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地方

首页 >> 地方资讯 >> 正文

“微”笑脸描绘“大”幸福
——新建区长堎镇做好“九个一”工程提升百姓福祉

发稿时间:2022-01-18 11:56:00 来源: 南昌日报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去年以来,南昌市新建区长堎镇立足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以“小切口”做好民生改善“大文章”,扎实推进“九个一”民生工程建设,不断提高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多年的老屋不再漏水,楼梯间装上了照明灯,停车、充电更方便,居住环境越来越干净……走进长堎镇的大街小巷,不难发现,百姓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而每一张绽放的笑脸背后,都有着温暖的幸福故事。

  近日,记者通过实地采访,探寻每张笑脸背后的“民生密码”,感受藏在日常烟火气中实实在在的变化。

  □万慧 本报记者 钟宏瑜

  一盏灯 “灯亮了,我回家更有安全感”

  “以前夜里回家和清晨出门,楼道都是漆黑一片,要举着手机照明。现在好了,不管多晚回家,楼道里都有一盏灯为我照亮脚下的路。”说起家门口的变化,集贸社区居民李霜云赞不绝口。

  今年60岁的李霜云,每天早晚喜欢出门跳广场舞,由于自己住的是开放式老旧小区,以前楼道没有照明设施,出门只能用手机照明。今年,通过改造,不仅小区路灯亮了,而且家门口的楼道也装上了感应灯。“没想到住了30多年的老房子,如今变得越来越舒适,一开门就自动亮灯,照得我们心里亮堂堂的。我现在晚上回来心里踏实多了,很有安全感。”李霜云开心地说。

  去年以来,长堎镇针对辖区内开放式老旧小区基础设施年久老化、楼道感应灯大多损坏、居民出行不便等情况,将完善老旧小区居民生活设施、解决楼道无照明的问题作为增强民生福祉的一项重要内容,全面启动“点亮百姓门前一盏灯”工程建设。目前,该镇共安装了1.2万多盏楼道灯和300多盏路灯,覆盖全镇23个社区、151个开放式小区,惠及辖区900余户居民。

  一口井 “小区环境变好了,生活更舒心了”

  “每天清晨,都能打开窗户,呼吸窗外的新鲜空气;下雨天不再有污水溢出来。”对于生活在广场社区幸福小区的居民辛冬梅来说,这样的场景几年前还是她去社区开会“必谈的心愿”。

  这几年,辛冬梅家所在单元楼旁的化粪池开始频繁出现污水外溢。“我家就住在一楼,以前可不只是早晨开不得窗子,有时候一天到晚窗子都得闭着,夏天一到苍蝇蚊子多得不得了。”辛冬梅告诉记者,那时像她们家这样整天窗户紧闭的住户,社区几乎每栋楼里都有。“尤其到下雨天,路上都是溢出来的污水,小区环境非常不好,我们都要绕着走。”辛冬梅说。

  群众最关心什么,就做什么。去年以来,长堎镇全力推进化粪池窖井清理改造工程,清理窖井达上千个。如今,辛冬梅家楼下的化粪池改造好了,她“必谈的心愿”实现了。“现在窗户打开了,每次出门也不用担心会踩到污水了,我们的心情舒畅多了!”站在家门口,辛冬梅笑了。

  一片瓦 “我们再也不用备接雨桶了”

  “以前每到下雨季就犯愁,屋子漏水特别严重,得准备好几个接雨桶。经常是外面下大雨,里头下小雨,外面下完了,里头还没完。现在雨水再大也不怕了。”在立新路社区,居民柳南说,就在前不久,困扰他多年的房屋漏水问题终于解决了。

  柳南在小区住了近30年,前些年,大部分和他一样住在顶层的住户家里几乎都出现了漏水渗水的现象。“我们也都找过外面的工人来修补,但总是反反复复的,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彻底解决。”柳南告诉记者,为了使房屋漏雨问题得到根治,此次修缮,社区请来了专业的团队。“我们房屋原有破损的老化瓦面都拆除了,楼板上整体做了一层防水封边,又加了一层彩钢瓦,破旧的墙面也都进行了翻新,我们终于住得舒心了。”

