科技、联茂电子等一批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目前,全市产值超10亿元企业45家,较上年同期增加19家,其中,开源科技营收率先突破100亿元,达到106.8亿元,南方稀土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营收79.11亿元,同兴达电子营收72亿元,全年有望突破100亿元,赣州江钨新型合金材料有限公司72.13亿元,赣州市束薪再生资源有限公司64.37亿元。

  1 3 .开展全市工业园区批而未用及闲置土地清理专项行动,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参与建设标准厂房,提高园区标准厂房建设品质。

  成果进展: 印发《赣州市“节地增效”三年行动工作方案(2021-2023年)》,出台《赣州发展集团参与全市工业园区标准厂房建设工作方案》,优先支持“1+5+N”重点区域标准厂房建设,引进社会资本,大力推进标准厂房建设。创新加快征拆动工一批、批文调整盘活一批、招商引资落户一批、标准厂房建设一批、创新方式供应一批、加大投资处置一批、单选项目消化一批、强化服务开工一批、闲置土地收回一批、国有平台开发一批、低效用地利用一批等“十一个一批”处置方式,截止10月31日,全市2021年消化批而未用土地45071.56亩,清理处置闲置土地3640.31亩,省定任务完成率105.82%。

  1 4 .实施科技创新攻关,遴选实施2个左右重大科技研发专项。引进高端人才团队、大院大所在我市设立研发分支机构。

  成果进展: ①发布赣州市2021年度“揭榜挂帅”制项目榜单,组织专家对揭榜方提报项目材料进行论证,确定4个团队揭榜。对揭榜项目进行了公示且无异议,下一步开展“揭榜挂帅”制项目榜单签约立项工作。②引进武汉大学李红良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朱蓓薇团队在我市设立研发分支机构。

  1 5 .落实人才津贴、住房补贴、个税奖补等人才支持政策,做好子女入学、机场绿色通道等人才服务,解决人才 后顾之忧

  成果进展: 深入推进“进千企、访千人、问千计”行动,截止10月底,全市共走访企业2500余家、人才3600余人次。协调解决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234人次、企业急需紧缺人才子女入学1037人次,人才配偶安置11个,帮助15名专家人才申领省高层次人才服务卡,为435人次兑现人才津贴、个税补贴等共计995余万元,专家人才机场绿色通道通行约2100人次。聚焦人才反映强烈的住房问题,筹建人才住房30162套、分配15111套。

   四、消费惠民行动

  1 6 .出台支持 首店经济 发展若干措施,助力消费升级。扩大社区蔬菜便利店建设覆盖面,解决社区居民 就近买菜难 问题。

  成果进展: 出台我市支持“首店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引进了迪奥、CK、丝芙兰、星巴克等15家高端商业品牌首店。加快建设社区蔬菜便利店,今年已新建中心城区社区蔬菜便利店14家,覆盖小区30个,较好解决周边社区居民买菜难问题。

  1 7 .发挥电商促消费作用,组织开展直播带货、 赣品网上行 等系列网络营销活动,推动农产品出村上行。

  成果进展: 积极创新电商应用,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组织电商企业参与“网上年货节”、“2021江西金秋网购季”,开展直播带货、“赣品网上行”等系列网络营销活动。今年以来,推动各县(市、区)举办直播带货、“赣品网上行”等网销活动182次,直接带动农特产品网络销售15.85亿元。前三季度,全市网络零售额447.03亿元,全省占比33.68%,同比增长50.32%。

  1 8 .争当党史学习教育主阵地、主渠道、主力军,积极争取中宣部扩大享受免费开放红色景区的资金补助范围,激活红色资源优势。

  成果进展: 积极推动我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提档升级。2021年6月,中宣部新命名了一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赣州市会昌县革命历史纪念地名列其中。截止目前,我市共有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6个,均享受中宣部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免费开放补助政策。赣州市革命烈士纪念馆、大余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纪念馆、宁都小布中共苏区中央局旧址群、瑞金朱开铨故居等4个基地被命名为江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新命名了13个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 9 .补齐 吃住行游购娱 要素短板,推出赣州 初心路 精品旅游线路,打造红色旅游新体验。

  成果进展: 围绕《赣州市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推动完善旅游配套建设。红色主题的方特东方欲晓乐园开园运营。新增2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4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镇、2个省级旅游度假区、3家银树叶级绿色饭店。江南宋城历史文化旅游区获评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省级旅游休闲街区。于都初心纪、兴国景行研学等红培研学基地相继建成。推出了“初心路”旅游精品线路,并在主要客源城市加大宣传推介。“红色摇篮·革命赣南”精品线路入选全国“建党百年百条精品红色旅游线路”。宁都天和香业获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铜奖,“智慧云多功能笔记本”等入选全国红色旅游创意产品。《浴血瑞京》演艺获评全国红色旅游演艺作品创新成果,《一个人的长征》《盘山魂》等剧目相继创排并公演。《一个人的长征》入选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展演剧目、重点扶持作品等,已在央视、南昌、抚州、本市演出31场次。

