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财经|共青团|大思政|青年电视|青年之声|法治|教育|中青校园|励志|文化|军事|体育|地方|娱乐|ENGLISH

一人一舟,他们在兴隆湖中……

发稿时间:2022-04-21 16:50:00 来源:中国网 中国青年网

  在兴隆湖,眼前的千亩湖光,成都人都称它为“城市绿心”。

  9年前,兴隆湖在鹿溪河上筑坝而成,集聚鹿溪河2000多年的文明积淀,绽放出耀眼的光彩。

  春意盎然的兴隆湖 摄影 高晗瑞

  也正是在那个时候,黄国刚和他的同事肩负维护兴隆湖水生态的重任,从南京远道而来,一待就是两年。2020年,随着兴隆湖水生态综合提升工程项目开始,黄国刚等又再次回到了兴隆湖,借着一串长竿绑定的网兜,一杆长柄镰刀,剔除兴隆湖水的痼疾,荡起一汪绿水的情谊。

  一船两桨 一年又四季

  工作中的“水生态维护者” 摄影 刘江涛

  一艘铁皮船,两支长桨,一件桔黄色救生衣……在关于兴隆湖的美景中,黄国刚带领的这支队伍经常会被摄影爱好者纳入取景框中,一抹橙黄让湖光美景更引人入胜。

  黄国刚说,队伍里一共有40人,大家一年四季都“漂”在湖上,像熟悉自己的掌纹一样熟悉这湖,哪里水深,何处鱼密,熟门熟路。

  工作中的“水生态维护者” 摄影 高晗瑞

  为了亲身体验一把船上的情景,笔者随黄国刚乘打捞船,深入湖中。只见,打捞工人赖小利站在不足两米宽的船中间,身体与船头船尾尽力保持一条直线,借着竹竿与湖岸的推力,船便稳稳地荡出去了。

  工作中的“水生态维护者”

  赖小利,今年53岁,家就住在正兴街道,2020年加入队伍,主要负责兴隆湖北岸湖域。每每提起这份工作,他总是一脸的骄傲感,“和我同期来应聘的人很多,但是经过培训、考核只留下了我一个。”说罢,他那被风吹日晒的脸笑得洋洋得意。

  划船、打捞、观察水质看似简单,但还是需要两三个月的专门的培训和学习,只有坚持下来的人,才能脱颖而出。

  工作中的“水生态维护者” 摄影 高晗瑞

  维护这么大的一座湖,辛苦自不必说。夏天,天上一个太阳,河里一个太阳,铁皮船被晒得滚烫。冬天,河道空旷,水汽重,冷风能沁入骨髓,把人吹透。

  在赖小利的船上,一个足足有1.5L容量的水壶吸引了笔者的注意。“每天8个小时在船上,草密的季节,工作量大,必须大壶水才行。我们这支队伍的平均年龄在45岁左右,大家都能坚持高质量工作。

  一湖一景看到一座城市的未来

  清亮的水下水草飘荡

  夕阳落水时,远瞧兴隆湖宛如一匹抖动的绿纱,湖边水清波平,一蓬蓬水草自湖底袅娜向上,摇摆不停,为湖底的鱼类铺下繁育后代的安谧软床。

  对于兴隆湖的水质情况,黄国刚自信十足。

  天蓝水清山美,这样的美景对于整日在湖上“漂”的“打捞人”来说,其实早已经是司空见惯,因为他们不仅负责捞水草、保洁,还要时刻观察水草涨势、水质情况等,“专业一点的称呼,我们应该是‘水生态维护者’。”黄国刚笑着说。

  “水生态维护者”在工作中与鸟儿为伴

  自兴隆湖水生态综合提升工程项目开始以来,黄国刚作为中科水治理的一员,全程参与施工前期的湖底处理、塑形,水草种植,微生物投放。

  “兴隆湖湖底设置了9种地形,从岸边高处俯视,会形成丰富的视觉层次,也为水下生物多样性提供优质条件。”笔者一边跟着黄国刚巡湖,一边听他介绍。

  在兴隆湖湖底,竹叶眼子菜长得最高,再加上伊乐藻、黑藻、水蕴草等不同的水草参差交错,随水波摇曳,它们根据不同的季节呈现出丰富的水底景观。

  水下的螺、蚌、虾、鱼等底栖动物“调皮”的窜来窜去,同时又承担着吸附、分解沉降物的作用。

  黄国刚告诉笔者“等到这些水草长到一定时候,我们打捞工人便会进行收割,最后可处理成有机肥,提供给周边农场。”

  飞鸟成群的兴隆湖之下是水草摇曳,鱼翔浅底 摄影 刘杰

  现在,“湖里水草摇曳,鱼儿穿梭其间”已经成了兴隆湖的“新定语”,而对于看着这座湖面上的人和背后的人来说,他们看的要更长远一些,看到的是一座公园城市的未来。

  工作中的“水生态维护者” 摄影 刘江涛

  余茂全是兴隆街道的居民,也一直在兴隆湖上维护着湖水生态,作为当地人,他看着兴隆湖以及周边的一点点变化,“很骄傲”,简单的三个字饱含了余茂满满地幸福感,说完,他开着自己的“电动船”窜去了湖中心。

  夕阳映照下,“水生态维护者”坚守兴隆湖的背影 摄影 王振甲

  浅浅的夕阳照在湖岸艘艘小船上,“水生态维护者”一个个黝黑的皮肤和朴实的笑容,写着辛劳与坚守,也载着兴隆湖、天府新区人的幸福故事。(郑晓凤 周勇良)

责任编辑:张亦弛
热门排行
热 图