  小区缺什么就补什么,群众需要什么就完善什么。据了解,截至目前,长堎镇已推进屋面防水工程达83000平方米,大大提升了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一面墙 “我的家门口终于变干净了”

  “以前都是用老式排风扇,油污都黏在外墙上,日子久了又脏又臭。现在墙面进行了统一粉刷,小区变好看了不少,我们的家门口也变干净了,心情舒畅许多。”在花果山社区个私办小区,居民涂金萍笑着说起自己小区的变化。

  个私办小区属于老旧小区,由于建设年代较早,很多楼层的墙面上都堆满了黑色油渍,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我们家住在一楼,门口的正上方就是二楼住户的厨房。原来墙上堆满了油渍,每次开门关门都会有黑色的油渍块掉下来。”涂金萍告诉记者,在个私办小区,不少住户都面临和她一样的“窘境”。以往,每到下雨天,大家都倍感苦闷。“一下雨,那些黑色的污水就顺着墙往下流,家门口经常是脏兮兮的,进出十分不方便。邻里之间因为这个发生口角也是常有的事。”

  针对这一情况,长堎镇在辖区15个老旧小区进行外墙油污清理行动,通过地毯式清洗和粉刷,原先被油渍污染的墙面已焕然一新。截至目前,辖区外墙翻新面积达7500平方米,惠及群众7000余户。

  一扇窗 “我们的楼道间更温暖了”

  日前,立新路社区的居民程才香从外地回来,刚走进单元楼道,就被焕然一新的楼道环境深深吸引。“天气虽然寒冷,但是一走进楼道,就能感受到浓浓的暖意。原来咱们楼道窗是木边框加玻璃,时间长了,很多玻璃破裂,寒风就往楼道里钻。如今楼道间换上了新的玻璃,居民上下楼再也不用吹冷风了。”程才香说。

  程才香所在的小区是一处开放式小区,住宅楼历经30多年风雨,楼道间木质结构的窗户老化严重,窗框多有松动,给小区居民带来了极大困扰。为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日前,社区组织专业人员对该小区楼道间的窗户进行了集中更换,打造“暖心楼道”。

  “原来这里的窗户破旧不堪,我们最担心的还是安全问题,根本不敢让小孩子单独出门玩耍,窗檐这么低,太危险了。”程才香告诉记者,窗户换新,为大家消除了最大的“心病”。“如今在家里,也能听到楼道间孩子们一起玩的声音了,这在之前基本上是没有出现过的。”程才香感慨道。

  截至目前,长堎镇共更换楼道间窗户600余扇,惠及6个社区。

  一座棚 “多了方便,少了隐患”

  在红谷新苑社区红谷新城小区,刚刚下班回来的居民邓新义正将电动车推进车棚,熟练地给电动车充电。“我在朝阳大桥那边上班,一直靠骑电动车代步,以前小区里没有充电桩,我们只能‘飞线’充电。”邓新义家住在6楼,每次充电,都要从家里扯出30多米的充电线。“原来,几乎每家每户都是这样充电的。到了下班的时候,楼下都是扯着线充电的电动车,不方便又不安全。有时候下班回来晚了,就要把电动车整夜放在楼下充电,很不踏实。”邓新义说。

  “现在好了,小区里安装了这么多电动车充电桩,一下班回来就能充上电了!手机扫码就能操作,一块钱可以充4个小时。而且,每一个充电棚都安装了摄像头,真是方便又安全。”看着一排排崭新的充电桩,邓新义高兴地说。

  作为新建区人口最集中、电动车保有量最多的乡镇,长堎镇聚焦“飞线充电”“楼道充电”等安全问题,在有条件的社区广泛开展充电棚建设,安装面积达2万平方米,充电桩数量达上万个。