  20 .重要节庆期间,对学生、教师、医护人员等群体推出景区免门票、打折优惠或其他旅游惠民让利举措。

  成果进展: ①开展好全国学子嘉游赣免费游赣州活动,全国各地的大中小学生,申领学子权益,游览我市4A级以上旅游景区免收大门票。协调景区推出系列旅游惠民措施,教师节期间及中秋假日,石城通天寨、龙南南武当、极地海洋世界、安远三百山、上堡梯田、大余丫山等多个景区实行教师免门票及门票打折优惠活动。②国庆前出台了《支持促进2021年国庆假期、第四季度旅游消费优惠政策》,出台了8条硬核措施,面向全社会共计发放近6000万元电子旅游商贸消费券,在指定的景区景点、住宿、餐饮、商超800余家企业进行消费,赣州商圈热度增幅排名全国第一。③积极开展赣州市关于江西“百县百日”文旅消费季活动工作,统筹协调各县做好直播带货大赛,并根据市本级追加的1000万文旅消费资金,制定方案,进一步对文旅产业扶优扶强。④加大赣州旅游年卡的发行力度和宣传推广,提升合作景区(旅游项目)质量,保障广大年卡用户的合法权益。今年新增了合作景区17个,截止10月27日,赣州旅游年卡今年的累计销售量16.2万张,持卡入园人数达98.87万人次。

  2 1 .提升劳动力职业技能,落实就业创业政策, 帮助 解决就业创业难题。

  成果进展: ①截至10月底,全市城镇新增就业6.79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65万人,分别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数122.05%和106.82%。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全市就业形势总体保持稳定。②开展各类培训11.45万人次(其中创业培训1.81万人次),拨付专账资金6387万元。③今年以来全市共举办招聘活动550场,达成就业意向11.5万人次。④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7.25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36.26%,通过创业担保贷款直接扶持创业1.62万人,带动就业7.08万人。⑤大力培育创新创业平台,全市创业孵化基地36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10个,市级创业孵化基地10个,共入驻创业实体2728家,直接带动就业1.69万人,为入驻创业孵化基地的小微企业拨付房租、水电、物管等运行补贴1000.77万元。⑥2021年7月,我市成功举办了江西省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暨全国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江西选拔赛,并获得9金12银12铜奖牌总数第一的好成绩。2021年9月在全国首届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上,赣州选手获得2枚金牌。

  2 2 .加大食品药品安全执法力度,保障群众 舌尖上的安全

  成果进展: 陆续开展了“中秋”“国庆”等节假日期间食品安全、农村假冒伪劣食品、进口冷链食品、特殊食品、食用油、网络食品、婴儿和儿童用化妆品、“长江禁捕 打非断链”、中药饮片、药品零售企业处方药销售、医疗器械质量、新冠病毒疫苗、医疗机构药械使用等专项检查或专项整治行动。开展了2021年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执法行动。截至目前,全市完成食品检验29274批次;药品检验1454批次;立案查处食品违法案件708件、药品案件94件。

  五、美丽乡村建设行动

  2 3 .制定完善各项政策的具体办法,确保政策连续性,推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强动态监测,做到特殊群体应保尽保,坚决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加强产业就业帮扶及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推进消费扶贫,促进脱贫劳动力稳岗就业。

  成果进展: ①已选定501个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和204个市级重点帮扶村,全市705个重点村、1023个脱贫村、102个安置人口200人及以上安置点所在村或社区均已选派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②常态化开展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共有“三类人员”10038户39335人纳入监测,已消除风险的有8106户31957人。③已下达第二批省级衔接资金10.0459亿元,并明确用于产业发展的资金需超过50%,光伏电站的收益60%要用于公益岗位。④常态化开展就业信息监测,截至目前,全市脱贫户就业人数55.5万人,边缘易致贫户就业6713人,脱贫不稳定户就业6526人;全市共有就业帮扶车间1116个,吸纳脱贫劳动力1.12万人;全市扶贫公益岗位共安排5.31万人。⑤全市334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均已建立台账,排查地质灾害和消防安全等隐患问题186个问题并已全部整改到位,完成63个安置点电动车集中充电桩的安装,还有97个安置点已经启动安装程序;已全面完成安置点管理人员业务培训,培训管理人员938名。⑥今年以来全市销售帮扶产品总金额3.07亿元,建成40个消费帮扶专馆、销售金额1.01亿元,186个消费帮扶专区、销售金额5129万元,330个消费帮扶专柜、销售金额218万元。

  2 4 . 做强做优现代农业,着力推进乡村产业兴旺。

  成果进展: ①全市组织基层宣讲团271人,开展宣讲活动779场次,帮助解决问题460余个。组织开展蔬菜技术现场培训173期16402人。依托市蔬菜产业“两中心一基地”组织专家在宁都、信丰、龙南等地通过远程直播开展蔬菜技术培训12期,即时在线观众3548人,累计浏览量5.58万人次。②截止10月底,全市完成土地流转12.43万亩,其中有8.28万亩用于发展设施蔬菜,新增设规模施蔬菜基地324个、建成面积4.91万亩、在建1.01万亩,露天基地239个、建成3.71万亩;政府聘请技术员240名,引进市外职业菜农506户,培育职业菜农1.28万户。③截止10月25日,全市累计发放农业产业振兴信贷通贷款56.61亿元,惠及各类农业经营主体3.84万户,及时有地缓解了新冠疫情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问题。

  2 5 .大力实施农村公路品质与等级提升工程、国省道升级改造和县乡道改造工程。

  成果进展: ①农村公路提升改造工程正在有序进行,已完成738公里,完成比例为92%,完成投资21.3亿元。②美丽生态示范路完成395.4公里,完成比例为98%,完成投资3.1亿元。③危桥改造项目完工54座,完成比例为90%,完成投资1.54亿元。④国省道升级改造截至10月下旬已完成路面通车70公里,占目标任务的70%。

  2 6 .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持续推进村庄整治建设,开展农村户厕问题摸排整改。

  成果进展: ①扎实开展村庄整治建设,截至目前2812个整治建设点全部开工,已完成投资18.5亿元。②全面开展农村户厕问题摸排整改,开展户厕问题摸排整改技术培训,摸清所有农村户厕底数,对问题厕所实行销号管理,目前已完成整改3.03万个。

  27. 推进农村饮水工程巩固提升,解决一批水量不足、水质不稳定、供水工程设施运行管护不到位等问题。

  成果进展: ①排查发现季节性水量不足、水质不稳定以及设施运行管护不到位等问题62处,截至目前已整改完成61处。②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百日攻坚行动”,明确全市实施495处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项目,总投资2.56亿元,受益农户19.04万户。截至目前,全市累计落实建设资金2.56亿元,已开工495处。③市级安排200万元资金,正在以飞检方式加强水质监督监测。④积极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全市所有县(市、区)全部完成城乡供水一体化规划批复工作,截至目前年度项目已全部开工建设,完成投资2.62亿元。

  2 8 . 实现全市农网基本实现稳定可靠供电服务,供电能力和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农网供电可靠率稳步提高。

  成果进展: ①持续巩固农村电网建设成果,系统消除设备过载、长期“低电压”、频繁停电、供电卡脖子等突出问题。2021年赣州市农网建设总规模12.28亿元,较2020年增长1.15亿元,增长10.32%,创历史新高。共新建改造10千伏线路2380公里,配变2286台,0.4千伏线路7522公里。②不断深化农村电网标准化建设,加强施工队伍安全质量培训,健全农网工程质量常态化管控机制,推行工厂化预制工艺,提升工程建设质量。③按照“强网架、高标准、应修必修、一次修好”的要求,全年已完成303条次线路综合整治。目前全市农网供电可靠率已达到99.82%。

  2 9 .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倡导移风易俗,遏制陈规陋习,树立文明乡风,提高村民的道德水平和文明素养,构建和谐文明新农村。

  成果进展: ①截至10月,全市20个县(市、区)均成立实践中心,建设实体14个,建成乡镇(街道)实践所287个,覆盖率92%,建成村(社区)实践站2374个,覆盖率60%,高校、工业园区、旅游景区等延伸领域建成实践中心(所、站)91个。②各实践中心(所、站)常态化开展政策宣讲、志愿服务、“亲情连线”、“我们的节日”等文明实践活动13万余场。③在全市深入开展“九个一”婚嫁新风集中引导行动和道德“红黑榜”评议活动,以务实举措,引导广大群众坚决反对高价彩礼、人情攀比、铺张浪费、封建迷信等不良风气。

  30 .进一步实施和完善校园周边、临水临崖、急弯陡坡等公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保护群众交通出行安全。

  成果进展: ①完成生命安全防护工程完成908公里,完成比例为114%,完成投资2.17亿元。②已完成护栏34880米,完成比例65%。③完成急弯陡坡处治108处,完成比例100%。④完成标线48468平方米,完成比例82%。⑤完成校园周边安防设施135处,完成比例100%。⑥完成平交路口315处,完成比例100%。