  一排杆 “我们晒的是幸福”

  “现在每天早上,楼下都热热闹闹的,大家都抢着晒呢。”在建设路社区,站在自家小区的“幸福晒场”上,居民熊玲玲笑开了花。

  这几年,由于小区人口不断增加,熊玲玲家门口正对面的闲置地上,陈年垃圾多了起来,还有少数居民将它开垦出来种菜。“以前一到夏天,苍蝇蚊子就特别多,而且气味也很难闻,到了晚上连门都不敢开。有时候,大家为了菜地的事还会吵起来。”说起之前的情形,熊玲玲感慨连连。

  去年以来,长堎镇通过人居环境整治,清除了闲置地上的陈年垃圾以及居民私垦的菜地,并对地面进行硬化,搭建起了“幸福晒场”,解决居民的晾晒烦恼。目前,已累计建成“幸福晒场”约1100米。

  “小区的房屋间距比较小,之前我们这些低楼层的住户晒被子和衣物只能在闲置地上临时搭几根竹竿,很不方便。现在不一样了,我们有了统一的‘晒场’,居民们还经常会聚在这里晒晒太阳,聊聊天,日子幸福多了。”熊玲玲说。

  一根管 “新的落水管既安全又美观”

  “以前走在小区里都有点害怕,特别是碰到大风大雨天气,生怕落水管掉下来。现在好了,社区更换了新的落水管,我们的烦心事终于解决了,心里踏实多了。”在长安社区,居民范红喜逢人便夸社区为老百姓办的实事。

  范红喜所在的小区建成于上世纪90年代末,由于长年的风吹日晒,楼外大量落水管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脱落、断裂、破损等现象。“尤其到了雨季,雨水经常从断口那里往外喷,大家都是绕着走,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而且,我家外墙那里的落水管因为出现裂缝,水就会顺着墙面渗到屋里来,墙皮都是湿的。”范红喜告诉记者,小区住户们也曾想过请人来换,但由于成本过高,大家一直没有达成统一的意见。“现在社区统一进行更换,新的落水管不仅实现了雨污分流,还连入了地下管网,既安全又美观,我再也不用担心家里渗水了。”

  据了解,截至目前,长堎镇共维修更换破损落水管894根,惠及20个社区。

  一车位 “我再也不想着搬家了”

  “之前因为没有划停车位,大家都是乱停,一般下班回来的时候,进不来也出不去。”在凤凰山社区住了20多年的居民李梅,前年买了一辆车,因为经常停不了车,曾一度想搬离小区。

  “原来,我们小区就近可以停车的位置非常有限。经常是家长不敢让孩子在小区里玩耍,老人进出要侧着身从乱停放的车辆中挤过,开车的上班族出门就堵车……但现在小区里车位划得很规整,还都是免费的,停车确实方便了,一看这个环境,就让人感觉很舒心,我再也不想着搬走了。”看着小区里新划好的停车位,李梅开心地笑了。

  为了让居民不再因“停车难”而发愁,去年以来,长堎镇在辖区内新增了800余个停车位。作为一项民生工程,停车位提升改造不仅有效解决了小区居民的燃眉之急,还进一步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环境,而这也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居民的生活习惯。

  “现在有了这些划定的格子,大家不再会为了争抢车位而发生争吵,越来越文明了,心情也就好了很多。”李梅感慨道。

  有的开怀大笑、有的低头含笑、有的眉开眼笑……在长堎,幸福真真切切写在了百姓的笑脸上。这一张张在冬日绽放的笑脸,正记录着温暖的幸福故事,描绘出最美的民生答卷。

  “市委十二届三次全会提出,要坚持以提升民生福祉为追求,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办好民生实事,持续加大民生事业投入力度,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下一步,长堎镇将继续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做实做好民生实事,着力解决群众的操心事、揪心事、烦心事,提供更加暖心的民生服务,不断增强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新建区长堎镇镇长程绮南表示。

责任编辑:邓伟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