  六、城市品质与功能提升行动

  31 .协调国家油气管网公司加快办理我市相关县西二线、西三线开口供气,争取尽快实现 县县通管道气

  成果进展: 国家发改委专门组织召开了支持赣州开口供气协调会,西气东输三线瑞金、于都分输站在全省率先启动开口工作,瑞金市已于今年3月30实现供气,于都分输站于10月12日实现供气,后续将通过省网陆续向宁都、石城、会昌、寻乌、安远等县供应管道天然气。经积极对接,国家管网集团表示将积极支持西气东输二线大余149号阀室、西气东输三线兴国161号阀室开口供气。

  3 2 .推进中小河流治理防洪工程建设,解决防洪薄弱环节。

  成果进展: 结合各地防洪薄弱环节,全市推动实施19个中小河流治理(宁都10个、瑞金3个、龙南2个、会昌2个、赣县1个、安远1个)、7个五河治理防洪工程(南康3个,大余、龙南、瑞金、宁都各1个),综合治理河长396公里,建成后受益人口10.15万、受益农田9.65万亩。截至目前,项目已全部开工建设,完成投资7.29亿元,完成综合治理河长371.3公里。

  3 3 .系统建设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加强城市内涝治理,提升排水防涝能力。

  成果进展: ①编制《赣州市城市内涝治理系统化实施方案》,投入金额228.8万采购“龙吸水”3000后双桥远程控制子母式大流量排水抢险车,组建了路灯、道路、排水、桥梁、亮化等专门防汛抢险应急抢修队伍。②完成排水管网清疏152公里、清疏检查井3300余个、清疏雨水篦2700余个、更换窨井盖332套和雨水井蓖309套。③推进贡江清淤疏浚整治工程实施,已累计完成清淤工程量约170万方。

  3 4 .实施棚户区改造,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抓好安置住房逾期交付问题专项整治。

  成果进展: 截至10月底,全市城市棚户区改造开工14982套,开工率100%;基本建成10703套、已超额完成基本建成任务;全市2021年公租房新筹集1470套,任务完成率为100%。共排查出2020年10月以前安置住房逾期交付13625户。截至10月底,已整治或基本整治11471户,正在整治2154户。

  3 5 .加快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重点抓好纳入年度计划的老旧小区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等目标任务完成,鼓励符合条件的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着力解决群众 上楼难 问题。

  成果进展: 全市纳入2021年中央补助支持计划改造小区137个、涉及住户33735户,已于8月底前全部开工,提前完成省厅下达开工任务,已完成投资4.86亿元。截至10月底,全市累计受理申请501台,已通过联合会审429台,正在施工建设179台,已建成193台,通过审批、建成数全省第一。

  3 6 .规范 房地产开发企业 规划、设计、建设及消防等方面行为,解决 商品房建筑、安装、验收、交房、物业管理等过程中的信访矛盾纠纷。

  成果进展: ①截止10月底,通过12345热线、问政赣州平台受理房地产领域信访件942件,已办结932宗,办结率达99%。②推进了化解了11个房地产领域涉稳信访问题和历史积案引起的房地产信访问题,解决了江湾一号、玖珑湾延期逾期办证问题,飞龙景苑小区、城央一品小区逾期未办理竣工验收备案的问题,解决了2000余户群众的交房和办证难题。③先后5次对51家群众反映突出强烈、对企业合理诉求未及时处理的侵害群众合法权益的房地产企业予以了信用扣分,并相应地调整了监管措施。④组织开展了2021年度赣州市建设领域“质量月”活动现场观摩会,向16个项目授予了“赣州市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示范工地”荣誉称号,公示了27个拟评为“2021年度赣州市优质建设工程奖工”项目。

  3 7 .开展通信线缆、电线集中专项整治,使中心城区通信线缆、电线更加整齐有序,提升市容市貌,为市民群众营造良好居住生活环境。

  成果进展: 6至7月集中整治期间,中心城区“五区”共摸排线缆问题1647个,已全部完成整治。8月开始转为持续整治工作阶段,新增摸排线缆问题1490个,也已全部完成整治。自活动开展以来,总计摸排整治通信线缆问题3137个,通信线缆“蜘蛛网”现象明显改善,城市主次干道、重要区域等初步实现通信线缆规范有序、整齐美观,市民居住环境得到了改善和提升,通信线缆整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3 8 .新建一批公共停车场,新增临时停车场(路段)和临停泊位,缓解城区停车难的问题。启动公共场所无障碍停车位设置。加快 智慧停车 建设,建立城市停车管理平台,盘活城市停车资源,对公共停车场进行统一管理,利用大数据等高科技手段解决停车难和交通拥堵问题。

  成果进展: ①搭建五区一体智慧停车管理平台,完成了支付渠道升级优化,选定试点车场运行正常。②截至11月2日,全市新增公共停车泊位4.91万个。其中新建公共停车场157个,新增停车泊位20891个;改造临时停车场49个,新增停车泊位5239个;路内划线项目170个,新增停车泊位数14747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已开放停车场128个,增加停车泊位8234个。中心城区设置无障碍停车位355个。③搭建五区一体智慧停车管理平台,正在建设五区一体停车数据指挥中心,完成了支付渠道升级优化,选定试点车场运行正常,制定了2021年的联网任务清单与停车场联网接入方案。

  3 9 .新开辟或优化调整公交线路,开通各县(市、区)至赣州中心城区定制客运,解决不同旅客出行需求。

  成果进展: 今年以来,公交公司共新增及优化公交线路40条,其中新增快速公交1条(D5路)、常规公交1条(323路)、社区线路1条(帝泊湾社区2号线)、社区专线16条(原校家直通车申报为社区专线)、定时线路1条(316路定时长线)、定制专线5条(3条拥军专线、2条赣江创新院专线)、优化线路15条。5月26日,“定制公交”专线开启试运行,市民可通过网上预约公交出行,实现智能化乘车,切实方便市民群众公交出行。

   七、公共服务优质共享行动

40 .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赣州段建设,年内建成一批标志性项目。

  成果进展: ①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赣州段建设有序推进,目前信丰红色资源展览馆、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纪念馆、崇义三整纪念馆、会昌风景独好园等项目陆续建成并免费向市民开放,信丰县长征突破第一道封锁线遗址保护项目、长征历史步道于都段、寻乌红色资源保护传承项目一期、兴国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准备展示园项目一期、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提升改造等项目已基本完成,于都长征学院和瑞金干部学院二期已完成主体建设。②扎实推进软件工程建设,赣南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4月25日成功公演,已陆续在全省开展巡演。长征IP《长征先锋》动漫10月18日开始在全国各大卫视及网络平台上线播出。

  41 .推进县 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更好地满足群众基本文化需求。

  成果进展: ①推动各县(市、区)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完成了75.6%的分馆建设任务。②举办“书香赣鄱”全民阅读等21项线上、线下系列活动,举办2021赣州第六届文化惠民周活动开幕式及“永远跟党走 舞动新时代”——赣州市举办红色歌曲广场舞展演、“颂歌献给党 奋进新征程”赣州市红色歌曲合唱展演、“光辉百年路 奋进新征程”赣州市群众书画摄影展3场大型群众文化活动。③开展红色歌曲传唱群众歌咏活动36场,广场舞展演活动20场,红色广场舞快闪活动30场,创排红色歌曲广场舞60余个,惠及群众达20万人次。

  4 2 .推动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发展社区嵌入式养老院,完善农村互助养老服务设施,新(改、扩)建一批护理型养老院或综合福利院,实现全市特困失能老年人集中供养全覆盖。

  成果进展: ①今年以来下拨市级补助资金3721.9万元,支持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全市新增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562个。②大力发展社区嵌入式养老院,全市24个市辖区街道和县(市)城关镇已建22个社区嵌入式养老院。③整合利用闲置资源,建设一批农村互助养老服务设施,全市共有农村互助养老服务设施2823个,覆盖81.4%行政村。④用好用足专项债政策,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彩票公益金等新(改、扩)建了40个社会福利设施,完成投资2.76亿元。⑤加大对县级福利院护理功能改造升级,推动特困失能人员集中在县级照护机构集中供养,全市20个县(市、区)均已实现特困失能老年人集中照护。

  4 3 .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解决群众 健身去哪儿 问题。

  成果进展: ①现已编制赣州中心城区健身设施建设补短板五年行动计划,获批2021年中央支持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补助资金640万元。②争取国家大型场馆免费低收费补助资金816.27万元,争取省级公共文化资金1376.06万元。③全市新增大型体育场馆2个、篮球场72块、社会足球场12个、 羽毛球场(馆)79块、社区(行政村)体育设施113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23个、乡镇多功能运动场32个。

  4 4 .推进城乡学校建设,增加城区教育资源容量,促进义务教育学校班额标准化,解决中小学大班额问题。

  成果进展: ①2021年秋季已投入使用73所中小学校(含幼儿园),新增学位6.98万个。②大力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程。截止目前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累计投入资金23.98亿元,规划建设校舍面积74.4万平方米,开工校舍面积102.8万平方米,竣工校舍面积85.72万平方米,购置图书99.39万册及价值2亿元的设施设备。③目前,我市义务教育学校超大班额已全面消除,大班额占比为1.59%,达到国家、省定班额标准。

  45. 规范全市中小学课后服务管理,年内实现中小学课后服务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100%覆盖, 落实“双减”政策, 解决 四点半 难题。

  成果进展: 2021年,全市20个县(市、区)制定了课后服务具体实施方案、课后服务收费标准和教师取酬标准,县(市、区)实施率为100%。印发了《赣州市推进中小学暑期校内托管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规范全市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加速推进课后服务,春季学期,全市271所城区学校有232所实行了课后服务,占比85.6%,受益学生43万余人;推动课后服务向暑期延伸,受益学生5万余人;秋季学期全市609所城区学校、乡镇中心校全部推行课后服务,实现100%全覆盖,参与学生85.2万人,实现有需求的学生全覆盖,较好解决了学生上下学“接送难”问题。

  4 6 .合理确定市属高中及中心城区学校从县域学校选调教师的比例,研究原籍应往届毕业生报考教师岗位的优惠政策。

  成果进展: 制定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市直中学教师流动的若干规定》,指导五区教育主管部门加大本土教师引进培养力度,严格控制市直中学和中心城区学校从县域学校选调教师的数量和比例,今年以来,市直中学共招聘教师22人,均为2021届部属公费师范生和硕士研究生,未从县(市、区)选调教师,维护了县域教师队伍稳定。县级中小学校教师招聘已纳入全省教师招聘统考,在乡镇岗位中已允许各县(市、区)单独设置户籍所在地毕业生报考的岗位,吸引原籍应往届毕业生报考本地教师岗位;同时,章贡区、赣县区、大余县、安远县、定南县、石城县等地今年已开展原籍教师回乡任教工作,加强本地教师队伍建设。

  4 7 .加快建设全市 全民健康信息平台 ”“ 掌上医疗平台 ,在全市二级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实施CT、核磁共振等检测结果互认制度,畅通医疗信息共享通道,解决群众“看病难” 看病贵 问题。

  成果进展: 6月28日已正式上线赣州市“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和赣州“看医生”掌上医疗平台。“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已完成全市公立医疗机构数据上传工作,“看医生”掌上医疗平台已完成市中心城区10家医院预约挂号、门诊缴费、检查检验报告单查询、影像报告查询等功能建设。截止当前,全市89家医院出台了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制度,实现了二级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全覆盖,10月25日省卫健委制定了《江西省临床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工作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待正式方案出台后将根据方案组织实施。

  八、英烈家属及特殊群体关爱行动

  4 8 .落实烈士遗属优待优抚政策,按照现役军人子女的教育优待政策优先安排烈士子女入学(入园),在全市范围内开展 替烈士看爹娘、为烈属办实事 等英烈关爱行动,让烈士亲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成果进展: ①在“替烈士看爹娘、为烈属办实事”活动中组织走访烈属34759人次,赠送慰问金500余万元,发放慰问品6146份,帮助烈属办实事4148件。②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抚恤补助标准,对生活困难符合条件享受定期抚恤金的烈属,发放定期抚恤金或生活补助金,并每年按照10%的幅度进行提高,保障其生活水平。目前烈士遗属定期抚恤金的标准为2822元/月,60周岁以上烈士子女生活补助标准为590元/月。截止10月,今年共发放定期抚恤金和生活补助金合计4.3亿元。③下发《关于加快推进重点优抚对象住院医疗补助“一站式”结算服务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县(市、区)对重点优抚对象实行“一站式服务”,将烈士遗属纳入医疗保障范围,给予定额门诊补助、慢性病补助和住院费补助,住院费在医保目录范围内的补助比例达到80%以上。同时,会同民政、财政部门将烈士遗属全部纳入城乡居民大病医疗救助范围。

  4 9 .建立完善对烈属常态化信息采集、信息核查、信息维护、走访慰问等工作机制,精准掌握烈属的生活现状,及时帮助解决烈属的生活困难等问题。

  成果进展: ①结合各类数据核对工作和重要节日走访慰问,实地走访、登门入户摸清烈属各类信息,完成了烈属(含60周岁烈士子女)的信息摸排工作,截止目前全市完善烈属等优抚对象信息数据26448条,完善英名录和褒扬管理信息系统数据13672条。②积极发挥各级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的作用,收集寻找烈士安葬地、寻找烈士亲属的各类线索,建立了“市—县—乡(镇)—村”四级联动寻亲机制,目前共为13名烈士寻找到亲属。③严格按照《军人抚恤优待条例》《烈士褒扬条例》等文件精神,落实烈属在教育、就业、住房、养老、医疗等各方面的优待政策。

  50 .梳理现行的涉及退役军人的政策措施、办事流程等,形成 明白卡 ”“ 政策包 发放,方便退役军人办事。

  成果进展: ①认真梳理涉及退役军人的政策措施、办事流程,汇总编印形成政策制度“明白卡”。②充分发挥各级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的作用,将20万余册《退役军人政策制度“明白卡”》发放到每名工作人员、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手中,做到“人手一册”,实现“全覆盖”。③通过官网、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对《退役军人政策制度“明白卡”》广泛开展学习宣传,真正让“明白卡”成为方便退役军人及其他优抚对象的办事指南。

  51 .研究制定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建设退役军人创业基地或孵化园,建立退役军人返乡创业人才库,支持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或帮助困难退役军人解决实际问题。

  成果进展: 授予瑞金市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园等6家基(园)地为首批“赣州市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园地”,进一步优化提升了我市退役军人就业创业环境。建立赣州市退役军人返乡创业人才库,第一批190名优秀退役军人已入库。今年以来,全市共举办退役军人专场招聘会45场。与中国工商银行赣州支行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赣州支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为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提供金融服务。开展了“情暖老兵·关爱帮扶”公益行动,为15名老年退役军人康养慰藉和6名困难退役军人子女助学助医,共计捐助13万元。对全市申报的帮扶对象进行审核审定,共帮扶困难退役军人19人,帮扶资金共计17.58万元。赣州市“新长征”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开展“学雷锋”活动,开展志愿服务项目437个,共走访慰问24739户、助力就业创业1090件、发放帮扶救助资金106万元。

  5 2 .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资格认定申请 跨省通办 ,方便残疾人办事。

  成果进展: 下发《赣州市残疾人两项补贴资格认定申请“跨省通办”实施方案》,建立市级工作协调机制。自4月22日全面开展残疾人两项补贴资格认定申请“跨省通办”以来,通过入户走访宣讲、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残疾人办证窗口、村居(社区)宣传栏张贴和发放政策宣传单等方式对“跨省通办”政策进行广泛宣传,切实提高政策知晓率,方便残疾人办事。5月31日,全市首个残疾人两项补贴资格认定申请“跨省通办”事项,在章贡区水东镇成功办理。目前,全市共成功办理3例。

  5 3 .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数字乡村建设,实施 亲情连线 行动,搭建外出务工人员与留守儿童老人联系交流平台。

  成果进展: 印发《关于高质量推进实施“亲情连线”行动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规范设置“亲情连线工作室”,及时组建“亲情连线”志愿服务队,常态开展亲情连线、综合服务、心理疏导等三类30余个服务项目。目前,全市20个县(市、区)均已开展“亲情连线”活动,其中兴国县、瑞金市、寻乌县已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开展“亲情连线”活动全覆盖。截止10月,在全市各地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立“亲情连线工作室”2094个,累计服务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约70余万人次,得到群众一致好评。

   九、群众“微心愿”实现行动

  54 .畅通群众诉求渠道,用好 12345 政务服务热线,开通 我为群众办实事 专属通道,加强热线诉求办理、转办、督办力度,提高为民办实事的成效。做好 我为群众办实事 网上云平台问题转办督办。

  成果进展: ①12345热线微信公众号已开设“我为群众办实事”专属通道,征集民生实事等方面意见建议,截止10月31日,我为群众办实事微信渠道受理工单1005件,已办结918件,办结率91.34%,满意率96.62%。②已建立转办、督办工作制度,定期梳理长期未办结的疑难工单上报至市纪委、市“五型”办进行联合督办。开展“市长热线日”活动,由值班市领导现场调度、督办职责范围内的热线工单,市领导调度了热线平台存积的20件疑难工单。

  5 5 .建立群众 急难愁盼 问题即转即办机制,对征集的问题,通过 12345 政务服务热线或其他渠道即转即办、立行立改,实行销号管理。

  成果进展: 12345热线建立“接诉即办”响应机制,实行事项分类、限时办结制,咨询类事项在线回复办结,其他事项立即形成工单,派发至相关承办单位,承办单位应在2个工作日内与诉求人沟通,并在5个工作日内办结;突发类事项,应当自收到事项工单后1小时内作出响应,并在2日内办结。2021年1-10月,12345热线共受理群众各类诉求 34.38万件,向成员单位转派11.40万件,按期办结率为99.38%,群众满意率达97.14%。

  56 .深化岗位建功和志愿服务活动,建立党员先锋岗、责任区 推行设岗定责、承诺践诺 引导单位基层党组织与村 社区 党组织开展结对共建,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为群众服务。

  成果进展: 明确党员带头,为身边群众办实事好事志愿服务的工作思路。确定每周四为志愿服务日,广泛发动全市212个市直(驻市)单位与77个社区结对,深入开展疫情防控、环境整治、健康义诊、法律政策科普和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等志愿服务活动8112场次,帮助群众协调解决问题2.7万个。针对“乱扔烟头”等不文明行为,组织市直5万余党员志愿者集中开展了“烟头不落地 赣州更美丽”专项治理行动,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248场次,发放活动倡议书20万份,带动30万市民群众参与其中,掀起了环境整治志愿服务的新高潮,为群众打造了干净整洁的身边环境。

   十、社会和谐稳定和安全保障行动

5 7 .建成全市社会治理大数据平台,实现数据信息互联共享。

  成果进展: 将江西省社会治理大数据平台功能在本地化部署,确保数据信息互联共享,提高社会治理数据化、智能化水平。我市社会治理大数据平台于7月12日全面上线运行,平台的主要功能为基础数据、综治9+X功能、地理信息、通用办公、智能分析等功能,通过对各类数据的横向贯通、纵向比较,对风险进行综合分析、多维展示,为社会治理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在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5 8 .排查梳理交办一批信访积案,特别是国家、省交办的重点重复信访案件,推动解决一批历史遗留的,有一定合理诉求的突出信访问题,督促责任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分类化解的原则,统筹推进解决涉及房屋质量、办证、规划、物业管理以及退役军人、教师待遇的信访问题。

  成果进展: 采取“落实领导包案、压实化解责任,加强工作联动、坚持分类化解,实行多元共治、加强源头治理,强化督促督办、保证进度质量”等工作举措,1089件重复信访和信访积案取得了新的进展。截至9月30日,各责任单位已办结化解并经上级审核认定1040件,完成占比95.50%,办理进展列全省第一,剩余案件上级部门正在审核,预计11月底前完成。同时,对各业务渠道今年以来接收办理、群众反映强烈的信访事项,特别是对房地产、退役军人、教育等领域信访事项,进行常态化的排查梳理。通过个案交办和集中交办相结合,排查梳理的重点案件已经得到及时处理化解,帮助群众解决了一大批“急难愁盼”问题。特别是今年6月以来排查梳理和集中交办的26件信访突出问题,调度交办的35件疑难复杂重复信访案件,通过落实领导包案等举措,已经全部按时办结。

  5 9 .开展涉民生专项执行行动,着力解决执行难问题。

  成果进展: 自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全市法院共拘传拘留2342人,执行完毕案件数4569件,执行到位金额2.36亿元,司法救助138案155人共377.48万元。

  60 . 抓好乡村治理,推进基层综治中心实体化建设,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成果进展: 制定《赣州市基层综治中心等级评定实施办法》,结合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推进综治中心实体化运行。全市共建成市、县、乡、村四级综治中心4246个,其中市级综治中心1个,县级综治中心20个,乡镇级综治中心314个,村居级综治中心3911个,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提供有力保障。截至目前,各级综治中心共协调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5.73万件。

  61 .持续推进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加快 雪亮工程 ”“ 智慧安防小区 建设, 开展 农村赌博等 社会治安专项整治,打击 电信网络诈骗等 各类违法犯罪, 提升群众安全感。

  成果进展: ①截至目前,已建成农村“雪亮工程”3.66万个,行政村平均完成数为10.58个,自然村平均完成数为2.04个。已建成市级智慧安防小区平台,建成261个智慧安防小区②破电诈案件3249起,破案率32.1%,破案率全省第一,抓获嫌疑人4534名,挽回经济损失5190.8万元。共办结部推电话线索178条,办结率达97.3%,端掉电诈窝点87个。全市百万以上案件25起,破案率73.5%。③今年以来,全市公安机关共查处农村地区涉赌案件408起(其中刑事案件18起,行政案件390起),抓获涉案人员1592人,刑事拘留27人,行政处罚1565人,全市打击整治农村赌博专项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6 2 .完善综合应急指挥体系,建设救灾物资储备库,满足救灾应急需求,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成果进展: ①目前全市应急综合指挥平台已实现市本级与各县市区视频连线、保证图传等功能,解决了当前信息闭塞、交流不畅的问题。②市本级救灾物资储备库已完成主体工程验收,下一步将尽快推动市救灾物资储备库投入使用。项目建成使用后,一旦发生重大事故和自然灾害,可充分发挥交通便利、区位优势,兼顾粤闽湘三省快速开展应急物资调运工作,保障3万受灾群众初步救助需求,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责任编辑:邓伟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